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报道,美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激素、酶、氨基酸等产品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利用基因镶嵌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改良和培育动植物高产优良品种,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农业生态、生产、经济情报进行管理等,将使农产品产量大量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农业的竞争力增强。由于大农  相似文献   

2.
农牧结合型生态技术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良好发展。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通过有效应用此种农业技术模式,可有效应用农业资源,良好进行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利于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0,(18)
正美国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体系促进农业发展。美国数字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管理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已开始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检测和预报、在大型农机上安装GPS设备、应用GIS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等,对大田作物进行生产前、中、后期的全面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农业互联网技术是当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是加快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对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充分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农业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实现更安全、高效和生态的现代农业目标。本文介绍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分析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主要特点1.美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强调依法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美国自从早期移民开垦土地,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就着手对防治土壤侵蚀、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技术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通过立法,重视和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1953年首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对土地开垦、耕作、工矿建设等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由于形势发展,新的问题出现,后又作了多次的修订,同时,其他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作了规定。如1936年颁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物理技术也随之发展,并得到了推广适应,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本文在阐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中美两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污染问题,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和现状,农业生产行为对于环境破坏的比重必须引起人类的重视,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环境关系是友好和谐的关系。因此,农业污染治理和农业生态补偿就需要一定的法律机制保障,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美国在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比较成熟,认真学习美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领域的宝贵经验,从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方面出发,综合归纳出了农业生态补偿的根本路径,以"司法为基准、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手段"全面保障"权利义务对等"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生态补偿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循环农业是一种农业资源优化组合以及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循环利用发展方式,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是全国首批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地市之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对淄博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优势背景、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示范园区建设、培训宣传、项目投资及政策扶持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出近年来淄博市各区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并对淄博市未来循环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促进农业、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密不可分。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广泛运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影响到生态稳定和社会和谐,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因此,探析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异化问题,寻求克服技术异化的措施,对于减少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消极影响,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滁州市农业生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III级,且波动幅度较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农业环境污染指标对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空间,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搞清我国农业科技革命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解决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情况及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提出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证了农业科技革命的两面性,指出人类可以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英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方进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根椐三方博弈关系与行为特征,在统筹协调、投入保障、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及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下游水体生态安全。农业环境质量生态评价即根据农业生态环境特点,遵从一定原则,建立符合地区特征的指标体系,选用或构建合适的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各评价方法对农业环境生态系统进行分级,得出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7.
农业多功能框架下新疆农业生态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功能指的是农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形成农业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总称。新疆是干旱少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生态环境仅仅从保护的角度去考虑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发掘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现行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方式仍然很不完善,灾后不仅给政府财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使灾民生计面临困境,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找出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影响,最终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身系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重要任务,其优质农业生态环境是重 要基础保障。但是近几年由于追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意识并没有跟上,造成 了农业环境破坏,影响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此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但是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体系缺陷、监管薄弱和环境制约等问题,为保证农业生 态补偿政策有效执行,建议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完善政策执行体系、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和优化政策执 行环境。  相似文献   

20.
陈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29-2830,2876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等理论,以农作物生态环境为突破口,探讨了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砂姜黑土的新治理理念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