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Yb~(3+)和Er~(3+)共掺杂NaYF_4上转换发光材料,并对材料的结构、尺寸、形貌及上转换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Y~(3+)的比例对材料结构,形貌及尺寸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F-浓度有利于六角相NaYF_4的生成。由于较小尺寸材料中表面吸附大声子振动基团的增加,增加了~4I_(11/2)-~4I_(13/2)无辐射驰豫速率,红光能级~4F_(9/2)得到有效布居,红光比例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热法制备了LaF_3:Yb~(3+)/Er~(3+)纳米材料,研究了LaF_3:Yb~(3+)/Er~(3+)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热法制备了LaF_3:Yb~(3+)/Er~(3+)亚微米晶体,研究了LaF_3:Yb~(3+)/Er~(3+)亚微米晶体的自组装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Yb~(3+)和Er~(3+)共掺杂的Na Gd F_4上转换纳米晶。它具有特殊的发光性能,经过表面修饰后,该纳米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被应用到检测罗丹明B染料上。结果表明,上转换纳米晶和罗丹明B结合,发生共振能量转移,为检测染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的六角相NaCeF_4:Tb~(3+)纳米棒荧光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尺寸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氟化铵的用量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尺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的选择性吸附是获得不同长径比产物的主要原因。同时晶体的各向异性生长显著改善了Ce~(3+)周围的晶场环境,影响了Ce~(3+)向Tb~(3+)的能量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6.
将脱脂蚕蛹水解后用作产油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生产营养价值高的可食用油脂,探究蚕蛹水解液中Fe~(3+)和Zn~(2+)对产油微生物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的生长及油脂累积的影响。首先于酵母对数生长期,在氮限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3mol/L Fe~(3+)和10-3mol/L Zn~(2+)溶液,使油脂合成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3.59%和38.70%,且同时添加Fe~(3+)和Zn~(2+)比单独添加Fe~(3+)和Zn~(2+)使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27.88%、5.75%。然后于酵母对数生长期以脱脂蚕蛹水解液作为补料加入培养基,不仅使油脂的产量较酵母粉补料培养基提高了40.67%,而且使酵母合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UFAs/SFAs)含量的比值从3.78提高到8.25,合成三酰甘油的sn-2和sn-1,3位脂肪酸的UFAs/SFAs值分别提高17.9%、179.8%。试验结果表明:以来源丰富的蚕蛹水解液作为解脂耶氏酵母发酵培养生产油脂过程中的补料,其浓度适中的Fe~(3+)、Zn~(2+)与其他有益组分对酵母生长和油脂合成及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使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分别制备出均匀的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Na YF4:Yb,Er和壳层中掺杂不同Yb3+浓度的Na YF4:Yb,Er@Na YF4:x%Yb核/壳结构。研究分析其上转换发光性能及发光机制,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对红光的发射机制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采集自山西省浑源县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材料,通过利用0、1.0%、2.0%和4.0%的KNO_3和Ca(NO_3)_2分别对种子浸种0d、1d和2d并回干1d,探究其对野生草地早熟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15d后,检测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各梯度KNO_3处理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天数较对照显著提高,随着KNO_3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而发芽势和平均发芽天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各梯度Ca(NO_3)_2对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有显著提升效果,浸种1d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Ca(NO_3)_2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在浸种2d时呈现下降趋势;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2.0%KNO_3浸种1d在各处理中效果最优,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67.52%和82.36%,平均发芽天数较对照缩短2.62 d。  相似文献   

9.
