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营养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全淡水条件下,设定了25%、30%、35%、40%、45%、50%六个蛋白水平,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饵料对青海湖裸鲤氮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水平对裸鲤蛋白生物价(BV)及蛋白效率(PER)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的氮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
采用营养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在金淡水条件下,设定了25%、30%、35%、40%、45%、50%六个蛋白水平,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饵料对青海湖裸鲤能量收支的影响,根据能量收支方程和饵料性价比,确定了裸鲤苗种的适宜蛋白需求范围35%-40%,为裸鲤营养生态学研究和苗种专用饵料的研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青海湖特有珍稀鱼种青海湖裸鲤的盐度适应性机制,对青海湖裸鲤受盐度胁迫后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qPCR检测渗透调节基因Na+/K+/2Cl-共转运蛋白1(NKCC1)基因、Na+/HCO3-共转运蛋白1(NBC1)基因、Na+/H+交换离子1(NHE1)基因和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的表达。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盐度下青海湖裸鲤的各项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盐度的升高影响了青海湖裸鲤的生长发育,青海湖裸鲤的生长状况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NKCC1、NBC1、NHE1、AQP1基因在不同盐度处理组青海湖裸鲤的鳃、肾脏和肝脏中均有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异性;NKCC1、NBC1、NHE1、AQP1基因参与了青海湖裸鲤机体内、外渗透压的调节,且因盐度、组织和胁迫时间的不同而表达水平也不同,反映出鳃和肾脏为主要的渗透压调节器官。本试验结果将为探讨青海湖裸鲤洄游后的生存状况及其盐度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在重金属胁迫下青海湖裸鲤钙调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N)的动态变化,确定CN是否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早期诊断,通过检测Zn~(2+)胁迫后青海湖裸鲤CN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了Zn~(2+)对青海湖裸鲤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青海湖裸鲤的致死率与胁迫时间和离子浓度成正相关;通过实时定量PCR发现,CN在鳃、肌肉、肾脏和肝脏中均有表达;在Zn~(2+)浓度为1 mg/L时,随着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鳃中CNAα、CNAγ和CNB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9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随着胁迫浓度的逐渐增加,CNAα、CNAγ和CNB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Zn~(2+)浓度为2 mg/L时,三者表达量均达到最高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钙调蛋白磷酸酶对锌离子胁迫产生了明显应答,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书  陈瑗 《水产学报》1980,4(2):157-178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捕捞对象。开发后的种群数量变动主要根据1975-1977年该湖渔获物资料及过去研究的裸鲤生物学特性。计算了该种群的若干特征值,应用BevertonHolt数学模式计算不同捕捞努力量或用不同网目的拖网对裸鲤种群在一生中总个体数、总生物量,和对裸鲤种群一生中能捕捞的总个体数及总渔获重量的影响,以及裸鲤的最大持续产量和现有种群数量。评价了裸鲤资源利用现状,提出有关生产的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作为鲤饲料蛋白源的白鱼粉、肉粉、肉骨粉和糠麸粉的营养价值.试验分四组,尾重3—5g鲤鱼苗用不同的蛋白源配制的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分别喂养,以确定其表观消化率、蛋白效率、蛋白净利用率和蛋白质的生物价。肉骨粉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为54%,白鱼粉为87%,糠麸粉为95%。白鱼粉的蛋白效率、蛋白净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价最高,其次是肉粉、肉骨粉,最低的是糠麸粉。肉骨粉的生物价较高因其具有较低的蛋白质消化率.对肉粉、肉骨粉和糠麸粉中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是由于氨基酸组成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体重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排氨率和排氨量的影响,在21℃左右的水温下,结合对青海湖裸鲤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测定,采用酚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并研究了不同体重下青海湖裸鲤的排氨量、排氨率。结果表明:不同体重的青海湖裸鲤在基础呼吸代谢过程中其排氨量方面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青海湖裸鲤的排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呈幂指数关系。不同体重的青海湖裸鲤的排氨率等也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排氨率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荷包红鲤对不同饲料原料的消化率,以便经济合理地利用现有蛋白资源,为配制优质、高效的饲料提供参考,在22±1℃水温下,以0.5%Cr2O3为指示物,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饲料的配制方法配制成不同试验饲料,测定平均体重为150±10 g的荷包红鲤对鱼粉、玉米、大豆、酒糟粉、麦麸、米糠、次粉、EM发酵稻草粉和EM发酵松针粉等共9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荷包红鲤对鱼粉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94.7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米糠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仅为80.07%,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因此,建议在荷包红鲤配合饲料中不用或少用米糠。  相似文献   

