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甜瓜种植区根系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和立地地球化学条件,评价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该地区甜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河套地区甜瓜主要种植区根系土样品和犁底层样品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确定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在黄河退水区含量最高,盐土次之,栗褐土中最小。后套地区中上游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Hg、F、Pb在地表根系土表现为富集特征,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微量元素Cu、Zn,有益元素P、K_2O、Ca O、Mg O、Se表现为贫化;在黄河退水区乌梁素海一带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在地表根系土中明显富集,其他元素贫化或接近背景值;在犁底层土壤中,无论是有益组分还是有害组分均呈富集特征。[结论]河套地区立地地球化学条件优秀,种植的甜瓜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甜瓜种植区的根系土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和立地地球化学条件。研究河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为本地区密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系统采集河套地区甜瓜主要种植区的根系土样品和犁底层样品并分析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确定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结果]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在黄河退水区含量最高,盐土次之,栗褐土中最小。后套地区中上游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Hg、F、Pb在地表表现为富集特征,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微量元素Cu、Zn,有益元素P、K2O、Ca O、Mg O、Se表现为贫化;在黄河退水区乌梁素海一带灌淤土中,有害元素As、Cd在地表根系土中表现为明显富集,其他元素贫化或接近背景值;在犁底层土壤中,无论是有益组分还是有害组分均呈富集特征。[结论]河套地区立地地球化学条件优秀,种植的甜瓜重金属元素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产区生态地球化学特征.[方法]通过采集研究区玉米根系土及玉米各部位样品,分析了根系土和玉米各部位地球化学特征.[结果]灌淤土中大部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大多数元素在玉米的茎叶中相对富集;F、Mn、Co元素在根中相对富集;N元素在籽实中强烈富集,Zn、F在籽实中相对较富集.[结论]建议河套地区富F的土壤环境中要采用低F化肥.玉米种植区均需要增加氮肥.对化肥中的各有害元素需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产区生态地球化学特征。[方法]通过采集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根系土及玉米各部位样品,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根系土及玉米各部位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灌淤土中大部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大多数元素在玉米的茎叶中相对富集;F、Mn、Co元素在根中相对富集;N元素在子实中强烈富集,Zn、F在子实中相对较富集。[结论]建议河套地区玉米种植区在今后生产中应该合理施肥,控制化肥中有害元素的施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产区生态地球化学特征。[方法]通过采集研究区玉米根系土及玉米各部位样品,分析了根系土和玉米各部位地球化学特征。[结果]灌淤土中大部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大多数元素在玉米的茎叶中相对富集;F、Mn、Co元素在根中相对富集;N元素在籽实中强烈富集,Zn、F在籽实中相对较富集。[结论]建议河套地区富F的土壤环境中要采用低F化肥。玉米种植区均需要增加氮肥。对化肥中的各有害元素需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有害、有益元素生态效益。[方法]采集内蒙古河套农业经济区玉米根系土籽实和茎叶样品,分析了有毒有害及有益元素含量。[结果]主要有害元素在玉米籽实和茎叶中均占很小比例,大部分为低富集元素;大多数有益元素是低富集,只有N属于强富集元素。研究区种植玉米的根系土中As、Pb、Cd、Hg、Cr、Cu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符合绿色标准土壤,产地环境条件优秀。[结论]研究区内的玉米为绿色食品,适宜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7.
