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为菜豆无公害栽培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的施用量对菜豆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处理3达到最高,分别为8 690.4 kg/hm~2,产值为32 222元/hm~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的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 5。过量的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效益,菜豆露地栽培的最适宜施氮量是178 kg/hm~2。[结论 ]施用氮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烟台地黄瓜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施用氮肥对黄瓜的茎粗、节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4;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渐增加,处理3达到最高,即氮肥(纯N)施用量为460.7 kg/hm2时,产量最高,为77 333.3 kg/hm2,经济效益也最大,为301 318.3元/hm2;随着氮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80。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对露地菜豆前期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土壤碱解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菜豆的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纯氮用量为178kg/hm^2时达到最高,分别为8690.48kg/hm^2和32222.00元/hm^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氮肥用量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5。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效益,菜豆露地栽培的最适宜施氮量是178kg/hm^2。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量过大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平均增产率为54.9%.在各施氮处理中,N 450 kg/hm2处理辣椒果实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22 560 kg./hm2和24.41万元/hm2;增加或减少30%氮肥施用量(N 585和315 kg/hm2),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出现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辣椒VC含量逐渐降低;各处理还原糖含量间无显著差别.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因素,315 kg/hm2是最佳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 276和414 kg N/hm2)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 kg N/hm2增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 kg N/hm2。  相似文献   

6.
郑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94-95,100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茄子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在磷肥、钾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最佳氮肥施用量,在最佳施肥量上进行30%的递增和递减施用.[结果]无氮区产量最低,茄子单产仅53 677.95 kg/hm2;70%氮区产量开始上升,平均产量迭56 071.2 kg/hm2;优化氮区产量最高,产量达59 319.15 kg/hm2;130%氮区产量开始下降,平均产量达55 558.35 kg/hm2.[结论]茄子作物以施用纯氮27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甬籼975最佳氮肥施用量.[方法]设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小区净面积13.4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各施氮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施纯氮210.0 kg/hm2时穗、粒、重较为协调,增产潜力大;施纯氮270.0 kg/hm2时实割产量最高,收益最好,但其肥料利用率较差,同时病虫害和倒伏风险加大,生态负担重;施纯氮150.0 kg/hm2时肥料利用率最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结论]综合考虑高产、稳产、效益,在高肥力大田中甬籼975纯氮施用量控制在150.0 kg/hm2左右为佳;当天田肥力中等或偏低时纯氮施用量可增至180.0 kg/hm2左右;为发掘其高产潜力,在高产攻关田纯氮施用量可增至21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方法]以谷子品种“张杂10”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谷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4,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产量为7443.55 kg/hm2。磷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P5,磷肥施用量为240 kg/hm2,产量为6800.45 kg/hm2。钾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K4,钾肥施用量为90 kg/hm2,产量为7180.16 kg/hm2。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和纤维含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蛋白质、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含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灰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结论]氮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磷肥和钾肥只有与氮肥相互配施才能发挥增产的效用。  相似文献   

9.
