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蚜虫是易县小麦上的重要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易县小麦蚜虫每年发生面积都在18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90%以上。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极大,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蚜虫已成为杨凌地区小麦生产中常发灾害性的害虫。在对杨凌地区小麦蚜虫种类与发生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杨凌地区小麦蚜虫猖獗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杨凌地区小麦蚜虫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小麦蚜虫控制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蚜虫是小麦生产上常发及重发的害虫,我们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开展对蚜虫防治效果调查,一般防效差的田块与正常田块相比,穗粒数减少6.5~8.5粒,千粒重减少7.8~13.2g,平均减产100.3~260.8kg/667m2,每年都有因防治不当,而造成严重减产的田块。所以在新的生态环境下如何及时有效控制蚜虫危害很重要。笔者根据长葛市近10年麦蚜发生情况的历史资料,结合气象资料、麦田管理技术现状等因素综合分析,总结小麦蚜虫消长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今后做好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14(5):46-46
<正> 目前天津市小麦蚜虫发生面积多达6`67万hm~2(100多万亩),同时,小麦新害虫麦黑潜叶蝇也正在严重威胁着天津地区的6.67万hm~2小麦。天津农业部门要求各有关区县一定要密切注意小麦蚜虫和新害虫麦黑潜叶蝇的发生情况,及时指导广大农民做好防治工作。 小麦蚜虫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小麦蚜虫是危害许昌小麦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发生面积广、危害重.为此,对许昌市小麦蚜虫的种群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其发生危害的预测模型.根据许昌植保站2007年、2008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蚜虫在小麦上迁移危害其种群数量变化遵从logistic增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开始增长期(3月下旬-4月上旬)、加速增长期(4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期7 d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300 m L/hm~2为宜,施药适期为麦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时兑水450 kg/hm~2。  相似文献   

7.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小麦蚜在为害的同时,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以往小麦蚜虫集中在河南、山东等冬麦产区,近年在黑龙江春小麦产区有所发生和危害。为此我们开展21%增效马·氰乳油(克虫胜)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示范,将为指导田间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驻马店市最北端。全县总耕地7.87万hm~2,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53万hm~2以上,总产量46万t左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总产量43万t左右。西平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9年,"西平小麦"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西平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常年降水在800 mm左右,光照适宜、降水充足,对小麦生长有利,但各种病虫害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蚜是小麦的主要害虫,属同翅目蚜科,个体虽小,但繁殖力强,在短期内就能造成严重灾害。麦蚜刺吸小麦叶、茎、穗的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病害,影响小麦正常发育。据测,小麦穗期每百茎有蚜虫1500头时,千粒重损失为8.83%;每百茎有蚜虫达6500头时,千粒重损失达36.18%;蚜虫特别严重的田块甚至会造成绝收。豫东地区是小麦的主要产区,所以防治小麦蚜虫绝不可以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鉴于历年来防治蚜虫上存在的蚜虫抗性的产生、小麦残毒问题及对天敌杀伤等问题,建议采用如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前期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小麦蚜虫在麦田是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贾然然 《中国农资》2014,(19):20-20
<正>进入5月,北方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是蚜虫发生高峰期和防治关键期。受气温普遍偏高影响,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小麦蚜虫数量直线上升。近日记者针对小麦蚜虫不同种类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前期预防及综合防治等有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董兆克博士。《中国农资》实习记者:我们了解到我国小麦蚜虫有多种,针对北方小麦较普遍而重要的有哪几种?不同种类的蚜虫对小麦为害部位有什么不同?董兆克:小麦蚜虫病是比较常见的小麦虫害。在我国为害麦  相似文献   

12.
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粟缢管蚜等,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出现了防治效果变差的现象。小麦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刺吸小麦叶片,使小麦出现黄枯、生长停滞、分蘖减少、籽粒秕瘦而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完善和改良小麦蚜虫田间计数从简方法,可有效提高对蚜虫的调查测报效率,并便于指导农民及时进行麦田蚜害防治。对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生产一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成功、有效地治理小麦蚜害的重要措施和成熟经验,对科学除治蚜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于长春 《北京农业》2012,(28):42-43
正小麦蚜虫又叫腻虫,山东省蚜虫种类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缢管蚜3种混合发生,以麦长管蚜为害最重。被害麦叶初期出现黄白色斑,后扩大为条状斑,严重时全叶皱缩枯黄,麦株枯死。小麦抽穗后,群集穗部为害,使麦粒不饱满,甚至成为枯白穗。  相似文献   

14.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小麦蚜在为害的同时,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根据气象要素,小麦苗情,越冬基数调查,参考我县历年主要病虫发生情况,预计2016年我县小麦病虫害总体趋势为中度发生,预计病虫发生面积将达400万亩次以上。1、小麦蚜虫苗蚜轻发生,穗蚜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预计穗蚜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与去年相比盛发期推迟10天左右。2、麦蜘蛛预计为中度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6.
小麦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麦蚜虫的危害及防治存在的问题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麦蚜的危害主要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直接危害主要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的叶片上,严重地影响了小麦的光合作用,后期在作物被害部位形成枯斑,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蚜虫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及时准确地掌握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提高小麦蚜虫预测的准确率,将深度信念网络用于小麦蚜虫的短期预测,并对小麦蚜虫发生量以及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使用的深度信念网络预测模型含2个隐藏层,通过无监督逐层预训练对网络参数进行初始化,并用有监督微调对网络参数进一步优化,提高预测准确率。最后在国际标准数据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简称UCI)和小麦蚜虫数据集将深度信念网络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浅层学习模型相比,深度信念网络的预测误差较小、推广能力强,可以为小麦蚜虫的防治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蚜虫是我市小麦常年危害最重的害虫,严重影响着小麦品质和产量。蚜虫种类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麦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麦苗受害,轻的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重的枯萎死亡。穗部受害则麦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麦穗干枯不能结实。  相似文献   

19.
杨兰英  常晶 《现代农业》2014,(10):26-27
<正>山东省小麦田害虫发生种类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一、蚜虫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小麦蚜虫分布极广,为害小麦的蚜虫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小麦茎、叶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控措施。2017—2019年在德州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调查了小麦蚜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探究了不同的种衣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评价了8种杀虫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麦蚜种群数量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达到高峰;4种种衣剂对小麦穗期蚜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含有杀菌成分的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不同的耕地处理对小麦灌浆期的蚜虫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深耕可显著减少小麦拔节期纹枯病的发生。除0.5%藜芦碱SL的防效仅在46.76%~66.65%,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外,其余7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因此,关于小麦生产中蚜虫的防治,应在返青拔节期加强预防,在扬花前控制住蚜虫的数量,可选用以上防效较好的7种药剂进行麦蚜的防治,尤其是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氟啶虫胺腈、苦参碱和吡虫啉,注意不同类型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种子包衣剂的使用和耕作方式的转变,也可作为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