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70 g/100kg、140 g/100kg、201 g/100kg)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时附着性良好,播种后,不影响出苗,对玉米安全,在试验剂量201 g/100kg种子下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可有效防治玉米灰飞虱。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由MRDV病毒引起系统性侵染病害,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玉米生产的发展。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在麦田、绿肥田和杂草根际越冬,春季在小麦及杂草上,随后转移至玉米上繁殖与传毒。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加强监测和预报,采取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灰飞虱的防治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其管理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相似文献   

3.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播种前,使用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对玉米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预防玉米粗缩病,且对玉米安全,可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及玉米粗缩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选择抗性品种、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调整玉米播期、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灰飞虱的虫源和虫量、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套(免、少)耕面积的扩大,本地虫源灰飞虱越冬死亡率降低,加大来年发生基数.据调查,2004年以来,灰飞虱越冬代虫量每亩在6500头以上,比20世纪80、90年代成倍增加.灰飞虱不仅刺吸造成作物失水、枯黄,更为严重的是灰飞虱在当地能引起玉米粗缩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重发田块病株率可高的达70%,严重的田块绝收.  相似文献   

6.
徐建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5-145
夏玉米病虫害种类多,如灰飞虱、粗缩病、玉米螟、炭疽病等,防治对策: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病;适期化学防治玉米螟;对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分别选用特效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肥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状况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病毒病,2007年由于灰飞虱大发生造成玉米粗缩病暴发成灾。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治。采用的措施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可减少水稻秧田灰飞虱虫源基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起到间接的控制作用.2006年我们在雪堰镇进行了80%敌敌畏乳油不同施药方法防治麦田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和一代若虫试验;并在勤丰测报观察区设置了不同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耕葵粉蚧等)。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拌种或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土传病害(丝黑穗、矮化病)。利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玉米螟。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播种前,使用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包衣,探讨其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玉米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且对玉米安全,可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分析了该病发生原因,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主要与玉米品种的抗耐病性、田间灰飞虱的虫量和带毒率、玉米敏感期(幼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有关,并据此提出了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玉米粗缩病致病因子、发病规律、流行原因、防治策略进行了阐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其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调整玉米播期、清除田间及地头杂草、翻耕灭茬播种、药剂拌种、拔除病株来控制毒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灰飞虱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防治消灭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大发生年份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灰飞虱连续几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的特点,对灰飞虱的生活习性进行仔细分析,以期找出防治灰飞虱的最佳时期,从而有效控制虫源基数,达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残,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使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飞昆虫的判断标准,说明灰飞虱除近距离扩散外还存在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棚内人工接种1叶1心至11叶1心期的3份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材料(DB544、沈137、90110)和3份感粗缩病玉米自交系材料(掖107、掖478、5003),调查其发病率,明确了抗病材料7叶前的抗病性与7叶后一致,感病材料7叶后的抗病性比7叶前要强;由此认为,玉米苗期为研究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适宜时期。进而研究了相同环境条件下,网箱或网罩内灰飞虱在抗、感玉米材料上的落虫数和灰飞虱在上述6份材料上饲养死亡50%的时间。结果显示:灰飞虱对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的趋性以及灰飞虱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上的生存力差异均不显著,认为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不是通过抗传毒介体灰飞虱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灰飞虱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具有速效好、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其防效优于25%吡蚜酮,与吡蚜酮+毒死蜱相近,是目前防治灰飞虱的理想药剂,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90~135 g/hm2,对水750 kg喷雾,使用时间为水稻灰飞虱低龄若虫期。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阜康市玉米螟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对该市玉米螟发生动态的监测,确保玉米产业安全生产,于2011~2017年持续7年调查了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结果表明:阜康市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阜康市实施玉米秸秆粉碎措施呈显著正相关。在生产中,为有效防治玉米螟,建议采用玉米秸秆粉碎这一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大丰市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通过药剂浸种、防治压低麦田灰飞虱基数、治秧田保大田、大田治虫控制危害、推迟播种和移栽期等防治技术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危害,平均病穴率9.2%,病株率2.09%,水稻产量8 250kg/hm2,全市共计挽回损失63 635t,折合人民币12 09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时期播种的玉米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和玉米粗缩病病情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苗9叶前感病期和传毒灰飞虱发生高峰期岔开,玉米粗缩病就可减轻发生。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