钙储备充足是保证蛋鸡骨骼质量和蛋壳质量的关键。1,25(OH)_2D_3(生物活性维生素D_3代谢物)在钙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琉球柳叶中的1,25(OH)_2D_3-糖苷是生物活性形式维生素D_3的独特来源,在肠道中分解后可被逐渐吸收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围产期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添加0、0.01、0.1、1、10和100nM的1,25(OH)_2D_3,研究1,25-(OH)_2D_3对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淋巴细胞转化率没有影响,但可以通过抑制IFN-γ的分泌影响奶牛的细胞免疫功能。添加0.01~100nM的1,25-(OH)_2D_3对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剂量依赖性抑制了ConA和PWM诱导的淋巴细胞IFN-γ的产量。当1,25(OH)_2D_3浓度达到0.1nM、1nM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抑制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IFN-γ的产量。以PWM激活的细胞在培养48h、72h,1,25-(OH)_2D_3添加量在0.1~100nM范围均极显著抑制IFN-γ的产生(P<0.01)。添加0.01nM 1,25(OH)_2D_3对IFN-γ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P>0.05),在培养48h后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培养72h后也极显著的抑制了IFN-γ的产生(P<0.01)。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98-904
通过探索JSRV Env真核表达质粒诱导转染小鼠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变化与绵羊肺腺瘤病(OPA)肿瘤发生的关联性。首先体外培养NIH 3T3细胞,设立转染pEGFP-C1-env、pEGFP-C1及未转染细胞组。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和EGFR mRNA水平上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两细胞因子在不同处理的NIH 3T3细胞培养上清中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相比pEGFP-C1和未转染细胞组,转染pEGFP-C1-env细胞组中VEGF和EGFR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在该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VEGF和EGFR蛋白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EGFP-C1细胞组相比未转染细胞组VEGF和EGFR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JSRV Env在诱导转染小鼠NIH 3T3细胞转化过程中,通过qPCR和ELISA的检测结果均可得知VEGF和EGFR表达量均升高,由两者的过表达变化推测VEGF和EGFR在OPA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同时为OPA针对两者进行的基因靶向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叶片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50,100,150,200 Gy)~(60)Co-γ辐射无芒雀麦种子为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0%、20%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探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PEG浓度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3种大量元素(K、Ca、Mg)和4种微量元素(Mn、Fe、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幼苗叶片中K~+、Ca~(2+)、Mn~(2+)和Zn~(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g~(2+)、Fe~(2+)和Cu~(2+)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60)Co-γ辐射影响PEG胁迫下无芒雀麦幼苗叶片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50~100 Gy辐射组叶片各离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0%PEG胁迫高于20%PEG胁迫。说明在低浓度PEG胁迫下,低剂量的~(60)Co-γ辐射对无芒雀麦叶片元素含量积累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单色光对肉鸡视网膜和松果体黑素视蛋白基因(OPN4-1和OPN4-2)、视网膜绿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1)和蓝敏感锥体视蛋白基因(CHK-2)mRNA转录的影响,笔者选用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40羽,分别饲养在白光(400~700 nm)、红光(660 nm)、绿光(540 nm)和监光(480 nm)下2周,单色光源采用冷LED灯,光照度为15 lx.于第14天分别取视网膜和松果体,提取总RNA,RT-PCR反转录后用上述4种肉鸡相关视蛋白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视网膜和松果体蓝光组OPN4-1 mRNA的表达均显著较白光组高13.44%和16.77%(P<0.05),但视网膜中红光组和绿光组均分别显著较白光组低16.62%和10.94%(P<0.05),而松果体中绿光组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2)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2 mRNA表达均是红光组最高,其次是蓝光组,而绿光组均最低(P<0.05);(3)视网膜中4个光组CHK-1 mRNA表达均大于CHK-2 mR-NA表达(P(0.05),其中绿光组CHK-1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蓝光组高24.37%和9.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蓝光组CHK-2 mRNA表达分别显著较红光和绿光组高40.90%和8.94(P<0.05),但与白光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视蛋白具有不同的光色敏感性.与红光和绿光相比,蓝光促进视网膜和松果体OPN4-1的转录.  相似文献   

14.
