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农业绿色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受气候、能源、环境问题约束,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引起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体制,增加科技投入,发挥市场功能等方面形成联合推力,还要从基础建设,农业科技工程,推进产业化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目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只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维  赵鹏飞  韩沫  刘海  刘行易 《蔬菜》2023,(12):1-9
编者按: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2023年4月,《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内容,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飞速融入传统产业,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逐步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石。数字孪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农业。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帮助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本文就数字孪生技术的产生、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探讨数字孪生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及典型案例,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主持人:刘艳鹏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条件,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保障,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不断增加,市场体制机制先发优势不断显现,按照博州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引导,强势推进,农民效益好,设施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加快丽水山区特色果树——金枣柿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对干鲜果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以解决农副产品短缺,提高产量,一味强调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已逐步转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防治水土流失,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走生态农业的道路。要求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广生物技术等防治农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从提高产量转向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对于经济作物则要求充分发挥山区优势,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各种山地经济作物,要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上海蔬菜》2006,(6):1-3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农业产品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华东地区是我国农牧业最发达的产销区,农业基础雄厚,农牧经济十分活跃,产业化程度较高,具  相似文献   

9.
《蔬菜》2002,(7)
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农业部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五项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措施。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业收入。一要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要建立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三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投入,继续实行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四要开辟多种资源渠道,鼓励城市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投资。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大江大湖治理;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大力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0.
浅论都市农业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农业是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依托并服务于城市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包括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旅游农业、风光农业、体验农业、观赏农业等形态,以高度的企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示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要提高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新需求和出口创汇需要,还要在农业生产中充分推广应用新优品种、新技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应加强制度制约、加大新技术应用、注重质量检测监控,确保我区广大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现代都市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开发冬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把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列人我省“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十大工程”之首。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壮大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市蔬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林厅的精心指导下,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运城市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全力推进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区建设中的果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为全市果农增收、农业增效铺平道路。一是着眼运城经济发展的大局,谋划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试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农业以高度集约的现代工厂化生产为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介绍国内外设施栽培的现状,分析了设施栽培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联系广东省有关实际,提出了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业园是依据生态环境,以农产品为可利用资源而建设起来的。农业园建设要充分彰显农业特色,实现自然与农业的完美统一,这就对农业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尝试从不同方面探索现代农业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了现代农业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提出了农业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园艺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27日,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3年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份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追求安全、营养、优质的农产品,这就对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开展农业执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农业行政部门整体实力,维护农业领导地位,增强农业部门权威性,树立农业部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因此,农业部门要正确把握时机、切实履行法定职责,提高整体实力,开展综合执法,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主动执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苏州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枇杷、杨梅等水果更具地方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日益成为苏州市高效农业发展的首选产业之一。近年来,苏州市水果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效益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金传艳 《花卉》2016,(14):94-95
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农业推广工作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深化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要求,是当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