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甘肃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呈现出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倍受关注两大,存在不足之处是研究不平衡性突出,研究方法传统、单一,缺乏与全国经济的比较和联系,经济研究再评价工作力度不够。针对以上不足,作者认为今后对甘肃近代经济的研究还需要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丰富研究内涵、扩大研究外延;进一步深化学科之间联系;进一步加强各阶段、各部门经济的量化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再研究的评价力度。  相似文献   

2.
刘超凡 《农业考古》2021,(2):261-270
"茶马古道"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运输网络,其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唐宋以来,藏区的藏族居民因为饮食多为肉类,为消食因而对茶叶具有很高的依赖,西南川滇地区对藏区优良的马匹、毛皮等也适应了朝廷的大量需求,因此该商道在较长时间内以茶叶和马匹作为核心商品。20世纪90年代,木霁弘、李旭、陈保亚等学者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自此正式揭开了"茶马古道"的研究序幕。"茶马古道"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术界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茶马古道"相关概念、路线、民族交往、商业贸易、开发保护、茶马官营等方面。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文学类作品占比高,学术类著作相对较少,茶马古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学术机构建设,建立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厦门市气候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厦门市1971-2004年34年的基本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市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自的气候突变点,据此分析了该市的气候类型。结果表明:(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年均气温以每年0.0631℃的速度在升高,年均气温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8年;(2)年降水量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呈随机变化,年降水量出现2个气候突变点,分别为1977和1990年;(3)34年的气候类型分为暖湿、暖干、冷湿和冷干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近年学界关于信息构建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从成绩与启示、问题与不足、讨论与小结等3个方面,对近7年国内信息构建问题研究代表性观点作了总体评析。  相似文献   

5.
梁志平 《农业考古》2008,(6):210-214
本文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综合性论述、思想与意识、政策与社令、具体行为四大方面,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对中国古代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研究状况.同时,指出虽然相关研究可谓丰硕,但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为突出,研究理念尚需深入与发展,研究内容还有很大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宗保 《甘肃农业》2008,(10):14-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这一因素也日显重要。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特别是对造成差距过大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近三十年非点源污染研究发展趋势特征,旨在为下一阶段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得到1990—2016年所有非点源污染研究文献,然后进行聚焦分析,确定主要文献来源,对比中外学者H指数。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功能,识别了1990—2016年间三个主要阶段的核心关键词(作者关键词与扩展关键词)的变化,梳理了主要的共被引参考文献,得到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知识基础特征。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的最早文献分别在1975年和1992年,1990年后全球范围内非点源相关研究快速发展,中国学者的研究在2005年后发展迅速。中外学者的H指数差距有减小趋势,中国学者在全球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相对影响力不断提升。关键词分布中"流域"与"管理"逐渐凸显,"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中国"、"气候变化"词频进入前30位。研究内容方面,非点源污染研究从点位尺度的观测过渡到流域尺度水质变化、氮磷污染输出规律、模型应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的水文模型在流域尺度的模拟、优化和运用,是非点源污染控制与评估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流域尺度的精细管理、非点源污染模型开发与耦合、气候变化效应近期受到更多关注。对1990—2016年间高被引文献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可知,高被引文献涉及主题广泛,其中中国学者也有明显贡献,表明中国学者逐步成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脱贫并且不返贫成为了考验脱贫工作质量的关键。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9~2019收录的返贫研究文献,描绘了扶贫开发三十年来,依次在扶贫机构设立时期、"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期、2001~201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2011~2020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指导时期,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的返贫研究脉络,展现了返贫问题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以期为脱贫攻坚的推进提供借鉴,为贫困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清代乡村契约文书是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记录乡村社会的原始文献史料。笔者新发现的10件契约文书隶属河南滑县,年代从乾隆十一年至民国元年,历时160多年,按照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土地买卖、土地典当、分家三大类,这三类契约文书涵盖了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土地在乡土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批乡村契约史料,为研究豫北地区乡村经济史、社会文化史、家族史等提供了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另外,契约文书所示地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如丁戊奇荒等对当地乡村社会经济的摧残。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猪的烈性传染病之一.Koch于1878年首先从实验小白鼠体内发现猪丹毒杆菌.Paste-ur于1882年从猪体也分离到此菌,并制备菌苗防制本病.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病菌特性、血清型分类、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免疫以及防制等都有许多研究报告.