基施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7个氮肥施用量结合不同磷钾肥用量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的产量、茎蔓长、茎叶总鲜质量、茎叶干率、块根干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施用氮肥和磷钾肥均能增加块根产量,以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但降低淀粉含量,氮用量超过180kg/hm2块根干率明显降低,90~135kg/h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南疆全立架露地栽培甜瓜平衡施肥参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全立架露地栽培甜瓜的平衡施肥参数.[方法]进行两年多点的田间肥料缺素试验.[结果]施用化肥能使甜瓜产量提高21.55;~ 47.05;,氮肥、磷肥、钾肥全施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为71 591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增加47.05;,化肥对甜瓜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全立架露地栽培甜瓜的养分吸收系数分别为:N 207.0 g/100 kg、P2O5 43.1 g/100 kg、K2O 536.6 g/100 kg(N∶P2O5∶K2O为1∶0.21∶2.59).研究区土壤有效养分与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碱解氮1.87 kg2/( mg·hm2)、速效磷1.02 kg2/(mg·hm2)、速效钾1.30 kg2/(mg·hm2).肥料当季利用率分别为:氮肥26.2;、磷肥3.7;、钾肥47.8;.[结论]当全立架露地栽培甜瓜的目标产量为75000 kg/hm2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310.04 kg/hm2、P2O5 135.44 kg/hm2、K2O 154.3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对剑湖优势沉水植物金鱼藻进行不同浓度的铵氮和硝氮耐受试验,同时对植物体内的总氮、硝氮、铵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铵氮和硝氮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照相比,金鱼藻的总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升高,但是浓度对总氮含量影响不明显。金鱼藻对环境铵氮较敏感,环境中高浓度的铵氮会抑制氮素的转化。金鱼藻对硝氮的耐受能力较强,环境中低浓度的硝氮会促进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和转化,环境硝氮浓度达到60 mg/L时,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达到饱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环境硝氮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著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著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等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增加供氮量,两类品种的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GS活性等氮代谢同化物指标均增加,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但两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地上部及籽粒氮积累量、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的增幅均高于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但是,产量的增幅却显著低于低氮高效品种;氮肥生理利用率的降幅则以低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结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相对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具有更高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GS活性,从而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使整个氮代谢过程利用效率提高,获得更高产量。低氮高效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低氮低效品种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但是其氮素分配利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雨养条件下玉米单产进一步突破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选择先玉335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播种密度(8.5万株/hm2和9.5万株/hm2)。化肥施用总量一定,磷钾肥作为底肥施入,氮肥按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以尿素作为追肥肥料,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施入。分别于拔节期、吐丝期、吐丝后15 d、吐丝后30d、吐丝后45 d、吐丝后60 d测量叶、茎、鞘、苞叶、籽粒、穗轴、雄穗和花丝的氮含量。[结果]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 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籽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籽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结论]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对氮肥利用有利;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3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陇春33号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低的趋势,当氮肥施用量为237.6 kg/hm~2时产量达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大,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合理的氮肥运筹中,基肥、拔节肥、孕穗肥质量比为60∶25∶15时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均达最佳。综合研究结果,采用高中氮量(N 195 kg/hm~2),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2次追施(基追比60∶25∶15)可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有利于实现春小麦陇春33号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氮形态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表明植物体内NH4+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氨挥发可能是导致植物氮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 kg N·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以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氮素与等养分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的营养生长及商品效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70%控释氮肥对鲜食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重以及商品率等影响最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26%、8.16%、4.52%、5.60%和5.15%,尤其是一等率与对照相比增幅达到18.6%。鲜食玉米的吸氮量以及氮素效率以常规氮素最高,分别达到411.36 kg/hm2和34.11%,对玉米螟的防效达到100%。鲜食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养分以控释氮肥为最高,控释氮肥表现出了一定的缓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施氮水平及施氮方式对稻田土壤渗漏水三氮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氮素不合理使用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等一系列事件,明确稻田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对稻田氮素随渗漏水下渗流失的影响,探求当季氮素流失情况具有积极意义。采用自制盆栽模拟大田土壤渗漏情况,收集渗漏水并分析稻田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表施肥可以减少9.87%的铵态氮渗漏损失,混施肥可以减少5.92%的铵态氮渗漏损失,但是表施肥又增加了铵态氮的气态损失,且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损失程度加深,渗漏水中硝态氮浓度大于铵态氮浓度,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受施肥方式影响较大。混施肥使得深施和表施的缺点得以避免,是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在田间作业时可将肥料机械性的搅拌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20.
王鹏  朱立军  尚军  吕祥敏  戴亚  施丰成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06-1407,1410
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和国外卷烟之间的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和其他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国内烤烟型卷烟总氮、蛋白质氮、其他氮含量最低;国内烤烟型一、二类和三类卷烟之间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和其他氮含量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