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于笔者发现了自然卫星和行星的一些变轨机制,从而揭示了月球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太阳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能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环绕太阳的八大行星都是顺行的,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轨道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为什么八大行星多数自西向东旋转。该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其他宇宙星系的结构、宇宙的膨胀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月球起源的研究不仅能够发现月球的形成规律,而且可以揭示宇宙星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因此,作者近来研究了月球的起源,发现了月球的一些变轨机制,从而揭示了月球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根据该规律,可进一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及其它星系的结构,并能科学地解释宇宙的膨胀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5月28日,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探测到来自仙女星系的疑似伽马射线暴(GRB)事件。经过对爆发源的持续观测和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雨燕"团队的科学家确认这次伽马射线暴是一场误报!该星系距离我们大约250万光年,是我们最邻近的星系。如果不是误报的话,将会是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近一次伽马射线暴,因此科学家激动过度,以至于造成了这个宇宙级别的大乌龙事件。伽马  相似文献   

4.
以宇宙时间和空间具有平权性的观点,指出宇宙膨胀是四维时空的膨胀,从而导出太阳系中行星天体轨道半径、运行周期的增长以及地球膨胀等与宇宙年龄的关系,说明太阳系中存在的地日、地月轨道半径距离增加以及地球膨胀等自然现象实质上都是宇宙膨胀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我们或许即将揭开宇宙中紫外光的起源,从而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星系是如何诞生的。  相似文献   

6.
量子天体论     
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过宇宙模型为两顶草帽合在一起的样子。宇宙模型中央电视台在03年播过为两顶草帽合在一起的模型,我在此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7.
太阳的内部构造和发电机制以及后期演变是天文学科急需破解的难题,20世纪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走得非常辛苦,步履蹒跚,自以为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际上却与真理是背道而驰的,关于恒星内部的结构与演化的理论框架是错误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更是荒谬),不仅存在明显的问题,还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物理学讲究一票否决,只要是有一项不能被实验验证,不能自圆其说的结论就是错误的。当前恒星演化理论无法解释宇宙中大半数以上的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其运行的机制也一无所知,也无法解释恒星形成之初(童年时期)其内部没有固体物质是什么原理,既然太阳系是由同一星云演化而来,太阳内部就应该有更多的固态物质。其发光发热的核聚变理论更是完全不能令人接受,1500万度的高温是如何产生?是谁控制着核聚变?为什么不是瞬间发生核爆炸?诸多的问题,需要全新的学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探索生命起源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的线索来寻找生命从何处来,从何时起,如何形成,同时科学家也在寻找人类宇宙空间早期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通过何种形式出现了人类概念和意义中的宇宙。那么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将生命的起源和宇宙诞生作为关联关系同时存在为阶段性结论,并创建以各种理论体系构成的逻辑公式,通过设定的结论来论证目前科学界认可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假说),同时用宇宙大爆炸学说(假说)来佐证我们的阶段性结论,并且运用牛顿三大定律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来互相论证我们假设结论和论证假设结论过程中运用的宇宙大爆炸学说(假说)是否在合理的逻辑关联关系中符合存在关系,用理论来互相验证理论寻找生命与宇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宇宙的形成科学家都认为宇宙是大爆炸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前是没有光、没有气体没有天体的,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前是一个不可见的巨大的能量团———黑洞。经过大爆炸后,电场力、磁场、光、气体、天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由黑洞的能量团转化而来。由于黑洞  相似文献   