9.
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体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ki)幼体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四个饲料蛋白水平 ,分别为 :2 8%、 32 %、 36 %、 41 %。结果表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史氏鲟幼体总消化率 (干物质消化率 )影响不显著 ,但对饲料中各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率有明显作用。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鲟鱼幼体的蛋白消化率影响极显著 ,二者呈三次曲线关系 :y=0 92 +0 0 0 0 5 (x - 36) 2 +4 44(x - 36) 3,饲料蛋白含量 36 %的试验组幼鲟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 ,达到 93 % ;鲟鱼对饲料粗脂肪的消化率也受到饲料蛋白水平的显著影响 ,蛋白含量为 32 %和 36 %的两个试验组对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幼鲟对糖类的消化率同饲料蛋白水平间呈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 :y=1 90 3 - 84 2lgx。综合分析认为 ,当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 36 %时 ,幼鲟对饲料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最高 ,所以幼鲟饲料的蛋白含量控制在 36 %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因子无重复随机分组设计,测定团头舫、鲤、草鱼对4种试验饲料的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消化率。结果表明,3种鱼对同一种试验饲料的粗蛋白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同一种鱼对不同的试验饲料粗蛋白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发酵猪粪含量为40%的佤合料饲,其粗蛋白平均消化率为86.52%,与不含发酵猪粪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种鱼对发酵猪粪粗蛋白的平均消化率为71.6%,鲜猪粪经发酵处理后,粗蛋白消化率明  相似文献   

11.
采用Cr2O3为外源指示剂,测定了鲤对添加不同剂量硅肥的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鲤对添加硅肥质量分数1%试验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59.70%和85.49%;对添加硅肥质量分数2%的试验饲料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为66.93%。  相似文献   

12.
<正>鱼类在生物科研、教学以及展览陈列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青海湖裸鲤是青海省的特产种类,由于环境的恶化及人为因素影响,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进行青海湖裸鲤采集和标本制作收藏,不仅反映了青海湖中特种鱼类的现状,而且还反映了青海湖裸鲤在人类影响下历史变迁过程。一般选用皮肤完整无损的新鲜鱼体作为制作标本的材料。青海湖裸鲤为雌雄异体,故在制作标本前要辨别好。由于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一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养殖池塘中养殖密度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的青海湖裸鲤池塘进行连续的采样调查,测定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水质指标以及青海湖裸鲤的生长情况。讨论并分析青海湖裸鲤养殖密度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共测定出浮游动物38种,以轮虫为主,其数量占整个浮游动物种类的61. 5%;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中、高养殖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中、高密度养殖鱼苗对浮游动物的高摄食压力使浮游动物生长受到限制,浮游动物种类减少并趋于小型化,不利于养殖水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青海湖裸鲤属。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唯一的经济鱼类,处于青海湖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地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水土流失加剧以及旅游业和农、牧、渔业等的发展,使青海湖裸鲤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改变。因此,人工养殖青海湖裸鲤成了一种趋势。敌百虫是一种高效低毒类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鱼体外寄生的吸虫、肠内寄生的蠕虫和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其常用剂量为0.2~0.5毫克/升。但它在杀死敌害生物、治疗鱼类疾病的同时,对养殖鱼类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目前对敌百虫的毒性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安全浓度范围方面,杨杰全等发现青海湖裸鲤对敌百虫的安全浓度为2.58毫克/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血球蛋白按不同比例替代鱼粉配制配合饲料,喂养鲤幼鱼,旨在探讨鲤幼鱼配合饲料中不同血球蛋白替代鱼粉对其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以期评价血球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和水体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鱼类资源。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体中生长着6种鱼类:即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和4种高原鳅,其中:青海湖裸鲤是水生生物的主体。青海湖裸鲤体形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渔业捕捞价值,成为青海省渔业的主要捕捞开发对象。青海湖裸鲤在来开发期的资源量为19.9万吨:上世纪60年代初,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7.5万吨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18吨(1960-1961年),到2004年渔业资源的数量5017吨,平均每平方公里1.08吨。比在未开发期的资源量减少97%。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传统的数学方法只适用于局部分析,很难做出宏观结论。武汉工学院刘军先生用灰色理论预测青海湖裸鲤的年产量,以1991~1998年青海湖裸鲤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对1999年青海湖裸鲤年产量预测,结果表明,1999年青海湖裸鲤年产量的预测值为776.8t,与实际产量807t的相比对误差为3.73%,研究认为,模型预测的效果比较理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属鲤形目,裂愎鱼亚科。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我们在河北省井陉县鱼泉冷水鱼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对青海湖裸鲤进行了人工繁育和驯化养殖,成功实现了青海湖裸鲤异地繁养技术的突破。现将青海湖裸鲤的生物学特性及养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8%,蛋白水平各为40%、45%、50%的三组饲料(分别表示为A、B、C组),分别对平均规格为(93.0±1.0)g的圆斑星鲽进行投饲。经过10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鱼体的生长受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影响显著,鱼体增重率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饲料系数则随之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以C组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A组。由此可见,饲料蛋白水平在50%时,圆斑星鲽的生长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湖裸鲤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青海湖裸鲤(以下简称裸鲤)具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是青海湖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有着极高的开发和推广前景.由于青海湖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使裸鲤形成了在盐碱水域生长发育,溯河在淡水中产卵的繁殖习性.捕捞野生成熟亲鱼进行裸鲤人工繁殖在国内已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全淡水环境下养殖培育的成熟个体能否进行人工繁殖,繁殖效果如何均未见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为裸鲤的推广打下基础,我们于2006年3月至5月,在石家庄市井陉县鱼泉水产公司采用全淡水环境下发育成熟的裸鲤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