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若溪  李晓 《农技服务》2022,(12):112-114
农村电商是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曹县及其类似条件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借鉴,总结曹县围绕政府嵌入农村电商发展,通过示范带动、社会自组织、公共性供给和文化赋能4方面机制推动当地农村电商高效发展的主要经验。指出其农村电商发展存在政府治理不足制约电商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结构趋同导致电商产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固有运营模式阻碍产品高端化、文化势能有限制约电商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从吸纳多元治理主体、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数字乡村和服务型政府方面提出曹县政府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路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制度内供给为主、制度外供给为辅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是实现国家(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摆脱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负担沉重等诸多困境的现实诉求。建立统筹城乡的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和实现决策机制由命令控制型向协商民主型的深刻变革是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内供给体制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农村制度供给中的个人、组织、政府及文化机制4个层面的深入探讨,指出农民整体素质低导致制度供给的成本较高,村集体领导工作能力差、地方政府出台的制度不规范导致阻滞成本上升,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造成农村制度供给的困难。并最终提出要坚持本土化道路,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结合起来,为相关决策者解决农村治理难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晗  倪远栋  谢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65-7467
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创新目标,提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电商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农村电商主体创新乏力成为阻碍其长足发展的最大障碍。从宏观方面——"农村电商创新主体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微观方面——"农村电商创新主体发展的自主变革"两大维度分析农村电商创新主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农村电商创新主体生态价值链,以期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创新土壤,筑造公平的创新环境和竞争环境。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争创优质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农村网商创新与服务常态化、打造区域和电商品牌、争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典范等方面促进农村电商创新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电商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业态,反向促使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取向进行不断地调试,使其关于农村电商的公共服务内容日益完善。然而,由于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网商处于不同的位置,遵从不同的实践逻辑,导致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各个利益节点相互脱节,难以相互适应。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S省H市C县D镇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例,分析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网商在其中所遵从的不同逻辑,以分析其利益脱节点,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适应性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围绕“农村电商”开办职业教育,为农村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支撑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力量源泉。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立足聊城市农村电商发展实际,结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电商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育创新路径,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传统金融机构为农村电商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其发展逐渐不相适应,存在内部结构不协调、配套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以农村电商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分析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基于存在的不足从涉及的金融主体、中介市场、政府三方出发,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应完善其金融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配套市场需要根据农村电商特性更新现有标准、提供更多机会,由政府强化政策力度、财政扶持和法律保障为农村电商和金融主体保驾护航。未来,农村电商朝着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壮大,需要电商金融在短期内提供快捷的借贷产品,也需要金融机构在长期内提供全方位的多样化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9.
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探讨农村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加速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农村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展现出来。本文以宿州市萧县为例,通过回顾萧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农村电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重要意义,为萧县未来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11-5612,5617
阐述了陕西农村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3方面问题,包括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造成了区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公共服务的缺失与不足以及政府短期经济政绩导向忽略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为,并立足于陕西省农村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基础政府公共服务造血功能;强化资金投入,明确政府间供给责任;建立多元的农村公共服务筹资激励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X市Y区作为案例,系统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脉络,聚焦试点地区的“政经分离”实践探索及其运行逻辑并展开深入探讨,基于“制度—资源—技术”理论和自主治理理论,构建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剖析“政经分离”实践的发生机制和富民兴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政经分离”,乡村能够根据自身禀赋实现兼具明确治理制度边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等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这能够有效带动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并逐步构建坚实的要素互动基础,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利益共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系统运行机制不顺、治理主体能力不强等共性问题。为此,本研究从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和强化要素支撑等方面给出路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省在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要进一步将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转移,达到新农村要求的环保质量,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职能和机构上进行创新,如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各级政府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间财政上怎样合理分工、打造绿色GDP与农村环境保护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能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够促使当地产业与乡村资源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助力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更能够保护和传承我国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尤为迫切和重要。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国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大力支持,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出口将会引来一个快速发展期。文章以手工艺产业为例,将乡村文化产业与跨境电商结合起来,对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从政府支持、农民认知、跨境电商能力、产品品质、文化海外输出、产业氛围六个方面,构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对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该文从政府支持、乡村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走出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优秀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民的“原子化”和村两委的“泛行政化”导致公共事务治理陷入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重要的经济组织,具有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明确合作社的参与路径对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农村公共事务的内容,合作社的参与路径分为三个方面:(1)参与经济事务治理,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规模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优化配置公共资源;(2)参与政治事务治理,包括参与民主选举、影响决策制定、监督公共事务、培养社员民主意识;(3)参与社会事务治理,包括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组织文化教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调解农村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以河北省为例,对乡村人才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从精准设计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乡村医疗条件、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等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实现路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其中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基于三螺旋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知识溢出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农村经济组织和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探讨知识溢出的主体、动机、过程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知识的需求与匹配程度决定了三螺旋演化路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绩效受知识源因素、农村行政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吸收能力以及高校与农村之间溢出途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面向乡村振兴的高校人力资本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官产学合作、促进高校与农村组织的知识交流和人才共享等三条路径可以保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效率,优化当前政策机制。因此,建议在知识源层面,注重提高知识的供需匹配度;在知识接收方层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溢出环境方面,构建合作平台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4-8765,8770
新农村建设无法离开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撑,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实证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最终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范围,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9.
以QQJ社区为例,介绍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居民参与为核心,通过构建有效的运作机制,广泛利用社区社会资本,在与政府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创新模式,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明确政府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中的推动作用;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构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运作机制;运用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多方参与。  相似文献   

20.
古村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凭借,很多地方政府均加强了对古村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以皂河古镇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构想,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性古镇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