10.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我们或许即将揭开宇宙中紫外光的起源,从而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星系是如何诞生的。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快报》上,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宇宙学家安德鲁·波岑(Andrew Pontzen)博士以及哈拉杨·佩里斯(Hiranya Peiris)博士,合作者中还有来自普林斯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来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文章首先就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和发现历史进行了简述,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及国内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动态,最后展望了我国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所涉及的平方反比律进行了简单讨论,同时也简单探讨了电子、μ子、τ子和中微子的静质量及暗物质与暗能量,给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3.
Following a long series of injections of homologous immunoglobulin in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nto mink, a moderate elevation in the level of gammaglobulin in the serum was observed in a few animals. Relatively mild pathological changes also were seen in liver, spleen, lymph nodes, lungs and kidne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jection of Freund's adjuvant,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described, produced lesions which were readi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lesions characteristic of aleutian disease of mink.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鸡蛋暗斑对蛋品质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饲喂同种日粮、饲养环境相同、同日龄褐壳蛋鸡同一批次所产的褐壳蛋中,用灯光照射法挑选出24枚典型正常蛋、24枚典型暗斑蛋进行试验,并分别对正常蛋和暗斑蛋进行蛋品质、蛋黄抗氧化指标的测定及比较。[结果]蛋品质比较:暗斑蛋与正常蛋相比,其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重、哈氏单位、蛋白高度、鸡蛋等级、蛋黄颜色、蛋黄重、蛋壳重、蛋清重、蛋壳厚度、蛋黄比重、蛋壳比重、蛋清比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暗斑蛋蛋壳颜色极显著深于正常蛋(P<0.01)。抗氧化指标比较:暗斑蛋蛋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正常蛋蛋黄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暗斑蛋蛋黄的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蛋蛋黄的丙二醛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蛋相比,暗斑蛋的蛋壳颜色较深,总抗氧化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鸡深色胫的遗传及其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泸州本地黄羽乌骨松鸡(黑色胫)与罗曼商品代母鸡(黄色胫)杂交获得的F1和泸州本地黄羽乌肉鸡(商品代)研究胫色的遗传规律及其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出壳时不符合理论上的浅色胫全为公雏鸡,深色胫全为母雏鸡的遗传规律;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浅色胫的母鸡逐渐变成深色胫,至23日龄母鸡雏鸡全是深色胫。  相似文献   

16.
Extract

Sir, — Recently I read with interest a letter by Fowler in the January–February 1976 issue of the Journal.  相似文献   

17.
1. In 2 experiments with Single Comb White Leghorn hen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dark cycles (LD-cycles) upon oviposition patterns and plasma melatonin rhythms were studied. In experiment 1, a 28-h ahemeral LD-cycle (12L:16D) was used. In experiment 2, a normal 24-h LD-cycle (16L:8D) was applied and the effects of a sudden 8-h forward or backward shift of the 8-h dark period (that is phase-advanced or phase-delayed LD-cycle) were studied. 2. The oviposition patterns as well as the plasma melatonin rhythms were fully synchronised with both LD-cycles (24-h or 28-h). The 2 rhythms were gradually re-synchronised after phase shifts, and the melatonin response phase-led the oviposition response by 2 cycles. Thus, the change of the melatonin rhythm coincid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resumed) open period for LH-release. 3. In the unchanged 24-h LD-cycle, ovipositions occurred almost exclusively (98.9%) during light hours, whereas in the 28-h LD-cycle, ovipositions occurred primarily (84.5%) during the last 9 h of the dark period. 4. In both LD-cycles and after changes of the LD-cycle, light always suppressed plasma melatonin, regardless of previous light history. During dark periods, concentrations were elevated but, interestingly, only if darkness had also been experienced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24 h earlier. This indicates that light has a direct inhibiting effect upon pineal melatonin release, while actual melatonin release during darkness is controlled by an endogenous clock.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川南常羽乌骨鸡三种羽色系的纯繁、杂交以及与三个浅肤品种的杂交,初步揭示了川南常羽乌骨鸡肤色的遗传现象。结果表明,所用乌骨鸡的肤色主要受遗传控制,存在杂合类型,黑羽系和麻羽系的肤色遗传较为稳定。乌肤性状终生不变,且与趾色、肉骨及内膜色高度相关。乌肤公鸡与不同浅肤母鸡的杂交后代可表现出较高的不同的乌肤比例,表明适当引入浅肤血缘尚可保持乌骨鸡的乌色性状。  相似文献   

20.
以RT-PCR方法对河南省洛阳地区2000-2002年分别从IBD发病蛋鸡和乌鸡鸡群中分离到的5株和4株IB-DV进行了VP2高变区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9株IBDV中有4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即320位的Gln/His。349位的Val/Ile.375住的Pro/Ser和381位的Lys/Arg。这些氨基酸的变化,不符合变异株的特征。核苷酸序列变化主要表现在同义密码子的置换。分别将分离于蛋鸡和乌鸡的各3个毒株交叉感染乌鸡和蛋鸡鸡胚,盲传7代后取尿囊腔绒毛膜分离病毒进行VP2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BDV VP2基因高变区某些氨基酸同义密码子在蛋鸡和乌鸡细胞中的选择上有偏嗜性。主要表现在第1亲水区220位的Tyr(TAC/TAT);224、360、393住的Gly(GGA/GGG);260及420位的Thr(ACC/ACT。ACA/ACT);271住的Val(GTA/GTG);279位的Asp(GAc/GAT);305位的Ile(ATC/ATA)及328位的Ser(TCA/TCG)。病毒在不同品种宿主中对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偏嗜性,可能是导致蛋鸡和乌鸡对IBDV易感性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病毒变异及新毒株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