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缩合单宁作为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牧草的营养品质和动物的适口性。本文从缩合单宁的结构入手,着重综述了缩合单宁的功能,探讨了其在生产应用中对动植物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选育和畜牧业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单宁(Tannin)的字源是鞣皮之意,这是原先对用以鞣皮的植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的命名。现在一般文献中虽仍沿用“单宁”这一名词,但它的实际涵义是指大分子化合物内具有很多酚性氢氧根的植物成分的总称。从化学结构及其特性上它们可以分为水解单宁和缩合单宁两大类。在酸和氧存在的条件下,前者具有加水分解为小分子的倾向,后者则具有发生分子间的缩合而产生大分子产物的倾向。水解单宁的分子内具有很多酯型结合,而缩合单宁在基本骨架上不具有这种酯型结合。  相似文献   

3.
几组棉花抗虫品系单宁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单宁又叫鞣酸,是植物代谢中由已糖经环构化,形成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多元酚类。即是由若干个没食子酸分子彼此相缩合而成。易被氧化酶氧化生成邻醌,由多分子邻醌缩合产生有色而分子量很高的大分子缩合体。单宁是一种化学抑制物质,在植物体内常呈结合态多、游离态少。当含量超过0.2%时,就会有涩味,对人、动物、昆虫的味觉  相似文献   

4.
单宁是棉花植株内一种重要的次生物质,它对棉铃虫、黄萎病在内的所有主要病虫害都具有一定的抗性作用,为此近年来倍受关注。1棉花中单宁的存在形式植物单宁主要以缩合单宁和水解单宁两种方式存在。1 961年,Pratt等人对棉花单宁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发现棉花植株中的单宁是由原花青定和原翠雀定聚合而成的缩合单宁,未发现水解单宁。武予清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检测了棉花的不同组织,在标样单宁酸的保留时间内没有发现相同性质的吸收峰,表明棉花组织中几乎不存在单宁酸。但通过改变HPLC条件,在5个品种的棉花叶片中均发现了单宁…  相似文献   

5.
林智 《中国茶叶》2009,(5):41-41
测定了本山、黄木炎和铁观音3个品种茶树成熟叶片的总酚及可溶缩合单宁含量,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研究了茶叶缩合单宁的基本结构。结果显示,3种茶叶均具有较高的总酚含量,大约为200mg/g;3种茶叶的缩合单宁是以(表)儿茶素(EC/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C)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均聚物和杂聚物,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25种单宁及其有关化合物,对ADP(腺苷二磷酸)及抗坏血酸在老鼠肝线粒体中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与ADP及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即还原型辅酶Ⅱ)在老鼠肝微粒体中诱发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在上述两个系统内除了一些低分子量的多酚类及甲基化多酚类之外,所有单宁在浓度为1цg/ml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某些鞣花单宁如Pedunculagin isoterchebin等等当剂量为5цg/ml时,对上述两个系统中的脂质过氧化几乎能完全抑制。单宁中视其构造,包括缩合单宁的单体的立体异构,和试验系统的不同,其抑制效果有明显差异。在两个系统中大部分水解单宁的抑制效果都比缩合单宁的抑制效果大。某些单体多酚以(一)—表没食子儿茶素为代表。在上述系统中其抑制效果特别是对ADP与NADPH诱发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强于缩合单宁。在两个系统中上述单宁的抑制效果均大大强过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7.
棉花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棉花品种抗性资源的研究中 ,棉花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一直是倍受注目的次生代谢物质。在我国的棉花抗虫 (病 )性基础研究中 ,它几乎涉及到包括棉铃虫在内的所有主要虫害。自 2 0世纪初对棉花单宁—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以来 ,已发现棉花植株内具有由原花青定和原翠雀定缩聚而成的缩合单宁 ,黄酮苷 ,花青苷等 ,但尚未发现水解单宁。1 棉花单宁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1 978年 ,Chan等用甲醇 -水浸提棉花花蕾 ,并用石油醚分馏等一系列步骤提取 ,提取物用Sephadex G- 2 5凝胶柱分离 ,流动相为 0 .1 %的乙酸。这样分离出对棉铃虫具有抗…  相似文献   

8.
单宁在植物中不但分布广,而且在不少植物中含量也很多,因此服用草药时经常和其他成分一起被摄取。单宁具有容易和蛋白质、金属离子以及盐基性化合物相结合,并有还原作用等等活性。因此,可以想象这些单宁成分在草药的煎液,特别是中药方剂的煎液中,及服药时的消化器官内,与其他共存成分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的情况是很多的。 有过在鼠体进行实验给予茶叶单宁后使其各器官中抗坏血酸贮积量增大的报告。除绿茶之外,还有很多象柿子那样富含单宁并和抗坏血酸共存的植物,可以推测是否单宁在稳定抗坏血酸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抗坏血酸在微量金属,特别是二价铜离子的存在下,容易自动氧化成没有生物学活性的脱氢抗坏血酸如图表  相似文献   