现就国内外研究猪丹毒的流行病学、菌落的形态与变异、菌的超微结构、血清型的分类、诊断、治疗和免疫等成就加以简述.一、猪丹毒的流行病学研究1.Kobe,K.(1943)以不能使健康猪发病的猪丹毒菌株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猪,结果使猪发生显著的症状.Kita,J.等(1966)发现.在气温30℃下,猪的吞噬指数下降,嗜酸性白细胞减少,对猪丹毒杆菌易感性增加.Chylinski,G.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来的蔡京茶法改革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对于蔡京茶法改革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近几年来成为历史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蔡京茶法改革的整体评价逐步由批判走向肯定其历史合理性,但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其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陈独秀思想的研究在最近三年达到了一个新高潮,主要表现在研究逐渐深入,研究领域逐渐扩大,不仅研究陈独秀的政治思想、革命思想,而且还把目光转向以前研究较少的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文化思想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四川盆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23个气象站1961-2007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四川盆地近50年的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07年四川盆地的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升幅高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2)四川盆地的显著升温开始于1995年左右,比全国的跃变相对滞后.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以冬半年贡献率最大.(3)四川盆地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90年为降水变化的转折点,此后降水显著下降.7-10月降水量的减少是四川盆地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水稻栽培遍及全境,淮河以南为主要产区.全省常年稻田面积约2400万亩,占耕地面积36%,播种面积约3255万亩,占粮食作物34%.我省稻作按栽培季节分为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四种类型.近年来全省稻谷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每亩775斤左右,总产量约2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50%左右.水稻生产的丰歉,对我省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叶之前,我省的稻作生产基本上是沿用几千年以来的传统耕作方法,即以种植一季稻为主,大多实行冬作物与水稻轮作换茬,部份稻田为一水一稻.种植品种是叶色较淡耐瘦的高秆地方品种.主要施用有机肥料,不施无机肥和喷洒农药.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东北地区1960—2012年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东北地区日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温差随年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CNKI数据库近10年来(2007—2016年)收录的225篇有关民族村寨旅游方面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归纳了近年来国内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的文献分布、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述评,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后期的研究加以展望,以期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近三十年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土壤肥力极容易发生变化,也具有极大的可改良性.抽样分析比较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年完成的全省耕地地力评价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耕地总面积减少17.43%;“占优补劣”导致大量优质耕地减少,其中一等地面积减少28%;而六等地面积增加225%.对30年来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上升,而速效钾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持平,耕地土壤酸化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日本农业基本法,农林水产省于1961年制作了第一部年度报告。30年后的1991年,农林水产省在它的年度报告中,对粮食、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做了全面回顾。 一、30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及食品、农业、农村的变化 (1)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日本国民收入普遍增加,食品消费在实现量的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表现为:大米消费减少,畜产品、水果的消费增加。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梳理开放科学和开放学术交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近10年国内外开放科学研究现状,比较研究异同,提出研究建议,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开放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与网络调查法,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近10年国内外开放科学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计量研究,归纳国内外开放科学研究主题,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研究主题内容的比较分析,提出未来中国开放科学的研究展望。[结果/结论]当前中国开放科学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展研究视角、深化理论体系、加强实证研究,建议未来国内研究:(1)扩展研究视角,促进理论研究全面深入;(2)钻研方法技术,完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3)推动理论转化,加强开放科学实证研究;(4)强化理念宣传,呼吁更广泛主体参与开放科学进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近三十年耕地地力等级及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三十年来耕地地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减少了17.43%;不同耕地类型和各地形耕地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优质耕地面积减少,劣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整体质量呈严重下降趋势;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大幅度提高,钾含量、p H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均一。基于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推广普及耕地质量新技术、新措施,加强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