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9年20年间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年种植面积前5位玉米杂交种的常用自交系遗传基础和种植面积在1.0万ha以上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种质基础有从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向4大系统发展的明显趋势.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80年代以综合种选亚群×外杂选亚群和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为主,90年代以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唐四平头群×Mo17亚群模式为主.反映出黑龙江省玉米杂优模式单-,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9年20年间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年种植面积前5位玉米杂交种的常用自交系遗传基础和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种质基础有从外杂选育亚群、综合种选亚群向4大系统发展的明显趋势.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80年代以综合种选亚群×外杂选亚群和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为主,90年代以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唐四平头群×Mo17亚群模式为主.反映出黑龙江省玉米杂优模式单一,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1983~2006年主要种植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温热、M017、自330和其它群共7个杂种优势群,Reid×塘四平头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山东省玉米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基于这一分析,提出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交模式配对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95~ 1999年山西省大面积生产所用的杂交种、1994~ 1996年审 (认 )定的玉米品种和1994~ 1997年参加区域试验的玉米新组合的资料 ,着手分析山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表明山西省玉米育种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需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对1985年-1999年山东省主要玉米杂种和自交系遗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山东省的玉米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的利用趋向集中,其中鲁玉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烟单14号、掖单12号、沈单7号等7个杂交种利用占67.32%,黄早4、M017、107、478、E28、340、8112等7个自交系利用占72.04%。亲本自交系的来源也趋向集中,主要是塘四平头系统、Reid系统,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本文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唐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 5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 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 ,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唐四平头 3种模式。我省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利用现状与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提出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Understanding the heterosis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between different heterotic groups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successful maize breeding. A total of 737 hybrids derived from 41 maize inbreds were evaluated over two years,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ir performance between heterotic groups under drought-stressed (DS) and well-watered (WW) treatments. A total of 38 737 SNPs 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The genetic distance (GD) between the parents ranged from 0.05 to 0.74, and the 41 inbred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heterot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hybrid performance (high yield and early maturity between heterotic groups), the heterosi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of Iowa Stiff Stalk Synthetic (BSSS)×Non-Stiff Stalk (NSS), NSS×Sipingtou (SPT) and BSSS×SPT were identified to be useful options in China's maize breed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ies (GCA and SCA)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dditive genetic effects for grain yield traits under the WW treatment, but the non-additive effects under the DS treatment. At least one of the parental lines with drought tolerance and a high GCA effect would be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ideal hybrid performance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GD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yield and yield heterosis in within-group hybrids over a certain range of G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e heterosis is due to the combined accumulation of superior genes/alleles in parents and the optimal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parents, and that yield heterosis under DS treatment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non-addi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3.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吉林省4个主推的具有不同杂种优势模式的玉米品种和4个自选品种的耐密性。【方法】在3.0,4.5,6.0,7.5,9.0,11.0和13.0万株/hm2密度下,选用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主推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农华101、利民33和组配的JNY688、JNY988、JNY558、JNY35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为主区、品种为副区,研究不同杂交模式下玉米杂交种的耐密性。【结果】4个主推品种耐密性顺序为利民33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4个改良品种的耐密性顺序为JNY355JNY668JNY988JNY558;不同杂交模式的耐密性顺序为改良Reid×外杂选改良Reid×塘四平头改良Reid×Lancaster美杂选×旅大红骨模式。【结论】JNY355、JNY668和JNY988是改良比较成功的杂交种,JNY558具有耐密植潜力,但仍需继续改良。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六个玉米外引群体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外引玉米材料在我国更有效的改良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选择了6个不同血缘的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6个美国引进的玉米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群体GT-MAS:gk、RFC-Rm2m10、GT-R14和2C2451#(P)(C3)为瑞德的近缘群体,GT-FAWCC(C5)和GT-DDSB(C5)为兰卡斯特的近缘群体;适合在春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RFC-Rm2m10、GT-R14、GT-MAS:gk和GT-FAWCC(C5),适合在夏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GT-MAS:gk、GT-FAWCC(C5)和GT-DDSB(C5)。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2000年间,广西共收集、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75份,其中广西地方农家种1217份,外省品种5份,国外品种93份,国外自交系249份,国内自交系11份。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生育期春播71~145d,秋播68~111d;株高78~293cm,穗位高17~191cm,穗长6.3~21.5cm,穗粗1.7~5.3cm,穗行数8~24行;果穗多为锥形,粒型以硬粒为主,粒色以白、黄为主,千粒重50~460g。对489份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9.08%~14.99%,脂肪含量3.22%~7.35%,氨基酸含量0.25%~0.40%。利用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的都安2号、多苞玉米30号、墨白玉米、苏湾1号、墨黄9号以及新近育成的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602等,对广西玉米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做好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为进一步丰富玉米育种基础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其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类群中,通过与材料的系谱和数量遗传学划分结果比较,有一定亲缘成分的自交系多归于一类,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对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8.
引进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7个国内不同类群自交系测定了 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的GCA和SCA ,分析了被测系的种质特点、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途径以及测验种在生产上的商用价值。结果表明 :被测系可分为 5类 ,所代表的种质基础较广泛 ;980 9单株产量的GCA最高 ,980 9×S2 2 的SCA 2年都达到显著水平 ,980 9在育种上有较大的直接组配利用价值 ;980 9×S2 2 单株产量居首位 ,较对照分别增产 4 1.5 6 %和 2 4 .2 6 % ,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其余自交系只能间接用于低优势群自交系的创新改良。本文还对各自交系适宜进一步广泛测配及重组改良的自交系类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主要种质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中国玉米杂交优势群的抗玉米粗缩病性,加快玉米抗粗缩病育种进程,对中国玉米种质改良Reid、Lancaster、四平头、旅大红骨四大杂交优势群及其他杂优群的代表性骨干自交系抗粗缩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Reid群的抗性表现接近高感,平均病指为39.77;旅大红骨杂优群抗性表现感病,平均病指为29.82;Lancaster、四平头杂优群的抗粗缩病性较差,平均病指分别为22.62、23.11。其他杂优群中美P群选系抗性表现突出,六个参加鉴定系平均病指为6.89。今后玉米抗粗缩病育种应重视美P群材料的利用,利用模式应为四平头杂优群×美P群材料选系和Lancaster杂优群×美P群材料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