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日本血吸虫尾蚴分泌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是否分泌蛋白水解酶,进行了日本血吸虫尾蚴在DSM培液中进行机械转化和尾蚴接种于复盖DSM培液液面的人工小鼠皮上进行自然转化时酶活性测定,测定应用酪蛋白溶液。结果证实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和新转化的童虫均能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根据报道,曼氏血吸虫的这种酶起到钻透结缔组织的蛋白水解和促使尾蚴转化为童虫时糖萼脱落两个作用,并随之而起到抵抗免疫杀伤功能。说明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与曼氏血吸虫一样有这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4.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把纯化的GST结合福氏佐剂免疫了二批BALB/c小鼠,获得了29.58~32.71%的减虫率和52.94~68.13%,粪便减卵率,ELISA试验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印迹试验(Westrn Blotting)显示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成虫抗原和GST抗原的28、28kD蛋白被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5.
6.
羊踯躅提取物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染1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5 d起灌胃羊踯躅提取物及吡喹酮,结果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结果表明,羊踯躅提取物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发展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阿魏(Resina ferulae)属伞形科植物(umbellifeme),又称大茴香。世界上约有150余种,现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亚及其邻近地区;我国有26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新疆。该属有许多药用种类。具有止痢、消积、解毒、杀虫等功能,民间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了解阿魏对日本血吸虫的杀灭作用,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我国云南南涧地区日本血吸虫群体生物学的特性。将捕获的该地区光壳钉螺,经人工逸蚴,尾蚴感染实验家兔和小鼠,其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成虫回收率,两性虫体体长、性腺发育,血吸虫卵引起宿主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幼虫大小和毛蚴感染异地钉螺的发育特点作了观察。并进行了11种同工酶电泳图谱和蛋白质组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人工感染18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雌性小鼠分别于感染后41 d起灌服羊角拗甙及吡喹酮,观察其对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和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羊角拗甙与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在特定时空上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的学科。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了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蛋白质组,成虫性别差异和排泄分泌物蛋白质组,体被蛋白质组,与药物和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组等多方面的研究,增加了人们对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逃避等机制的了解,为发掘血吸虫病疫苗、诊断和药物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田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的特性,观察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可为阐明其抗病机制提供依据。本试验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东方田鼠抗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和几种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Sj28-GST、LHD-SjTP1、C-SjParamyosion)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检测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的IgG3亚类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东方田鼠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后,抗SWAP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所升高,而抗几体基因重组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低,没有显著变化。东方田鼠正常血清中抗SWAP和IgG3亚类抗体的OD值是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的31倍。结果表明,在东方田鼠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SWAP的IgG3亚类抗体,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酶泳技术检测中国大陆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的LDH、MDH、ME、6PG、6GP、GI1、IDH、PGI、ADK、HEX和EST11种同工酶酶谱情况。其中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的MDH、ME、6PG、G6P、GD1、IDH、PGI、ADK及HEX9种同工酶图谱相同,说明我国大陆七地自然隔离群日本血吸虫结构基本相同,其亲缘关系密切。在LDH说明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酸疫苗能同时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具有众多传统疫苗无法比拟的优点 ,并且佐剂的应用能增强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抗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研究在实验动物和牛、羊等大家畜上取得一定进展 ,混和或多价疫苗是未来核酸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IgM单抗体内,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应用急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1b/c小鼠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了一株具有抗血吸虫攻击感染保护作用的IgM单抗ssj14。在被动免疫转移试验中,这株单抗在小鼠体内提供了27.69%~68.5%的减虫率。体外ADCC试验显示该单抗参与了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杀伤血吸虫童虫的作用,免疫化学特性测定表明该单抗同时对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三期虫体抗原起反应,靶抗原的分子量为290KD,分别位于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表膜及虫卵的卵壳。靶抗原表位的化学性质为多糖类,它同时被辐照致弱尾蚴免疫的大鼠血清、血吸虫慢性感染人血清和小鼠血清所识别。本文结果表明,IgM抗体和多糖类抗原在血吸虫病免疫保护作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histosomia japonicum)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的孵化能力,将人工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的小鼠剖杀,取肝脏和小肠制成匀浆,并进行虫卵计数,将带有虫卵的肝脏及小肠匀浆液分别灌喂家鸭,观测不同时间收集鸭粪的毛蚴孵出情况。结果显示,经过家鸭体内2 h后,粪便中孵化率达到峰值,相对孵化率分别为0.61%和4.066%;7 h后,没有虫卵能孵化出毛蚴。同一批次的虫卵所孵化的毛蚴中,大约经过4 h后其孵化率达到峰值。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虫卵通过家鸭消化系统后仍有部分依然保持孵化能力,家鸭具有可能作为血吸虫的转运宿主,拥有传播血吸虫有效虫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子胞蚴群体侵占钉螺肝脏的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告应用计算机扫描及测量面积软件观察和定量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组织学切片,从而描述子胞蚴群体侵犯钉螺肝脏的动态。自感染后40天至180天内,子胞蚴群体呈现增长-稳定-再增长-再稳定的过程。血吸虫与钉螺的寄生关系体现了两者既斗争又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单个毛蚴感染钉螺,其寄生侵占指数即寄生虫占阳性肝脏总面积的百分比阈值(P/PDGGCT%)可达69.6%。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日本血吸虫童虫经液氮冻藏复苏后的生活史循环的情况。童虫冻藏36天和50天后腹腔注射感染小鼠,亲代成虫回收率为9.0和8.9%。感染鼠肝内的子代虫卵孵出的子1代毛蚴感染钉螺,感染率为59和67%;平均每个钉螺第1次逸出的子1代尾蚴数为800~900条。子1代尾蚴感染小鼠后,其子1代成虫回收率为55和56%。合抱雌、雄成虫的体长、性腺的发育和虫体对宿主的致病力与正常途径感染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