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提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能与道德的融合,技能提升与职业道德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高校教育面向"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得到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的科学性等启示,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对高职院校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作为高职学生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艺术形式的具体体现。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人员,培养学生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本文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视角,详细介绍"立德树人"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培养高职学生艺术审美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培养高职学生艺术审美与职业能力的对策,对促进立德树人这个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以技能走天下"人才培养理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综合素质的短板,为职业发展埋下隐患。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目标,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及其成因,积极探索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路径,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文化素质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及文明程度。因此,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最终目标指向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成为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应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要实现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培养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必须进一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明确工作要点,才能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生活、班团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舆论和专业文化特色五个方面进行熏陶浸染,提出了高职院校"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之一,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的目标的地方,是在完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不仅具有高等教育知识,而且掌握过硬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了更好的加快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改革,良好的师风师德建设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师范类的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培养出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那么在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一词,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规定[2]。如何在课程中有效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我校《护用药理》课程效能改革为例,进而全面提升高职生核心素养,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聚焦新时代新形势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在要求,分析了与此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兼并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等对策,以提高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和高职学生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应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多部门、多平台、多角度联动的管理机制,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职业技能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课程的三教改革,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申勇 《河南农业》2023,(27):12-14
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措施。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组织机制不健全,工作投入有限,创新性不足,网络新媒体资源未充分利用等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廉洁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廉洁教育进课堂。同时,线上线下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洁氛围,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努力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网店运营与推广"课程为例,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习渠道等方面探索推动课程思政融入"1+X"证书制度建设路径,以保证高职大学生既能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又能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面育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改进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展开研究,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及教学质量发展的影响及要求,以及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要点和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教师素质角度出发,立足新疆教育区情,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结合新疆的实际和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身份,准确定位,从培养学生角度探讨如何做有新疆特色的"四好"老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91-192
勤工助学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作用。以创新创业工作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而突破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真正实现"树人成德、行知达材"的教育理念,探索出现代高职院校创业型勤工助学的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探究“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农业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实践现状,总结目前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困境,力求探索出农业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实践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历史课程和"立德树人"的契合性非常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历史人物可以为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同历史教学课堂深度融合。本文详细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提出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正处在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其重要职能体现在为社会培养与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推动高职院校"双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旨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亦是国家实施"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载体。在"三全育人"视域观照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日渐突出,如全员育人中全员参与不够、全程育人中各环节衔接不够、全方位育人中各因素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凝聚广大师生和社会资源的价值共识前提下,高职院校从整合全员力量、优化过程环节、重组各方教育资源三个角度探索改进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提出乡村振兴的号召,教育部门鼓励教育者要将乡村振兴作为大社会背景来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素养,这项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所以教师要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乡村振兴的"内"与"外"紧密结合,使之形成联系,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自觉性,促进现代社会全民政治素养水平的提升。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研究了乡村振兴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在作用和外在联系两个主要板块,深入的探究了当下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时代自觉性,旨在推动我国新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培养能够深入基层、立志扎根基层的新一代青年,为乡村振兴培育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