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1~5胎)和产后初次挤奶时间(0.5~12 h)对奶牛初乳中IgG、pH值和细菌总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1~5胎中国荷斯坦牛30头,每胎次6头,测定产后初乳(初次挤奶)中的IgG浓度、pH值和细菌总数;选择第3胎中国荷斯坦牛36头,随机分为9组,测定产后不同初次挤奶时间(0.5~12 h)初乳中的IgG浓度、pH值和细菌总数。结果表明:1~5胎奶牛初乳中的IgG浓度随着奶牛胎次的增长而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随着奶牛产后第一次挤初乳时间的延长初乳中IgG浓度显著降低(P0.05)。说明不同胎次和产后不同挤奶时间对初乳中IgG的浓度均有显著影响,建议奶牛产后尽早挤初乳,最晚不超过4 h。  相似文献   

2.
酵母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前选择体质量相似的36头头胎牛,体质量和产奶量分别相似的18头2胎牛,体质量和产奶量分别相似的18头3胎牛;随机将36头头胎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8头牛;18头2胎牛和18头3胎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胎和3胎牛各9头.试验从分娩开始至泌乳期160 d结束,试验期间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奶牛每天每头饲喂20 g酵母培养物,以研究酵母培养物对不同胎次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个试验期头胎牛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天平均产奶量提高0.4 kg,多胎牛(2胎和3胎)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天平均产奶量提高1 kg.结果表明,酵母培养物可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正> 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奶牛场,于1991年3月初从外地购进花生壳,作为青年奶牛和重胎奶牛春季粗饲料。3月8日开始饲喂60头重胎奶牛,(3.2kg/天、头)和151头青年奶牛(4.77Kg/天、头)。发生了中毒,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3月17日早上,发现有少数重胎奶牛精  相似文献   

5.
奶牛要高产稳产必须实行舍饲,这是今后奶牛业发展的方向。但奶牛肢蹄病是目前奶牛舍饲的重大疾病之一。奶牛肢蹄病可造成过早淘汰、生产损失、奶牛重量损失、生育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全场450头舍饲奶牛进行了肢蹄病普查,根据普查结果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普查和防治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选择二中奶牛小区280头奶牛。股份制奶牛场30头奶牛。二队奶牛小区80头奶牛。三队奶牛小区60头奶牛。合计450头奶牛。2普查方法2.1按年龄段划分犊牛、育成牛、后备牛、一胎、二胎、三胎、四胎、五胎、六胎。2.2普查时间2005年3月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适用于高产奶牛的同期发情程序方案,将218头膘情良好、子宫和卵巢发育正常的不同胎次荷斯坦牛随机分成两组,试验1组为106头,试验2组为112头,分别采用两种同期程序(0.5.6.8和0.7.8.9)进行处理,测定情期受胎率,用于评价两种同期程序对高产奶牛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2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41.96%,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平均情期受胎率30.19%(P<0.01);将参与试验的218头牛根据胎次分成1胎组、2胎组和3胎及以上组,分析不同胎次对输精效果的影响,2胎情期受胎率最高为40.68%,与1胎情期受胎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3胎及以上的情期受胎率最低为28.79%,与2胎、1胎存在极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择1~4胎龄健康黑白花奶牛10头,设为健康对照组(A组);选择1~4胎龄产后健康黑白花奶牛17头,产后立即灌服"益母生化散"250 g,为中药预防组(B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10头,为胎衣不下组(C组);选择1~4胎龄产后胎衣不下奶牛26头,产犊后12 h灌服"益母生化散"500 g,设为中药治疗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的含量,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机理及中药"益母生化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孕酮、雌激素、前列腺素(PGE2)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关系密切,胎盘组织中孕酮含量的升高,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含量的降低是胎衣不下发生的重要机理之一."益母生化散"对奶牛胎衣不下有较好地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益母生化散"具有调节胎盘组织的激素分泌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弄清给予泌乳奶牛,连续注射生长激素(BST)对其健康和繁殖的影响。试验方法:将经产、2~5胎的30头荷兰奶牛,随机分成5组。试验组分别注射垂体提取的牛生长激素(PBST)27毫克/天和甲硫氨酰基生长激素(MBST),0、13.5、27和40.5毫克/天,于产后84±10天开始试验,连续注射188天。以后对6头奶牛(3头对照和3头注射 MBST 40.5毫克/天)作延续试验,每天注射一次,直至干奶期(预产前60天)。  相似文献   

9.
贵州黑白花奶牛是有计划地利用乳用黑白花奶牛级进杂交本地黄牛,又经自群繁育多代的群体,是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的一部分。贵阳三个奶牛场截至第三册中国黑白花良种登记止,有良种母牛286头,品种牛600多头。良种登记母牛305天产奶第一胎4606公斤,第三胎5384公斤,第五胎5739公斤。1982年贵阳市三个奶牛场全群泌乳牛918头平均产奶量4183公斤,比较全国水平是偏低的。为了提高贵州黑白花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改进体形结构的某些缺点,早在1978年就引用外血公牛冷冻精液配种。1982年后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改良试验。几年来共引进上海与北京公牛16头,大部份外省公牛已有大量女儿完成了305天第一胎(头胎)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3(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56天结束。结果表明:饲喂NFC/RDP为4.00(Ⅲ)的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且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南方地区奶牛泌乳性能、奶牛乳房炎和肢体病、牛舍空气质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80头泌乳性能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每组240头.木屑垫料组和牛粪垫料组的胎次结构相同(1胎:2胎:3胎=55:20:137),分别饲养在2座结构相同的牛舍...  相似文献   

