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枣栽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化期坐果和幼果期更应加强管理.现以华北地区冬枣树的管理技术为基础,将冬枣树的幼果期(7月上旬至7月底)的管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冬枣栽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花期坐果和幼果期更应加强管理。现以华北地区冬枣树的管理技术为基础,将冬枣树的幼果期(7月上旬至7月底)  相似文献   

3.
冬枣果期是指从冬枣座果到采收,一般从6月下旬至10月中旬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时期是冬枣果实膨大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冬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加强冬枣果期的管理,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推迟枣果采收,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鲜食枣品种中以冬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三种干燥处理中以微波干燥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当年生枝的冬枣(点红期)较多年生枝冬枣(全红期)保鲜期长,维生素C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冬枣的幼果期过后,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缓慢增长期(中期),这一期间在枣核的细胞壁加厚,并木质化,种仁进一步充实,饱满;由于核细胞木质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空室在迅速增大,果实的重量和体积也在快速增长,最后完成果实品种特征的变化,并逐渐发育成熟(后期)。这一时期较长(华北地区大约在8月上旬至9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6.
冬枣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果品,在天津市,冬枣的种植面积大约在15万亩左右,由于冬枣是典型的晚熟鲜食品种,所以脆熟期是其采收的最佳时期,冬枣采摘机就是根据冬枣的生长情况及冬枣的性状特征,基于机械理论的基本知识,设计出适于冬枣的采摘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冬枣采摘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10月中旬,笔者先后到孝昌县丰山镇井边村和卫店镇果品基地调查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了解到这些地方近年来在丘陵、岗地发展冬枣面积近千亩.其中井边村34岁的魏恒管理的100亩冬枣获得了丰收,每亩产冬枣1250千克以上,在10月上旬就销售一空,总收入65万元,每亩纯收入5000元.小伙子高兴地说,明年将把附近种植冬枣的农户都带动起来,通过冬枣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冬枣坐果率低问题,提出了在冬枣花期和幼果期,从改善树体营养、调节营养分配、创造良好的授粉受精条件及应用生长激素等综合管理措施,对冬枣坐果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 采摘后的树体管理 冬枣一般在10月中旬~11月初成熟,成熟期较晚,随着冬枣保鲜技术的不断提高,提前采摘、提前入库贮藏进行反季节销售,成为枣农看好的一条致富道路.于是冬枣采收期一般提前到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即果实的白熟期采摘.但采摘后枣农在思想上放松了对枣树的管理,而从采摘后到落叶前这段时期的管理仍很关键,树体营养生长虽日趋停止,但叶片的光合作用还不断进行,光合产物不断输送到根、枝干等器官贮存,为树体当年积累营养,增强抗寒能力及来年树体的萌芽、生长、开花及结果等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冬枣栽培从冬枣树萌芽至果实成熟,需要许多管理技术,其中,冬枣树萌芽、展叶期是冬枣管理的重要时期。冬枣树萌芽、展叶期(华北地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生产管理主要有虫害防治、夏剪及调整树体结构,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叶面喷硒对冬枣含硒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var.Dongzao)的最佳施硒方案,通过在展叶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白熟期分别进行一次性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含硒量为45 mg·L-1,施硒量为27 mg·株-1),研究不同时期施硒对冬枣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或白熟期叶面喷施硒溶液后,叶片和果实的总硒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果实膨大期喷硒使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增幅最大,冬枣果实含硒量由25 μg·kg-1提高到76 μg·kg-1。不同时期叶面喷硒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果实膨大期施硒对冬枣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时冬枣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最高值,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3.30%、17.17%、16.33%、29.17%和28.89%。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富硒冬枣以在果实膨大期一次叶面喷硒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成熟度冬枣常温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熟期和半红期冬枣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不同成熟度冬枣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白熟期冬枣贮藏品质较佳,腐烂少,呼吸速率低,但后期乙烯释放量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冬枣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研究室和有关单位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的一种特大型晚熟枣类新品种,是河南省重点扶贫项目。 冬枣在立冬前后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仍可品尝到甘甜可口的鲜枣。冬枣耐贮藏,易保鲜,丰富了元旦、春节的鲜果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玉铃铛枣,分别测定了白熟期和脆熟期的玉铃铛枣枣果的氨基酸组成,并以冬枣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枣果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天冬氨酸;脆熟期枣果中的氨基酸总量有明显的提升,约为白熟期的2~3倍;氨基酸组成模式图显示,鲜味是枣果的主要呈味特征,同时玉铃铛枣中的甜味氨基酸占比在脆熟期有明显的提升;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显示,脆熟期的玉铃铛枣主要的呈味氨基酸是胱氨酸(TAV达8.45),而同时期冬枣中未检出胱氨酸;氨基酸评分显示,脆熟期玉铃铛枣中的理想氨基酸是苏氨酸(RC=0.928),而在冬枣中是缬氨酸(RC=0.987);脆熟期时玉铃铛枣的SRC值(67.33)大于冬枣,说明玉铃铛枣中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均衡。  相似文献   

15.
冬枣抽枝展叶期病虫害种类多,管理难度大。为此对冬枣抽枝展叶期管理技术进行探索。各种病虫发生时间不相同,病虫发生轻重也有差异。在防治中应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主要以病虫害为重点,防治要彻底。在管理技术上首先要从健康栽培入手,加强肥水管理,培壮树势,提高其抗病虫性,这对预防花期病虫害十分重要,能够促进坐果,具有显著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 冬枣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研究室和有关单位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的一种特大型晚熟枣类新品种(见中心彩页)。该品种已被列入河南省重点扶贫项目。 冬枣在立冬前后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冬枣个大,平均果重40克左右,最大果重达80克。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仍可品尝到甘甜可口  相似文献   

17.
<正>冬枣该品种产于山东省枣庄、德州、聊城和济南一带,河北省沧州等地区亦有分布。冬枣适应性较强,丰产稳产,成熟期特晚;在枣庄的成熟期为10月下旬,最迟可以延迟到11月上旬,果实生育期为120~135天,较当地圆铃、长红枣晚  相似文献   

18.
冬枣采后果实呼吸强度和VC、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向秋  刘长江  魏建梅 《特产研究》2006,28(4):39-40,43
对不同成熟度冬枣的果实测试分析表明,冬枣具有呼吸高峰,主峰出现的时间在转红期。冬枣的Vc含量与呼吸强度呈负相关,随着呼吸高峰的出现Vc含量急速下降。提早采收的冬枣的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正常采收的果实,完全转红后其总糖含量基本无变化;因此认为冬枣的转红期是糖分积累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冬枣在河北省中南部一带坐果率极低,从萌芽到开花坐果期,生长与结果营养竞争的矛盾突出,突出表现是树冠大,枝繁叶茂,虽满开花多却不见坐果,落花落果极为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挫伤了果农发展冬枣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冬枣的发展和推广。针对冬枣营养生长过旺而生殖生长偏弱的问题,邢台市林业局推广了多项控旺促花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多次提高冬枣坐果率单项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冬枣湿冷保鲜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湿冷条件下,不同采收期、不同成熟度冬枣的耐贮性,比较了鲜枣保鲜剂和臭氧的杀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湿冷保鲜和臭氧杀菌技术能有效地延长冬枣的贮藏寿命,提高冬枣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