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木渎镇拥有山地自行车并经常锻炼的人。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方法,是以书面形式,围绕业余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年龄,性别,时间,频率等作为研究目的设计一系列有关的问题,请被调查者作出回答,然后通过对答案的回收、整理和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问  相似文献   

2.
配套良好的养殖设施,可以充分发挥鸡只的生产性能,山地生态散养更是如此。文章结合山地自然条件,设计建造了吊脚楼式鸡舍,并从鸡舍的外形、舍内附属结构与设施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鸡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为因地制宜建造鸡舍以及选择适宜的鸡舍类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凉山黑羽毛乌骨鸡生产于四川凉山南部金沙江流域中低山干热河谷地区和山地区域,以宁南,会东等县居多,是这一特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原始珍禽鸡种,本次调查测定表明:凉山黑羽乌骨鸡不仅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的典型特征,而且从体尺,体重,前期生长速度,产肉性能,乌黑度表现等均有别于四川山地乌骨鸡,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地林间草鸡养殖是利用稀疏林地发展土鸡生产的一种生态养鸡模式。这种模式饲养的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产品安全无污染,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文章对山地林间的草鸡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的特色产业,全县拥有4万hm2茶园。为全面提高山地茶园开发效益,近年来,许多农户充分利用山地茶园饲养本地鸡或土杂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茶园养鸡是一种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农牧结合,种养配套,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山地茶园生态养鸡的优点1.1节省成本一是节省土地。利用茶叶基地资源,放养鸡群节约用地。二是节省劳动力。茶  相似文献   

6.
山地牛个体小,毛色杂,生产性能差,但适应性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是山区人民不可缺少的耕畜。为了增大其体型,提高役用性能,保持适应性强等优点,逐步向役肉方向发展,除用秦川牛对山地牛进行改良外,从1976年以来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牛精液对山地牛进行杂  相似文献   

7.
沿河白山羊     
一、沿河白山羊品种特性 沿河白山羊属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适于在山地丘陵地带放牧、耐粗饲、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好、生活力和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秦川牛是我国黄牛优良品种之一。据邱怀教授等研究,该品种牛不但役用性能优良,与其它山地小型黄牛品种间配合力普遍良好,而且具有独特的肉用性能,产肉潜力很大,是我国北方农区很有发展前景的牛种资源之一。为给秦川牛的选育工作积累科学资料,为秦川牛饲养标准的制订和管理规程的改善提供参考,特进行了本项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实施综合卫生防疫技术措施,是鸡群获得健康的关键所在,要想养好山地三黄鸡,严格做好综合防控措施是关键.山地三黄鸡养鸡场一定要综合做好鸡群的卫生及疫情防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我市北部山地牛毛色杂,体格小,产肉少,群众喂养效益低,役用差。根据省上1977年有关山地牛改良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以我市北部渭此岸原5县为重点开展秦川牛改良山地牛综合技术研究。并在1978、1979年改良示范的基础上正式推广,扩大改良面。目前此5县的秦川牛和改良牛已占到牛群的83.8%,比1978年初增加了3.35倍,改良牛毛色变红,体格增大,生长发育变快,肉用性能提高,饲料消耗降低,繁殖性能也较山地牛有所提高,役用能力加大,适应性良好,基本上实现了山地牛“秦川化”。在改良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生产,采取先示范后推广,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开展了改良牛的体型外貌观察,生长发育测定、肉用性能试验、繁殖性能对比分析、适应性观察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狠抓“冷配”,淘汰取缔劣等公牛配种,避免近亲繁殖等关键性技术措施;注意了改良任务指标与市(地区)站年度工作计划的有机统一,辅之以有效的行政管理措施,不仅使改良比例大幅度提高,还研究总结出了黄牛改良工作的一整套综合技术,也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向肉乳方向改良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昆仑山北坡草原带形成原因、特性与利用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牧场草地处在两组构造方向山脉中央结晶带向南弧形凹曲的两侧肘部,构成巴什吐格山地水热、土壤、植被和草场的特异性和特别的经济性。草原植被发育良好,且呈现广泛连续带状分布,以山地荒漠草原为主,山地典型草原次之,高寒草原很少。草原植被垂直幅度450 ̄650m,东西部山地草原带水平宽幅9 ̄22km。草原带上部中生植物成分增多,而下部草原植被出现旱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黔南州山地生态畜牧业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实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具有推动作用。但对于生态畜牧业产业结构,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缓慢。该文立足黔南州资源禀赋,重点结合黔南州现代山地生态草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为主要依据,从草地资源、产业规模、生态环保等方面对草牧业进行深入探讨,以促进现代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纯  晏家友  唐凌  邝声耀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0):2681-268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类型和粗蛋白质水平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采用2×2因子设计,设2种日粮类型(玉米—豆粕型和玉米—豆粕—酵母蛋白型)和2个粗蛋白质水平(16.5%和14.5%)。选用23周龄的四川山地乌骨鸡480只,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预试期14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16.5%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4.5%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日粮类型与粗蛋白质水平互作可显著影响平均蛋重(P<0.05),但对产蛋率、日产蛋量、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粗蛋白质水平及日粮类型与粗蛋白质水平互作对四川山地乌骨鸡的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玉米—豆粕—酵母蛋白型(粗蛋白质16.5%)日粮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最佳。结果提示,四川山地乌骨鸡的平均蛋重受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较大;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6.5%的玉米—豆粕—酵母蛋白型日粮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大骨鸡与四川山地乌骨鸡正反交杂交试验,进行生长发育与蛋用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的产蛋量、生长速度和肉用性状比纯繁组有显著提高,杂交组的开产日龄性状与山地乌骨鸡纯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山地牛的杂交改良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关系凤县养牛前途的根本措施。为了改变山地牛体小力薄、役用性能差的状况,近年来坚持利用秦川牛改良当地牛,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一、概况凤县地处秦岭山区,境内山峦重迭,地形复杂,一般海拔在1000~2200米之间,为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1.4℃,  相似文献   