蚕种催青到达戊_3胚子时要用高温25℃保护,如果必须要延迟收蚁,也只能待胚子发育到转青期后才能采用低温抑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均为二化性杂交种,戊_3胚子时接触低温就会向二化方向转变,而二化性茧质差,因此为了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蚕茧,我们一定要在催青中达到戊_3胚子后采用高温来获得一化性种。那末为什么在胚子发育到达戊_3后低温会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β-NaGdF_4纳米晶体,研究了β-NaGdF_4:Ln~(3+)纳米材料的下转换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隐形子宫内膜炎对奶牛血清中离子的影响,选取30头健康奶牛为对照组,30头隐形子宫内膜炎奶牛为试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两组奶牛血清中Na~+、K+、Ca~(2+)、Zn~(2+)和Cl~-浓度。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清中K~+、Ca~(2+)、Zn~(2+)平均浓度分别比对照组低49.0%、27.5%和68.5%,差异均显著(P0.05)。Na~+和Cl~-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高5.2%和13.7%,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K~+、Ca~(2+)、Zn~(2+)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密切,可作为奶牛隐形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1,25(OH)2D3对体外诱导培养鸡胚破骨细胞的作用,从18日龄鸡胚长骨(股骨和胫骨)分离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添加10-7,10-8和10-9mol/L的1,25(OH)2D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活体形态,对培养1,3,5,7 d的破骨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鉴定,培养7 d后进行骨吸收陷窝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0-8mol/L组除第1天和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以外,第3,5,7天诱导所生成的破骨细胞的数量都显著高于10-7和10-9mol/L这2组(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扫描电镜观察,无论是吸收陷窝面积还是陷窝吸收程度,10-8mol/L组均显著高于其2组;对照组无明显陷窝。由此可知,1,25(OH)2D3能诱导鸡胚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且浓度为10-8mol/L时效果最好,所诱导的破骨细胞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饲料中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样品经1%甲酸甲醇提取后,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用三乙胺调节pH2.4)-乙腈=85:15(v/v)。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在0.05~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达氟沙星在0.01~1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 6,方法精密度为1.81%~2.11%(迁移时间)和0.5%~0.92%(峰面积),在空白样品中进行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在82.41%~103.17%,批内变异系数在0.33%~2.79%。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合饲料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隐形子宫内膜炎对奶牛血清中的离子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30头健康奶牛为对照组组和30头隐形子宫内膜炎奶牛为试验组,采用原子吸收法光谱法测定两组奶牛血清中Na~+、K~+、Ca~(2+)、Zn~(2+)和Cl浓度,并观察两组试验牛血清离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K~+、Ca~(2+)、Zn~(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0%、27.5%和68.5%,差异显著(P0.05)。Na~+和Cl浓度分别上升了5.2%、13.7%,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表明K~+、Ca~(2+)、Zn~(2+)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密切,可作为奶牛隐形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的β_2毒素对仔猪坏死性肠炎(NEC)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改良FTG培养基从江西地区健康与腹泻哺乳仔猪新鲜粪便中初分离Cp,再对所分离Cp菌株进行生化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统计江西省7个地区健康和腹泻仔猪肠道Cp分离率;通过多重PCR技术对CpA菌株及CpA β_2~+毒素基因携带率进行测定;将CpA(β_2~+/β_2~-)分离株进行小鼠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55份哺乳仔猪粪便样品中,腹泻样品Cp分离率为89.6%(138/154),健康样品Cp分离率为90.1%(91/101),其中CpA占分离菌株的89.5%(205/229);CpA菌株的β_2毒素携带率为99.5%(204/205),表明江西地区仔猪肠道CpA携带率及CpA(β_2~+)比例均较高;所分离的CpA菌株通常携带2个以上质粒,且β_2毒素基因位于CpA菌其中的质粒中;来源于腹泻仔猪的CpA(β_2~+)、CpA(β_2~-)和健康仔猪的CpA(β_2~+)培养上清分别以腹腔接种小鼠,均可引起小鼠不同程度死亡。从小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pA与菌株来源健康或腹泻仔猪、是否携带β_2毒素没有直接关系,其毒性作用可能主要与宿主肠道环境有关。本实验为研究CpA(β_2~+)在NEC中的影响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