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农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在对沈阳农业大学2002--2012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逐年降低、就业时间由毕业前移至毕业后、就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就业取向更趋理性化等情况,紧密结合农科院校研究生的实际,提出改善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读研目标和成长特点,对其实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培养;搭建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新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施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规划记录写实和评价制度,构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认知培养,发挥导师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专业学位硕士是近年来我国调整与优化研究生结构的产物.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就业工作为例,阐述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优劣势,即专业学位硕士更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具有较好的行业背景和就业需求,但对就业市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过小、培养时间较短以及就业市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区分度较小.提出了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包括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就业实习基地;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加强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就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5月审议通过了《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0年6月下发了《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做好200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4所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10月举行了全国联考,开始了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首次招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针对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期待研究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力度不足、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探讨了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措施:一是重视体制与机制建设,促责任落实;二是要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促任务落实;三是重视政策宣传,使就业工作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四是加强就业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五是利用信息技术与平台,促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升级;六是加强研究生的毕业教育,提升研究生的感恩和廉政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学校进入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研究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6%以上,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同时,对未来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要加大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全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三是工作格局要大,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女硕士研究生人数比例不断上升,但整体就业率偏低、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准确分析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形成的自身原因,有助于女硕士研究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对2016—2018年硕士毕业生开展了网上调查,对男女硕士研究生职业涯规划的情况、求职意向、薪酬期望、就业地域选择等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了造成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的自身原因:首先,女硕士研究生缺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其次,女硕士研究生个人发展主体意识淡薄;最后,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求稳的期望明显。对此,提出了改善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应切实加强对女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价值的引领,强化人格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应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对其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三是全面提升女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夯实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四是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以提升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目标,鼓励女硕士研究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把握行业发展现状,放弃不合理的就业期望,提高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速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出现数量增加且跨学科生源明显增多以及生源本科毕业学校和专业背景差别扩大的变化趋势。在对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生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源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生态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将生源划分为Ⅰ、Ⅱ、Ⅲ3类;并针对这3类生源分析了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生源数量增加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提高入学考试难度、加大复试淘汰力度、提高相近专业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的数量和比例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总结了2007年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情况,并通过与往年招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目前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是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的主体,农村与区域发展、林业、作物是3个主要的招生领域。该文针对农业推广硕士招生中存在的不同招生单位和领域录取人数的差别悬殊、近年来新增的培养单位和领域的招生情况大多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国家应谨慎审批新的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单位和领域、加强对招生困难单位的指导、对个别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可跨领域培养、对不具有学士学位的人员加强入学后的质量监控、取消报考条件中对考生工作年限的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硕士专业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案例,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认识到在生源结构、学习研究定位、专业学位的认识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优化生源结构、创建良好学风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由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反映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特征及过程。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沿用传统的以农林理工学科类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考虑到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日常科研训练和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对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再凝炼,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特点出发,在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各学科文献库和以导师指导小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制订科研训练过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基本情况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就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环节提出要运用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研究环节提出要注重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施多种方式和多层次的实践教育;在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环节提出选题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开题报告要进行专家论证;在学位论文完成环节提出要加强论文阶段的过程管理,把握好论文中期检查、送审和答辩"三关"。  相似文献   

14.
北京林业大学贯彻落实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1988~1994年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实践的回顾北京林业大学符佳,李远征我校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学校及研究生部领导的重视。在英语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专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状态与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3点以德为本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①教师层面,以课堂教学及学术活动渗透作用为途径,发挥导师及专业课教师行为示范的德育作用。②学院层面,探索建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及社团、家庭、辅导员、学院行政干部4级心理疏导介入途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③学校层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学术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期望通过以上3条建议,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实践证明,学校积极探索实施的以德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积极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影响林业院校研究生就业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了解几年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东北林业大学近五年 的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了林业院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及影响研究生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对 政府宏观调控、学校的人才培养及研究生自身的就业理念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39名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的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林院校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的导师管理模式和学生农业素养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导师管理模式的影响方面,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的加强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但对研究生就业前景期望值有负向显著影响;导师对学生思想生活关注度的增强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而且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期望值。②在学生农业素养的影响方面,农业经营悟性、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以及专业是否涉农等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③在控制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男生相较于女生更不愿意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且就业前景期望更低;农村生源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生源地学生虽然更倾向于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但就业前景期望值更低;学历层次和是否曾担任学生干部均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影响;期待的农村工作底薪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据此,为了提升农林院校研究生到涉农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就业前景期望值,提出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就业倾向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农林院校研究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农业素养以及激发投身于农业发展的激情和热情、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支持大学生到基层特别是到农村工作的福利待遇等相关优惠政策、学校要引导学生降低对农村工作底薪的较高要求并加强学生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美两国各5所涉林院校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课程的定位、实践课程的设置形式、课程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等5个方面,对中美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据此提出以下借鉴建议,即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要求、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培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保证、设置跨专业的交叉性课程对提高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能力的意义重大、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应成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应建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领域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为视角,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及成功经验,对森林工程高等教育中制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以及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森林工程学科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4点主要方向:选才环节应重实践;教育机制上追求综合性知识构建;培养模式采取多学科联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实践研究是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林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培养具备扎实林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已建成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高等农林院校对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基地建设的认识有偏颇,在基地建设中没有对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予以足够的重视,硬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硕士开展实践研究所需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软件建设存在林业硕士在校外基地学习和生活的日常管理缺位等问题,所以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创新的视角,在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首先,依托学校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林业硕士培养,选派研究方向与试验示范站(基地)的推广技术密切相关的林业硕士驻站开展实践研究。其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案例建设,将试验示范站(基地)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结合试验示范站(基地)的生产实际编写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