16.
休牧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草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休牧对云南退化山地草甸的恢复和改良作用,对3年休牧封育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休牧封育对恢复退化山地草甸植被有明显的效果;休牧封育后植株的高度明显提高;封育3年,轻、中和重度退化草地的草层高度分别较对照区提高了7、16和16倍;封育后群落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禾本科牧草比例上升,杂类草明显下降;封育提高了草地群落优良牧草的比率;封育3年即可恢复草地;封育是恢复退化山地草甸的一项有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建昌马是四川山地优良马品种,具有良好的役用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是凉山彝汉族人民从事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人民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掌握建昌马的主要特征、产区分布及自然概况、消化生理特点、饲料选择及消耗与饲养管理技术,是提高建昌马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拓宽人们对建昌马及其产品的利用渠道。  相似文献   

18.
建昌马是四川山地优良马品种,具有良好的役用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是凉山彝汉族人民从事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人民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掌握建昌马的主要特征、产区分布及自然概况、消化生理特点、饲料选择及消耗与饲养管理技术,是提高建昌马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拓宽人们对建昌马及其产品的利用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分析 三百六十行,谁听说了有擦自行车这一行?大多是自己在家里草草处理了事,而且,许多人的自行车一年甚至几年都难得擦洗一次,灰尘蒙得只见坐垫、把手和脚步踏板。于是一些精明的人就从中发现了商机。有开冼车场的,可没有专门洗自行车的,有修自行车的可没有专门擦自行车的。现代都市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行车,这一生意如果弄一定不会差。  相似文献   

20.
肉用型乌骨鸡是采用丝羽乌骨鸡、本地柴鸡和山地乌骨鸡进行三元杂交,然后横交固定,运用家系育种的方法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及扩群,培育而成的新品系.新育成的肉用型乌骨鸡品系集丝羽乌骨鸡的药用、滋补功能,本地柴鸡的适应性,山地乌骨鸡的肉用性能等优势于一体,既具有营养、滋补、药用功效,又具有耐寒冷气候的特点.现将肉用型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本地柴鸡、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