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掌握褐点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各期发育特征,以便高效的进行褐点石斑鱼的苗种培育。[方法]通过对海南养殖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人工催产后自然产卵受精所得的受精卵的群体试验,研究了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等。[结果]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卵径0.83~0.94 mm;依据发育进程其胚胎发育划分为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胚体形成阶段、孵化阶段共6个阶段;在水温28.4~31.9℃,盐度31~32‰,p H 8.4的海水中,褐点石斑鱼胚胎历时20 h47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55.361℃·h;胚后发育依据卵黄囊、背鳍第二鳍棘、腹鳍棘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及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褐点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一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结论]该研究为褐点石斑鱼的大规模育苗生产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1.35-1.45mm。稚鱼第6-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2鳍棘和腹鳍棘,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16-18d,全长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接近50%,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这一比例逐渐减小,直至小于其他鳍棘,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鱼种的重要标志。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35 d,全长30mm以上,但到第45d时,全长2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且越到后期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1.35-1.45mm。稚鱼第6-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2鳍棘和腹鳍棘,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16-18d,全长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接近50%,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这一比例逐渐减小,直至小于其他鳍棘,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鱼种的重要标志。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35 d,全长30mm以上,但到第45d时,全长2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且越到后期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4.
黄鳍鲷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通过活体观察和Bouin's液固定对乌苏里江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进行观察,确定尖吻细鳞鲑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形态特征以及仔、稚、幼鱼的发育特点,并将尖吻细鳞鲑与其它几种鱼类进行比较,探讨破膜所需时间与卵子性质和孵化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成熟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卵径为(4.32±0.21)mm,含有大量卵黄,卵的比重大于水,属端黄卵,卵膜厚,无黏性,有弹性;受精卵在水温6.010.7℃条件下,历时597 h孵出,有效积温为190.79℃.d;尖吻细鳞鲑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等6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10.67±0.02)mm,破膜第13天仔鱼出现鳔并开始上浮,第14天仔鱼卵黄囊吸收完全,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破膜后第25天稚鱼体侧出现幼鲑斑,第35天各鳍发育完全,进入幼鱼期,此时鱼体外观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6.
尖吻细鳞鲑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体观察和Bouin's液固定对乌苏里江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进行观察,确定尖吻细鳞鲑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形态特征以及仔、稚、幼鱼的发育特点,并将尖吻细鳞鲑与其它几种鱼类进行比较,探讨破膜所需时间与卵子性质和孵化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成熟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卵径为(4.32±0.21)mm,含有大量卵黄,卵的比重大于水,属端黄卵,卵膜厚,无黏性,有弹性;受精卵在水温6.0~10.7℃条件下,历时597 h孵出,有效积温为190.79℃.d;尖吻细鳞鲑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等6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10.67±0.02)mm,破膜第13天仔鱼出现鳔并开始上浮,第14天仔鱼卵黄囊吸收完全,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破膜后第25天稚鱼体侧出现幼鲑斑,第35天各鳍发育完全,进入幼鱼期,此时鱼体外观与成鱼无异。  相似文献   

7.
加州鲈鱼胚胎及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橙黄色,具粘性,在水温17.4℃~20.4℃时,胚胎发育历时68h5min,孵化总时数与水温成反比,孵化有效积温与平均水温成反比,而与孵化总时数成正比。孵正的仔鱼体全长为3.8~4.2mm,半透明,32对体节,孵出后6d开始觅食,11d卵黄囊和油球消失,25d稚鱼体全长达16~18mm.  相似文献   

