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相协调,是进一步端正引导大学生中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其不仅关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未来党与国家的前途,对信仰研究和如何引导、培养,应从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两个方面,结合而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说到底是社会成员信仰问题的折射,是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的缩影,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等现实状况的反映和晴雨表。[1]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本论文研究是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本土文化信仰问题,分析大学生的本土文化信仰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首先应了解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态度,同时通过与大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对比深入了解原因,从而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的信仰处于价值无根的状态,有许多青年选择了宗教作为自己信仰.宗教具有双面性,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引导,我们这代青年的理想与信仰很容易迷失.本文试图对信仰宗教的青年提出有价值的引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的全民主流信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其丰富内涵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当前中国全民主流信仰的本质内涵的研究丰富全民主流信仰建设在当代中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问题已经把法律信仰推至风口浪尖,建立法律信仰已是迫在眉睫。但是建立法律信仰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艰难。一来,我们在建立法律信仰道路上存在诸多障碍:有法而不依,发展不协调,司法不公正,法律无灵魂。二来,我国没有法律信仰的历史土壤。本文所介绍的是诸如传统精神文化——伦理道德的限制,数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司法过于亲民以及政策重于法律等原因。如果说西方的法律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那么我们中国,这个在儒家思想中浸润过数千年的国家,法律信仰必然与伦理道德脱不了干系。为了建立健全法治国家,我们必须要把建立在道德上的价值取向转移到法律上来。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解决对策,重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容易引发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的世纪。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因信仰缺失,导致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本课题针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努力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体系。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找到既有利于统战工作,也适应社会主义需求的信仰引导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主体个体的道德人格永恒、引领整个社会的道德追求、弘扬善的真谛。一个社会道德信仰建设中的责任主体有三种:政府、文化工作者、社会成员。道德信仰建设中的三种责任主体之间有着紧密、内在的逻辑关系,共同促进一个社会的道德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9.
辽宁民间信仰问题是区域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当代辽宁地区民间信奉的神灵为切入点,分析辽宁民间信仰的基本类型,可以为目前存在的民间信仰管理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展示才华、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是高校共青团有效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社团为例,分析了社团发展现状和问题,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类院校大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和分类引导提出了几点思考,探索适合高职类学生社团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春节时去寺庙祈福是很多农村人的传统,本文以家乡发生神像损坏后,村民的重视态度为契机,来阐述故乡农村信仰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处于道德观念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当今少年儿童的信仰现状令人担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长期的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提出的前景教育理论对少年儿童的信仰塑造提供了很大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四川地区川主信仰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其时空分布与四川区域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关。从社会环境看,影响川主信仰时空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四川区域内李冰、赵昱治水事迹的流传情况、官方的驰禁政策、川主灵验程度与信仰传统以及明末清初四川土著遗民数量。从自然环境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四川地区相对封闭独立的盆地地形、江河纵横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区域内水旱灾害的频发。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渐的年轻化、高学历化,如何引导和帮助高校的青年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现在高校建设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就如何引导青年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意识极端民主化,政治评价标准模糊化等现象的分析,挖掘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网络红色主流方向、构建高校网络导向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参考消息 《养猪》2019,(1):70-70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9月8日报道】题:科学家称,宗教或精神信仰能让你过得好(记者莎拉·纳普顿)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研究发现,心怀宗教或精神信仰对生活“过得好”至关重要。体育锻炼科学家丹尼尔·布朗评估了所有分析让人过得好的因素的研究,列出了过得好的决定性因素清单。  相似文献   

17.
造成当下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征服和役使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拯救的希望在于放下"进步"和"发达"的架子,从过去被视为落后、荒蛮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实现世界复魅的精神旨归。在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竹王传说及其在此基础上衍生和流变的家园信仰为此提供了重要参照,而世界复魅理论也使得对竹王传说家园信仰的解读上升到一个新的生态境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会的发展以及不断吸纳外来文化,泰国泰族在其宗教体系内容中,既有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遗存,又融合了外族的宗教文化。现在我们已很难发现保留着泰族早期崇拜的现象,因为泰人的宗教信仰是佛教、婆罗门教和原始信仰长达两千年的综合,我们现在能看见的是泰族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残存崇拜的各种祭仪。通过对泰族稻作祭祀礼俗进行研究,我们还可依稀见到原始宗教信仰残存在稻作祭仪中,其崇拜的表现形式为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和鬼魂崇拜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培养学生党员的摇篮,作为紧密联系广大学生的基层组织,在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的过程中,应为其提供更多的引导与帮助,找到更多有效的活动开展方式。以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动不仅可以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集体荣誉感的熏陶,更加可以使其得到关于所学专业的最新动态,在活动中树立专业信心、明确专业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所处的时期对于其整个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思政教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提出思政教育教学中注重推进因材施教、增强包容性、渗透性及人文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