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远古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过着采集种子、捕鱼打猎的原始生活。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体现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尊奉。相传炎帝不但尝遍百草,找到各种治病的中草药,还发明了农具,并且教会人类播种五谷,才使我们的祖先结束了漂泊迁徙,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事实上,在距今1万年的时候,地球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野生动植物  相似文献   

2.
刘俊霞  王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6-10807
秦汉农业开发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开发,其开发规模及开发程度史无前例,秦汉时期农业开发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又引发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概况、秦汉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开发举措与生态环境关系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与回顾。  相似文献   

3.
精耕细作、天人关系和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耕细作不但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征,而且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基因”。应该从天人关系的高度分析它的成因、内涵和价值。精耕细作产生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各族人民“应对”既定的自然条件、广度和深度空前的农业实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支撑了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制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仍然要继承发扬精耕细作传统。精耕细作的精神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颠倒黑白的错误导向1999年 10月 30日《中国农机化报》发表了大篇幅文章“黑风暴启示录” ,在编者按中写到“中华民族创造过古老灿烂的农业文明 ,我国的旱作农业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 ,其完善的翻耕模式已是我们每个老农祖代相传的‘传家宝’。到了现代 ,自然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传统耕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充分显现 ,它的路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 :“李博士说 ,我国旱作农业历史有几千年漫长的历史 ,形成了一套经典的精耕细作方法。可以说 ,直至目前 ,我们仍在沿用祖宗传下来的铧式犁翻耕模式。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孙宏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3-22834,22878
介绍了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该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指出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在所有教育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对象具有绝对众多性、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技术性教育和经验性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的建设下,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我们的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与机械化相结合还不够完善,处于起步阶段,这要求我国要完善深入了解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同点不同点,发现我国这两种耕种方式相结合的不完善之处,及时解决,尽快发展,使其处于世界前沿。本文中,笔者就这一问题对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与农业机械化的结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二年以来,生态组织(Ecology Action)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寻求利用生物动力——精耕细作法来搞小型农业生产粮食的途径.其研究范围即包括有关农业产量,资源消耗及小型农业的持续生产能力等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是根据“生物动力——法国精耕细作法”加以简化利用。这种方法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农业就已经开始使用,二千年以前,希腊也曾使用这种方法。初步试验表明:这种技术能使蔬菜产量比美国目前使用机械化农业技术的产量提高4倍,在不良土壤的条件下,同全国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8.
位于淮河上游和大别山北麓的河南信阳,早在8000多年前淮上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原始农业生产。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山区资源开始得到全面开发,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国家的重要农业经济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梳理农业机器人研发现状,归纳凝练目前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明确未来发展分析,促进农业机器人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总结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结果】目前农业机器人总体包括植保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信息采集机器人、移栽嫁接机器人4种典型机器人,机器人的共性系统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导航与路径规划、作物目标识别与分析、机械臂自主规划与控制、多机协作和智能交互。【结论】当前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推广与普及的主要瓶颈是农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问题和智能化程度问题,农业机器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是低成本高适应性的开放性机器人研究和"农业大脑"智能决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11.
印度从1991年开始实行第一轮的自由化贸易政策改革,涉及了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部门。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贸易政策改革,是在1995年WTO《农业协定》生效以后才开始的。试图对过去十几年当中,印度农业贸易政策的改革过程进行介绍和评价,并以粮食贸易改革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总结出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受自然及客观因素的限制,河北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部分主要农作物产品生产效率偏低、部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标不达标、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且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对相关数据和有关政策的研究,对所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整体分析,提出了科学优化河北省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3.
卜风贤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718-11719
秦汉时期,气候由先秦温暖期逐渐向寒冷期过渡,干旱时常出现。西北地区展开的大规模农业开发使当地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然而这种"农耕"式开发,在使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加速了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增加了灾害的影响力,严重影响了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农业经济是历史文化的重心,农业发展为人类生活的泉源,中国以农立国,历经四千余年的演变,农业生产力,屹立而不衰,事非偶然,以重农思想之发展,充实于立国之基本,因重农思想根固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所以农业耕作技术普及于全民,出则为士为工为商,居则为农为圃,故中国农业发展实具有优厚之潜力,而养成纯朴孝悌耕力之美德,于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也。春秋战国以前已经建立“无夺农时”,“使民以时”之古训,为适应农业自然环境之顺序,完成定耕农业的发展,在一年四季之中,定有详细耕作实施计划,列举昼  相似文献   

15.
先秦秦汉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亦处于革故鼎新、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从农业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灾害救荒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减灾思想,以期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减灾救荒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诸多苑囿中规模最大的皇家苑囿,据史料记载,上林苑中不仅包括了各种用途的宫观楼阁,也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除了供皇家游猎、娱乐外,上林苑在客观上还具有农业生产、试验和推广的功能,成为了国家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及引进新品种的培育中心、传播中心和推广基地,在秦汉以农为主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已呈现体系化的特征,它包含农业灾害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农业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农业自主创新现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别评述国内外农业制度政策创新、创新主体结构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农民科技培训与农业教育体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农业自主创新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指出了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这对学界探索我国农业自主创新的思路和方向,对我国政府实施有效的农业科技政策设计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迅速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正>记者在重庆市部分农区走访发现,以前在农忙时才出现的农业用工荒逐渐成为常态化问题。由于农村青壮劳力缺乏,55岁以上的人成为种地主力军,精耕细作、冬季犁田保肥等传统种植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农业用工荒成常态前些年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集中在3~4月春耕和7~8月收割时节,农忙时节正需要人手抢农时,一个工平均一天工资在100元以上。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农民李一民流转了约6.67公顷田种水稻,他告诉记者2013年12月至今年2月这样的农闲时节,农业用工也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