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史籍文献记载及历年内蒙古与蒙古国考古出土实物资料,对蒙古族统一草原前、以及蒙元时期蒙古族使用的盛食器具进行了梳理,指出蒙古族统一草原前所使用盛食器具的种类及材质均较为单一和朴实,而且多以自身传统盛食器具为主;蒙元时期蒙古族的盛食器具不仅融合了诸多民族的元素,而且在造型、材质等方面亦趋于多元化发展。经此研究进而说明:古代蒙古族盛食器具的发展与演变,与其饮食习惯、经济类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一直伴随中华文明的历史脚步。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上万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汉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农业虽经无数次大大小小天灾人祸的考验,仍然一直蓬勃兴旺,绵延  相似文献   

3.
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思想文化是奠定政治经济的基础,政治的文明需要文化基础,经济的兴盛需要文化内涵。而思想文化的兴盛,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发展。任何政治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文化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民族农耕经济及其社会形态的发展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民族研究所王胜先中国南方民族农耕经济历史悠久,特别是侗、傣、壮等少数民族的水稻耕作,与汉族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因为侗、傣、壮等民族是古越人的一支。他们在历史上处于土质肥、水源足、气候热的南方。再追...  相似文献   

6.
蒋静  朱乐红 《农业考古》2012,(6):261-263
一、引言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随着一九八八年,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稻壳,距今约九千年,将世界稻作历史推前了二千多年。一九九三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一万四千至一万八千年。一九九六年,在中国最早的古城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  相似文献   

7.
农耕谚与农耕文化——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在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农耕谚是农耕区老百姓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生产,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就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农作物、节气、水利、耕作、肥料、种植等方面。农耕文化,则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稻作农耕,自1920年在金海贝冢发现炭化米以来,它的起源和传播路线成了韩、日两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以后,在以庆州市内的银铃冢、饰履冢为主的各土坟和固城东外洞、釜山朝岛、金海府院洞等贝冢又相继发现了时代较晚的相关资料。但是,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新发现了许多时代上比金海贝冢出土的炭化米更早的资料,即1970年在京畿道欣岩里和忠清南道扶  相似文献   

9.
<正>我从小就生长在陇中的黄土地上,内心深处谈不上对这片土地有多么热爱,只感觉它永远是那么的干旱、寂静和荒凉。盛夏,烈日当头,骄阳似火,行走在黄土地的山腰间小路上,四周是如此的苍凉,好不容易走完一段长长的蜿蜒起伏的山路,绕过去,又看到更长的黄土小路懒洋洋地伸向远方。山沟谷里,总是有不规则的小川地,稍微平展一些,但随着山形走势的延伸变化,小川也会随之变宽或变得狭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农村.农业.农民》2008,(9):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8,(18)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悠扬婉转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传唱……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农耕智慧引起世界瞩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时令、气候等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至今仍是我国农民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影响十分广泛。为了更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领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商代的农事耕作活动,以往尚没有人作系统的论述。这是由于商历何时建正没有确定好的缘故。商历某月相当于现今何月弄不清,商代农事活动的规律就无从考察起。殷历正月,旧说建丑(即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也有认为建子(即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的,认为“似乎卜辞的正月相当于农历的二、三月”的……但这些说法统与甲骨文中的商历凿枘。我  相似文献   

13.
绳文农耕论     
《绳文农耕论》收在樱井清彦、坂诘秀一主编的《论争.学说日本考古学》第三册(雄山阁,1987年)。作者能登健当时任职于日本群马县教育委员会县史编纂室。本文是对日本绳文时代农耕问题研究状况的综述。绳文农耕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日本原始农业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在日本学术界提出得很早,一直是绳文考古研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作者在本文中着重了研究史上几项有影响的学说,指出它们的学术意义和不足,并就绳文农耕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了解日本学术界研究该问题的学术史和现状,对我们探讨中国原始农业起源问题会有一定帮助。故将其译成中文,以供参考。原文中曾专设一节例举了有关绳文农耕的论文120篇,限于篇幅,译文只把原文引述的改收在注释中,并统一编序号,其余部分请参见原文。又,为保持原貌,原文中的当用汉字专业词汇在译文中一般不再转译。  相似文献   

14.
正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六朝时代岭南地区经济物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六朝时代,岭南地区即交广西州,及刘宋时分交广二州而立的越州,相等于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地区。岭南地区处于中国南睡,是中国与西域、海南诸国交往的海路门户。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自汉代以来,便是中外交通中的一个贸易点。六朝时代,海外贸易与日俱增,加上过五岭之路畅通,交广地区遂成一转口贸易站,发挥转输功能。一般学者讨论到岭南地区经济,因唐宋时代广州海外贸易的盛况,许多研究集中在海外贸易方面。(')另方面,岭南地区地域辽阔,天然资源丰富,有不少经济物产。不论是海外贸易物品,抑或岭南本土物产,都是…  相似文献   

16.
古代“西羌”经济生活考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尚民杰所谓“西羌”大概有这样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居住在古代华族以西的羌人,以今天的地理概念言之,主要是指今甘肃中部、西部、青海地区及周围一些地区而言;其二是在时间上较早期的羌人为晚,所谓早期羌人,如商周之时的羌...  相似文献   

17.
辖地9650平方公里的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将“融合型”文化植入到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生成多元化、复合型的生态经济系统,打造了“人地共生”的生态发展模式。红兴隆因此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委、中国农业公园创建体系课题组选为中国首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题的开放式“中国农业公园”。  相似文献   

18.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农业耕作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耕文化正面临着衰落和流失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演进特征,阐述了传承农耕文化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传承农耕文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1日,"享自然·乐农耕"2018年美丽首农开耕季在位于海淀区的三元农业科技园正式启动,首农食品集团旗下七家农业园区同时进入播种希望的开耕季,市民们除了可以在秋季来首农食品集团旗下七家农业园区体验收获的乐趣之外,还可以趁着春季的大好时光,来到三元农业科技园体验亲手耕种的田园之趣。此次开耕季,每个园区都有不同特色。三元农业科技园将举办为期两个月的主题活动,包括亲子农事耕种体验、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农耕实践、社区农事体验活动等,为不同年龄段的大朋友、小朋友设计了不同的农耕文化体验课程。除了开耕种植体验外,市民在三元农业播下的种子将有专人打理,50天后还可以体验收获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天气转暖,衡水市武邑县广袤的麦田绿意盎然. 在武邑县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楼,中化现代农业河北有限公司农艺师尹敬淼打开手机中的智慧农业系统,查看他负责管理的千亩小麦. “你看,光谱上的斑点有深有浅,麦苗偏黄,说明小麦长势不好或含水量低,绿色则代表麦苗长势良好.”尹敬淼不停地放大一块块麦田,作物长势、管层含水量、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