9.
所谓单宁是植物中分子量为500~3,000的多酚类成分,它曾被称为能使蛋白质、生物碱等产生沉淀的物质。如日本药典修正后的第七条即有此记载。单宁酸小蘖碱、单宁酸苯海拉明等等制剂的难溶性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一般的概念都认为单宁和生物碱等盐基性化合物结合后就变得难溶了。但是咖啡因与药典单宁的水溶液混合时,一旦生成了沉淀后,再追加单宁酸时沉淀又消失了,因此未必可以断言单宁和植物盐基结合后都难溶了。草药中如“现实的证据”、黄蘖或含有小蘖碱的提取液,单宁与生物碱共存的制剂很多,中药方剂中这种例子也不少。而处理煎液中的沉淀往往是个难题,因此它也是中药制剂方面的研究课题。而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植物单宁的有益作用、抗营养作用,豆科饲料单宁的适宜含量,以及单宁抗营养作用的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单宁和多数金属离子作用产生沉淀,因而曾利用铅离子去除植物制剂中的单宁。单宁与重金属共存时,形成络合物的同时也还原金属离子。象重金属离子中Cr~(6+)和Cr~(3+)那样,由于电荷不同其毒性也显著不同。如果这样的重金属离子,为共存单宁所还原,它的毒性应该发生显著变化。很多药用植物和嗜好食品富含单宁,这些单宁在药的煎液、食品及消化器官内,除了与共存的蛋白质、其他高分子化合物及盐基性化合物发生作用之外,对重金属离子应该有形成络合物及还原等种种作用。本文用各种化学构造已经明确的单宁,与种种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的被还原等反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粱籽粒中的单宁为避免鸟害、风化和收获前发芽提供了一种自然保护系统。在上述情况严重的地区,高单宁基因型往往都能提供产量较高和品质较佳的籽粒。但如果用来喂饲单胃牲畜,高单宁的籽粒使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显著低于单宁的(Featherston和Rogler,1975)。单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含有儿茶素的单宁物质,不仅在茶叶,而且在其他植物里都是一种极端不稳定的化合物。曾不只一次地被证明:单宁物质的含量因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同而有所改变。其中已证明:茶叶中单宁的含量随着茶树的向北推进显著地减少。可是,在文献中还缺少关于地理要素对茶树儿  相似文献   

14.
茶树在嫁接时,切口的细胞受到机械损伤,其中单宁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缩合反映,形成高分子的浓缩物,阻碍着砧木和接穗双方物质的交换和愈合,影响嫁接成活。我们早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多次进行茶树嫁接,成活率均在百分之十以下,据当前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茶树嫁接  相似文献   

15.
锰在植物体内代谢的过程中,如光合作用,氮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在土壤中锰的原子价由 Mn ~2变为 Mn ~4,可建立一定水平的氧化还原势,对植物生理化功能极为重要。一些研究者认为,在植物体内锰以柠檬酸盐复合物形态存在,呈溶液状态,原子价常作变化。切利亚宾斯克师范学院曾研究了茶叶中锰与单宁含量的关系,指出成茶中单宁合量与锰含量成正相关。B .C戈德济阿什维利等( 1 961)研究茶树锰肥效  相似文献   

16.
在栽培粒用高粱的地区,籽粒因鸟类的侵袭遭到的损耗可能是很惊人的。通过采用为鸟类所厌恶的含单宁品种,高粱籽粒得到有效地保护。据报导高梁籽粒单宁含量与鸟害之间呈高度负相关(Tipton等,1970;McMillian等,1972)。由于单宁所赋与的抗鸟性,抗气候变化(Harris和Eurns,  相似文献   

17.
红茶和绿茶是世界性大众饮料.茶提取液对各种氧化还原酶、淀粉酶和消化酶的作用,已有人作了研究.茶叶对酶的作用主要是迂过酶和单宁物质反应而表现出来的,每杯茶中含50~100毫克单宁物质.单宁会引起酶蛋白沉淀,使酶活性下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已知药用植物中的单宁物质有影响脂类代谢的作用,但至今未对茶提取液作过研究.作者研究了红绿茶提取液对动物脂类特别是脂肪酸的影响,并对这二种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磷是构成植物细胞核酸、磷脂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在植物代谢过程和能量的传递中起一定的作用。植株中存在的无机磷,还具有保持细胞液浓度和缓冲的作用。因而加强茶树的磷素营养,可以加强光合磷酸化过程,促进叶片营养物质的外运,从而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茶树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充足的磷素供应对增加新梢单宁和糖类、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真菌诱导子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含量的相关性,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真菌诱导子种类、浓度及处理天数对龙眼愈伤组织细胞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 100 mg/L 拟茎点霉菌诱导子培养 35 d 时,最有利于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含量高达 8.58 mg/g;拟茎点霉菌诱导子浓度为 50 mg/L 时培养 35 d,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36.83 μg/g;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50 mg/L 时的培养基中培养 35 d,最有利于单宁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10.50 mg/g。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4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类黄酮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6.29 mg/g;尖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2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49.21 μg/g;胶孢镰刀菌诱导子浓度为 400 mg/L 的培养基中培养 7 d,最有利于单宁含量的积累,其含量为 13.15 mg/g。本研究为将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工厂化生产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单宁等次生代谢物质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茶树是单宁含量较高的植物,在嫁接时,由于单宁的氧化而影响成活。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茶树嫁接成活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几,最高百分之十几。为了探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的途径,进行嫁接技术的摸索,找到了较为有效的嫁接方法,我们称它为茶树茎部不捆绑单芽枝接法。该方法可以促进愈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为开辟茶树无性杂交育种提供一条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