以江汉平原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仙桃市调查区水稻根系、茎叶、稻米及其配套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水稻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和不同部位的迁移运转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富集程度差异较大,Zn、Cd、Cu在水稻中明显富集;稻米中Cd与Zn、Ni对水稻籽实吸收重金属的影响较大;土壤pH与水稻Cd、Zn、Ni的富集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水稻重金属元素均在根系中最富集,茎叶次之,籽实最低,其中Zn元素在根系、茎叶、籽实中含量最为稳定,而As元素在水稻各部位中变差最大。大米中Cd元素从茎叶内吸收的比例超过100%,水稻的根系在吸收过程中As和Cd容易迁移到体内,在其根部富集,出现根部重金属含量超富集的现象,表明As、Cd等元素在研究区内是影响水稻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易桂花  彭培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44-10745
[目的]为川芎的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彭州道地中药材川芎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川芎根茎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Hg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b、Cd、Cr、As元素含量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川芎根茎中Cd、Hg元素含量超出GAP药用植物标准;Cd出现低背景高富集,Hg出现高背景高富集。川芎根茎中的Hg、Pb、Cr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Hg、Pb、Cr元素含量相关关系显著,Cd、As元素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Cd、As元素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川芎根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显著,呈现出Cd>Hg>Pb>As>Cr的变化趋势。[结论]川芎的种植地应严格控制土壤重金属Cd、Hg、Pb元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采集内蒙古河套地区小麦样品并分析有毒有害及有益元素含量,对比小麦绿色食品重金属标准可知,前套地区小麦各种有毒有害元素Hg、Cd、As、Pb含量均小于国家小麦标准,为绿色食品;后套地区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前套地区有害元素Cd、Hg在小麦中较为富集,但其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标准,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性;后套地区小麦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u、Zn、Se、K,长期食用后套小麦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采集内蒙古河套地区小麦样品并分析有毒有害及有益元素含量,对比小麦绿色食品重金属标准可知,前套地区小麦各种有毒有害元素Hg、Cd、As、Pb含量均小于国家小麦标准,为绿色食品;后套地区小麦中的重金属含量基本符合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前套地区有害元素Cd、Hg在小麦中较为富集,但其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标准,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性;后套地区小麦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u、Zn、Se、K,长期食用后套小麦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2.
选取湘东丘陵区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花岗岩红壤、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酸性紫色土),分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深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数量分布和分配比例,探讨POC及其组分与土壤有机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2.63-11.59 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其次为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酸性紫色土相对最低。4种土壤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1.5%-13.9%,花岗岩红壤POC/SOC随剖面加深而升高,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则降低,紫色土POC/SOC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在4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花岗岩红壤和紫色土保存有数量可观、比例更高的POC。第四纪红土红壤POC储量相对较少、POC/SOC也在表土层较高。花岗岩红壤POC中以CPOC为主,而紫色土以FPOC为主,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中CPOC和FPOC比例接近。所选4种土壤POC组分中,FPOC数量更能代表SOC数量的变化。SOC储量和质地是影响不同母质土壤POC及其组分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林地开发利用中也应重视深层土壤(40 cm)中储藏的活性碳组分。  相似文献   

13.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搬迁前后5年各处理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四种土壤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均高于20~40 cm土层;2每年在两个土层中MNPK处理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CK处理均最低,而每年在两个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CK和M处理均明显高于NPK和MNPK处理,而磷酸酶活性CK和M处理则低于NPK和MNPK处理,脲酶活性在4个处理中差异不大;3比较搬迁前后5年间各项微生物指标变化发现,各项指标年际间虽存在变化但程度不大,搬迁后2011年和2012年相对较高,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各项指标较为接近。研究说明,土壤深度和施肥对土壤各项生物指标影响较大,年际间变化也受到轮作方式的影响,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扰动影响远小于施肥和耕作方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乾安县苏打盐碱土为例,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恢复程度苏打盐碱土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基本呈现随恢复程度不同上、中、下层明显增加的规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盐碱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8种土壤类型之间磷素含量差异较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速效磷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6.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木文研究了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效果。试验表明,沸石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特别是对滨海盐化潮土效果更为显著,沸石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量降低,利于农作物生长,为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湘西南石灰岩区一个苗木基地红壤的利用状况,发现苗木生产7~8 a后土壤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表土质地粘重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强烈的土地整理和坡地整地造成部分地块的基岩裸露,表土中石块混杂,土壤肥力不均;地面覆盖差,易旱,水土流失较为突出;苗木施肥量不足、施肥方式和有机肥生产工艺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石灰岩红壤的苗木生产中,加强深耕松土,有机物肥土,增加覆盖度,改进苗木施肥技术及增强土壤管理人员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