8.
王梦月  逯尚尉  刘玲  刘兆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4-19545
[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摄食及肝脏溶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计持续光照组、对照组、持续黑暗组,每组3个平行,计算生长率,测定肝脏溶菌酶活性,并作比较。[结果]持续光照组与其他2组相比,相对增重率与溶菌酶活性均最高,相对增重率为对照组的107.3%,溶菌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03.4%;对照组与持续光照组差异不显著;持续黑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免疫及行为与光周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40d稚鱼和70d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均从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分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消化道细菌可归为3类: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纲β-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相似,稚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嗜冷杆菌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为稚鱼与早期幼鱼消化道的最优势菌,分别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78.6%和75.6%,而弧菌在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中的数量均较低,分别仅占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的2.8%和1.1%.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等3种乳酸菌仅见于早期幼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SDS与DBS对褐点石斑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SDS和DBS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分析比较2类毒性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方法]以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变态期仔鱼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SDS和DBS的急性毒性。建立直线回归模型,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直线方程F检验均为极显著;其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双参数模型Weibull与Logit函数有效表征。直线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2种表面活性剂毒性效应估算表明,预测半致死浓度时,2种模型差异可忽略不计;预测极端效应浓度时,差异显著。直线回归模型估算的安全浓度SDS为0.4292mg/L,DBS为0.9543mg/L;双参数模型对48hLC50拟合预测值SDS为1.5033mg/L,DBS值为3.3416mg/L,两者预测结果一致,毒性均为SDS大于DBS。[结论]试验结果为研究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及评价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毒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利用浅海网箱人工养殖棕点石斑鱼技术,并提高棕点石斑鱼的产量。[方法]利用浅海网箱进行棕点石斑鱼的人工养殖试验,探讨棕点石斑鱼网箱养殖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结果]放养9万尾鱼苗,经过18个月的网箱养殖试验,共养成体重为485~520 g的商品鱼73 297尾,平均成活率达81.4%,共获利润5 401 200元。[结论]通过浅海网箱养殖棕点石斑鱼是可行的,并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成活率、生长行为、饲料利用以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4种添加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率的微颗粒饲料:0%/22%(饲料1),5%/14%(饲料2),10%/8%(饲料3)以及15%/7%(饲料4),饲喂斜带石斑鱼稚鱼。每种实验饲料均设3个平行。试验持续4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以及成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3和饲料4的增重分别为:(449.6±11.4)g和(588.3±61.7)g,显著高于饲料1的数值(185.0±2.5)(P≤0.05)。饲料1鱼体脂肪含量为:(154.7±12.8)g·kg-1,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但其鱼体蛋白含量为(728.3±25.5)g·kg-1,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效率、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以及终末体重中,4种饲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升高,石斑鱼稚鱼肠道脂滴生成数量出现下降,且在饲料4中未观察到肠道脂滴。研究表明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高的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如:1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胚胎发育过程及 Dmrts 基因在此过程的表达情况进 行研究,为以后深入研究 Dmrts 基因在石斑鱼中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用自然产卵方式取得受精卵在室内 恒温(24±0.5℃)、静水中孵化,在盐度 31.0 的海水中培育,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历时约 29 h 50 min,之后进入 胚后发育阶段。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过程,分别取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 器官形成期、初孵仔鱼期的胚胎保存于 RNAlater 中且每组 5 个平行。【结果】通过荧光定量分析 Dmrt 在不同 胚胎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 Dmrt 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都从卵裂期开始表达。其 中 Ecdmrt1(E. coioides Dmrt1)基因在囊胚期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卵裂期和初孵仔鱼期表达量较低,Ecdmrt1 基 因在囊胚期表达是分裂期的 5.4 倍。Ecdmrt2(E. coioides Dmrt2) 基因在胚胎初期相对表达量比较平稳,而在神 经胚期表达量显著上升,是分裂期的 9.2 倍;Ecdmrt2 基因在初孵仔鱼中表达水平最高,是分裂期的 17.6 倍。 Ecdmrt2b 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在器官形成期表达量达到峰值(P < 0.05),在初孵仔鱼中 表达水平又下降。Ecdmrt3(E. coioides Dmrt3)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器官形成期表达量显著 上升,是分裂期 7.1 倍,在初孵仔鱼中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Ecdmrt 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从卵裂期开 始表达,且可能参与胚胎的组织器官发育及仔鱼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鱼肠型败血症病例治疗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是其养殖期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鱼病,在中国南方较多发,在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此病的报道尚属首次。此次对该病的治疗分别采用了土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氟苯尼考等3种抗菌素。并结合内服中草药、外泼聚维酮碘和益生菌调节水质的方法,很好地控制了该病,对今后防治该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康地区泥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泥鳅的胚胎发育全过程.[方法]用DOM和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所获的胚胎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培养,进行泥鳅的胚胎发育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期的27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泥鳅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尼鳅胚肥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历时30 h 45 min.[结论]为泥鳅的人工繁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Aim to know the whole proces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Method]DOM + LHRH-A2 was used to induce spawning of loach,then after fertilization,the embryos were cultured into freshwater water with temperature from 24 to 26 ℃ and pH from 7.0 to 7.5.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was observed and 27 concret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ime of loach from fertilized egg to newly hatched larval period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Result]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oa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cleavage stage,blastocyst stage,gastrula stage,neurula stage and organogenesis stage.The loach embryo from fertilized egg to out membrane period was 30 h 45 min in fresh water from 24 to 26 ℃ and pH from 7.0 to 7.5. [Conclusion] it provided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tudying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genetic breeding of loach.  相似文献   

17.
黑尾近红鲌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胚胎固定脱膜方法对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卵黏性,成熟时为淡黄色,卵膜透明,直径(0.90±0.03)mm。受精时卵呈淡黄色,圆形,直径为(0.94±0.05)mm,遇水膨胀后为(1.20±0.05)mm。在水温为24.5℃的孵育条件下,历时50h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其中,受精卵经25 min开始胚胎发育,45 min时进入2细胞期,5h 15 min时进入囊胚期,7h 25 min时进入原肠期,10h 15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15h 55 min进入尾芽期,50h时50%以上的胚体孵出。刚出膜的仔鱼长约(4.10±0.0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