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造广西西江流域“农业生态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水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现状,并分析了作为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广西所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并从科学布局、法制建设、常态化监控、技术集成、补充与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打造西江流域中上游"农业生态源",保护好西江水生态环境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水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该文分析了作为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广西所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并从科学布局、法制建设、常态化监控、技术集成、补充与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在西江流域中上游打造构建"农业生态源"的可行性保障,以确保西江流域生态环境尤其是西江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新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农药、化肥污染等6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提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牧民宣传教育,统筹规划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投入品管理和产地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肥料、农药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从1997年开始,我区连续9年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农业生态与环境监测子系统和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监测"项目,对库区乡镇的基本情况、农村能源、化肥施用情况、病虫防治、畜禽养殖、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农业生态与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和区面源污染现状,并在治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迪  何俊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8-3170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污染严重的特点,已成为影响农村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在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梳理全市近几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国家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最新要求,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以期为连云港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了农业生产,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之一。近年来,各省开展生态省建设,虽然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水体、土壤和农产品等污染仍未消除,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已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了如何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肥料、农药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从1997年开始,我区连续9年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农业生态与环境监测子系统和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监测”项目,对库区乡镇的基本情况、农村能源、化肥施用情况、病虫防治、畜禽养殖、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农业生态与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和区面源污染现状,并在治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为科学合理施肥、施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农业面源污染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且严重影响了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文就江西省铅山县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阐述了发展建设农村沼气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和特征,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估算和评价方法,并提出控制与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以期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和实例 ,分析了GI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的必要性 ,阐述了其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并介绍了应用现状 ,探讨了GIS在此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源强解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单分析、等标排放量、内梅罗综合水质指数评价等方法,对长三角典型区域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地区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发现,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年排放COD 171 268.2 t,氨氮6 510.5 t、总氮21 839.3t,总磷3 335.7 t,属于典型的生产与生活复合型污染。面源污染物来源多元化,发现畜禽养殖业是COD 和总磷排放的重要来源,而氨氮和总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按照地区来说,太仓市COD和总磷排放量居首,而苏州市区是氨氮和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地区。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均值为2.6,在中等污染水平,其中苏州市区和昆山市为轻污染,张家港市为中等污染,而常熟市和太仓市均属于严重污染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与地方农林经济并未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清单分析、等标负荷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源、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绝对实物排放量分别为155.23×104t/a、62.34×104t/a、9.05×104t/a,相应的绝对等标排放量分别为7.76×104t/a、62.34×104t/a、45.23×104t/a。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COD、TN、TP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6.25 mg/L、2.53 mg/L、0.36 mg/L,排放浓度地区差异显示苏北>苏中>苏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水质指数显示,江苏省均值为2.10,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其中徐州、连云港、宿迁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淮安、盐城、泰州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南通、扬州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南京处于警戒状态;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处于安全状态。主要污染物依次是TN、TP,其贡献率分别为54.71%和38.86%;主要污染源依次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人粪尿、水产养殖,其贡献率分别为30.75%、24.94%、16.85%、15.28%;在国土面积、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几大因子中,农业产值是与污染物排放量相关性程度最高的因子。通过对"压力-响应"的表征量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压力和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1—2014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3项环境污染指标的面板数据,就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环境3效应为基础进行EKC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正好与传统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规律吻合,而我国目前仍处于EKC曲线的前期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与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吉林省农业源GHG减排最优路径,利用吉林省统计数据并参照IPCC指导准则计算了吉林省主要农业源GHG年排放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降低农业源GHG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系统为基础布设采样点,监测农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入口中总氮、总磷浓度;应用环境污染物模型研究污染物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情况,并对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率达到30.32%和61.51%;在进入乌梁素海的负荷量中,来自农田面源污染的总氮为2646.51t·a-1,总磷为29.96t·a-1,分别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负荷量的77.57%和26.78%。结合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农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应加强推广农业新技术,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推广新型施肥技术和新型农药和建立植被过滤带。  相似文献   

20.
四湖地区农业活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洪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用化学物质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洪湖市的典型调查,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原因,探讨了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