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如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充分、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就信息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个重点问题展开研究,阐述了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和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原则,对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针对当前农林专业教学与信息技融合面临的线上教学优势体现,混合教学模式中线下课堂教学的重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高阶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利用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依托并发挥不同智能工具和平台的优势、注重线下教学环节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检验、注重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寻求发达地区教学资源共享等应对措施,以期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类经历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及信息革命,现今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成为当前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而初中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丰富的重要阶段,在当前农村中学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操作不足、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课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浅谈如何运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中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农村中学教学发展,让物理课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自制力导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之由于课程本身理论化程度较高,教学枯燥无味,因此,必须对当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最终提高教学质量。1激发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实践是人类真正认识、掌握知识的方式,客观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当前信息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从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不协调因素和产生不协调因素的原因,进而提出教学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信息技术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组合,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飞速发展。而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改变教学的功能结构、丰富教学的形式内容、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活动的价值功能得以改善,充分促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1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倡导的教育现代化更是要求把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1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才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了教与学的基本媒介。在对教学环境进行有效改善的同时,显著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的对教学知识进行掌握。所以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84-285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教育教学工作中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得了师生的欢迎和追捧,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与教学水平,还要树立起现代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素养内涵和信息技术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本文从高校教育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进而阐述了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现状,最后结合挑战与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段培迎 《现代农业》2011,(8):107-108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日益成熟的信息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让实际生活化的情境走进信息技术课堂,激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英语语法教学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对教师和学生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论述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英语语法课程教学的整合,分析了教师与学生在整合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教材在整合过程中的选择,并就信息技术与英语语法教学整合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是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关键。主要从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关键问题、培养的主要方法、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的原则4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取决于教育。世界各国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教育技术在这场竞争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拓展他们的限界,将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在高职实训课程中引入了微课教学,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探索和进步的过程。高职实训课程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实践的课程,而微课教学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高职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对微课设计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实践策略,希望对高职实训课程的教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数字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各行各业。该研究以百度网盘为技术支撑,结合高职景观设计课程特点和多年教学实践,从校内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实践学习平台3个方面探讨高职学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景观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践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分析了传统水文测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坚持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下,提出了符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水文测验实践教学体系,并从优化水文测验实践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多维度融入新时代水利精神及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和实践,为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塔其杰 《农业与技术》2010,30(6):134-13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技术素养成为了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也成为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整合是当前高中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能否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真正地融入教学课程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会对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等活动中获取相应知识,提高相应能力,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但在日常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讲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学生、学生对知识印象不深等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中职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之课程本身理论化程度较高,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因此,必须对当前中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进行研究,并立足于中职生的客观情况,科学的进行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探索,以期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这就要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