12.
荷兰专家用荷兰黑白花奶牛测定了米曲酶发酵提取物 (简称米曲酶 )对奶产量、奶成分、饲料消化率和直肠温度等的影响。试验共分两期,每期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头每天供给 90克高梁粉,试验组每头每天供给 87克高梁粉和 3克米曲酶。第一期选用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 24头,第二期选用处于泌乳前期的奶牛 46头 (20头初产牛、 26头经产牛 ),两期试验的牛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占一半。两期试验时间均为 12周。产奶试验表明;在第一期试验中,只有在米曲酶添加后的第 2周 (P饲料效率 (P  米曲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在第一期试验中,虽然试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宁夏平吉堡奶牛场1997~2003年418头奶牛的资料,研究奶牛早期生长发育、头胎产犊年龄与产奶量的关系,为奶牛的生产和育成牛的初配提供参考资料。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数据由宁夏平吉堡奶牛场提供,收集了场中1997~2003年418头荷斯坦奶牛的初生重、12月龄和16月龄体重,头胎产犊年龄及第1胎、第2胎和第3胎的产奶量等资料。1.2研究方法选取奶牛产奶量每10 d 1次的测定值,奶牛产奶天数达到305 d(10个月)者取前10个月的奶产量为305 d产奶量,不足10个月者校正为305 d产奶量。通过EXCEL软件估计犊牛初生重、12月龄重和16月龄重,及…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36头体况良好的泌乳初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平均泌乳天数(DIM)为(39.69±12.48) d、平均胎次为(3.02±0.64)胎。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按年龄、产奶量、胎次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将36头荷斯坦奶牛区组配对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仅添加有瘤胃保护性蛋氨酸(HMBi)的TMR日粮;试验1、2组日粮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种水平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以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0.60%和11.26%(P>0.05),而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每日4%校正乳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65%和10.58%(P<0.05),并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乳脂和乳蛋白产量(P<0.05;P<0.01);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繁殖性能、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P>0.05)。②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60 d时,奶牛血清中葡萄糖、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5.09和16.36元/(头·d)。综上所述,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改善奶牛代谢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选择年龄、胎次相同,泌乳日相似(产犊日期在5d以内),上胎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隐性乳房炎奶牛12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治疗组每天用"消炎泌乳冲剂"100g/头饮水,对照组不用药。结果表明,"消炎泌乳冲剂"可以使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奶牛在试验期间每头牛的日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性控冻精对不同胎次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选取了864头育成牛和84头2~5胎次的成年母牛并对其人工受精.结果表明,育成牛的情期受胎率较二胎、三胎、四胎、五胎以上和成年牛平均值分别高3.56%、6.69%、8.35%、5.18%和6.95%(P<0.05),即育成奶牛的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二胎以上成年牛;育成奶牛与二胎以上成年奶牛的产母犊率相差1.19%,差异不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稻草和麦草对干奶牛和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体况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干奶牛600头,采用非配对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试验1组(292头)和试验2组(308头),在满足干奶牛营养需要和基础日粮相近的前提下,试验1组添加稻草,试验2组添加麦草,两组营养水平基本一致,共饲喂60d,并在奶牛产犊进入泌乳期后继续...  相似文献   

18.
国外奶业2篇     
米曲酶对奶牛的影响荷兰专家用荷兰黑白花奶牛测定了米曲酶发酵提取物(简称米曲酶)对奶产量、奶成分、饲料消化率和直肠温度等的影响。试验共分2期,每期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头每天供给90g高粱粉,试验组每头每天供给87g高粱粉和3g米曲酶。第一期选用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24头,第二期选用处于泌乳前期的奶牛46头(20头初产牛、26头经产牛),2期试验的牛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占一半。两期试验时间均为12周。产奶试验表明,在第一期试验中,只有在米曲酶添加后的第2周(P<0.05)和第8周才明显地提高产奶量,同时米曲酶可使夏季奶牛的直肠温度下降。在…  相似文献   

19.
甘露寡糖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常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可明显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降低饲料霉菌的毒副作用,提高奶牛免疫力.试验旨在研究甘露寡糖对荷斯坦奶牛奶常规的影响.选用80头2胎或超过2胎,体质量及产奶量相似,均处于泌乳后期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胎次为3胎.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20 g/(d·头)),饲喂90 d.试验前和试验中进行奶样采集,并记录和测定产奶量及各个乳常规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体细胞数产生显著差异,而牛奶中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甘露寡糖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常规有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现状,本试验选择石河子地区148团某牛场(A牛场)、150团某牛场(B场)、133团某牛场(C牛场)、121团某牛场(D牛场)、石河子周边某牛场(E牛场)及136团某牛场(F牛场)六个规模化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MT法对试验区牛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经过对480头奶牛、1 868个乳区的测定,共检出196头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乳区数为671,病牛阳性率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40.8%和35.9%。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5岁以上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49.61%),3岁奶牛阳性率最低;5胎以上的阳性率最高(45.45%),阳性率最低的为2胎奶牛(31.25%);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产奶量在15kg/d以下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最高(89.13%),15~20kg/d的次之(58.33%),35kg/d以上的最低(14.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