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华忠 《河南农业》2016,(34):16-17
正通过在不同地力水平进行夏玉米试验,依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肥效试验、肥效校正试验结果,在大量试验和土壤化验、植株化验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和专家意见,建立了南阳合并区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一、田间肥效试验设计试验每年均在不同地力水平的田块上安排,试验田所在地地势平坦、远离公路、灌排便利,地力水平和土种等详见表1。试验采用"氮肥用量"和"五区丰缺"混合设计试验方案,设氮、磷、钾3个因素,氮素有4个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改霞 《河南农业》2013,(21):17-18
为了探讨氮、磷、钾配肥技术在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自200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冬小麦施肥效应田间试验32个,依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肥效试验结果得出冬小麦主要施肥技术参数及养分丰缺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葛市冬小麦施肥指标体系。一、试验田概况"3414"试验设计方案:试验方案包括3因素即氮(N)、磷(P2O5)、  相似文献   

3.
<正>新野县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冬小麦"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养分丰缺指标试验、肥料利用率试验、氮肥运筹试验、耕作深度比较试验、锌肥肥效试验、硼肥肥效试验等多点次研究,比较系统地取得了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包括土壤磷钾丰缺指标、百千克经济产量吸肥量、氮肥运筹方案、基础地力产量比例、肥料利用率、最佳施肥量等,建立了新野县冬小麦施肥指标体系,为小麦施肥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冬小麦氮肥用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冬小麦是周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年均播种面积在35.78万亩,精准施肥对小麦提质增效,提升地力尤为重要。多年来,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土壤样本8500个,对全县376个行政村耕地土壤进行了全覆盖化验分析,同时在小麦种植区连续多年开展了小麦配方施肥及肥料利用率试验和秸秆还田腐熟剂等试验,摸清了我县不同类型土壤供肥能力和小麦生长需肥状况,形成了我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1冬小麦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河津市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解决农业生产上存在的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等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我市在冬小麦上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初步摸清了我市冬小麦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筛选出适合我市冬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按高、中、低产田安排10个试验  相似文献   

6.
新野县根据冬小麦田间肥效试验取得的施肥技术参数和耕层土壤化验结果,研究建立了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模型,提出了中微量元素施肥策略和肥料运筹方案,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建设、农综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农综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项目小麦施肥方案设计,为完成项目预期目标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2点次冬小麦肥效试验数据,进行无氮基础地力产量百分比研究。结果表明,新野县黄褐土冬小麦无氮基础地力产量百分比平均值为61%,砂姜黑土冬小麦无氮基础地力产量百分比平均值为67%。可见,砂姜黑土的供肥能力高于黄褐土。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2a不施肥,T_2—1a不施肥,T_3—3a施NPK肥,T_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_3T_2T_1T_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_2T_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相似文献   

9.
由于当前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污染加剧,农产品品质降低。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合理调整施肥结构、保土保肥,增加土壤微生物,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我们引进新型生物菌肥在冬小麦上进行肥效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该肥对小麦产量、品质、长势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栾川县2008-2011年的冬小麦土壤丰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评价栾川县不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生产水平的相关技术参数,为不同地力水平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1-2a不施肥,T2-1a不施肥,T3-3a施NPK肥,T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3>T2>T1>T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2>T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相似文献   

12.
不同镇压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海冬小麦区冬季冻害、 春季干旱、 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对冬小麦生产造成危害;经过多年玉米秸秆还田,土壤表层过于疏松,影响小麦播种质量,极易出现悬空苗、疙瘩苗、缺苗断垄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找到适合这一地区的最佳镇压模式,项目组以"济麦23"为试验品种,选择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小麦产量水平在550kg?667m-2以...  相似文献   

13.
新野县夏花生施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夏花生肥效田间试验所得的施肥技术参数和耕层土壤化验结果,参考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研究建立了新野县夏花生氮肥施用量模型,制定了磷、钾肥施用量指标,提出了中微量元素施肥策略和肥料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在示范产品施肥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拌种、不同时期苗床土壤处理以及本田拌肥处理等肥效效果,验证该产品的实用性和肥效。2试验材料和设计2.1试验品种:稻花香。2.2试验材料:"707"微生物复合菌剂。2.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三道岗镇前进村高振怀地,试验地老稻田,水库水灌溉,土类为黑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地势平坦,耕层厚度20cm。  相似文献   

15.
多年开展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和田间校正试验,通过统计分析,初步建立了适宜当地的冬小麦施肥体系,提出了最佳施肥方案,建立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施肥效应与土壤养分含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2组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与最高产量、地力产量、地力依存率和相应的缺素区产量、土壤养分依存率正相关,与相应的施肥效应负相关;缺素区产量与最高产量、地力产量、地力依存率和相应的土壤养分依存率正相关,与相应的施肥效应负相关;设计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应以土壤氮素养分含量及其相应参数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地力水平下冬小麦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并分析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协同提高的途径,为制定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措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在高、低两个地力条件下进行,以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泰农18为试验材料,设置135万、270万和40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研究地力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子粒产量及构成、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高地力水平下子粒产量高于低地力水平,但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均较低。各地力水平下,提高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子粒产量,提高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但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增密对子粒含氮量无显著影响。各地力水平下增密后氮素吸收效率增加的幅度远高于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的幅度,所以氮素利用率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低地力水平下增密后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高的幅度均高于高地力地块。[结论]在高、低地力水平下,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提高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且低地力水平下增密后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增幅高于高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旱地土壤上,由于农民对磷肥的肥效认识较晚,大面积推广施用磷肥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因而土壤有效磷水平低,施磷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我们在平凉地区黑(?)上,黄绵土上进行的100多个试验统计,当土壤有效磷小于6毫克/千克时冬小麦无磷区产量/施磷区量×100的比值小于75%,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中,湖南省土肥系统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湖南的6种测土配方施肥运作模式: 1.发卡服务模式在抓好土 壤常规化验分析的同时,广泛收集整理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监测、地力调查、田间肥效试验资料,认真做好水稻、棉花、油菜、蔬菜和水果等主要农作物前3年施肥情况调查,总结当地高产典型施肥经验,掌握当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