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栎净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石栎(Lithocarpusglaber)光合速率(Pn)与光强(L)、气温(T)和空气相对湿度(RH)在不同叶片类型、季节及全年几个水平上的相互关系,发现Pn与L正相关,在了(25℃时Pn主要由L决定;Pn与了在25℃上下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且T>25℃后了是Pn的主要限制因子;RH增加对Pn有促进作用,但关系较小,可忽略。不同类型叶片(阳生、阴生)对环境因子反应有较大差异。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能通过光照和温度的观测获得叶片光合速率的估计,在T<25℃时则可只用光照来预测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
香椿组织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以及浓度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其快繁效率不同.通过对香椿用材品种茎段的离体培养,探讨了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香椿组培快繁效率高的诱导培养基为MS 6-BA0.5 mg·L-1 NAA0.1~0.5 mg·L-1,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4/5 MS 6-BA0.5~1.0mg·L-1 NAA0.1 mg·L-1 GA30.5 mg·L-1,芽年增殖系数达5.612以上,有效芽苗率达100%,适合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0.5 mg·L-1 GA30.1 mg·L-1或1/2 MS IBA0.5 mg·L-1 GA30.1 m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表面覆盖0.5~1.0 cm厚细沙,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枫香净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滢  常杰 《浙江林业科技》1998,18(5):1-5,13
分析了枫香光合速率与光强(L)、气温(T)和空气相对湿度(RH)在不同季节及全年水平上的相互关系,发现:在L〈20Klx、T〈30℃时,Pn与L正相关,L≈20klx时Pn达到最高,以后Pn基本不再随L升高而增加。T〉30℃以后Pn与T负相关。综合全年数据,在14klx〈L〈70klx、20℃〈T〈35℃和60%〈RH〈85%的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各因子向高低两侧变化均使Pn降低  相似文献   

4.
阮成江  李代琼 《沙棘》2007,20(4):6-9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月均值为11.64 CO2μmol/(m2·s);(2)沙棘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及CO2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7168~0.8745;沙棘光合速率与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达0.9925,且沙棘光合速率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月变化;(3)沙棘光合速率与植物因子(气孔导度及细胞间CO2浓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或细胞间CO2浓度增大,沙棘光合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复相关系数达0.9715和0.9708.这为分析沙棘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及沙棘最适生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不同温度(8、28、38℃)下香椿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以盆栽5月龄香椿幼苗为试材,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处理可提高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提高香椿幼苗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使香椿幼苗叶片组织加厚,叶片相对含水率(RWC)提升,并且提高了香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综上所述:喷施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适温下(28℃)香椿幼苗植株的生长,提高香椿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缓解作用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必需原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只有室外大气中CO22的1/3左右,因此影响大棚栽培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对温室大棚香椿进行CO2施肥,提高温室饱合点,降低光合补偿点,从而提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光合水分利用率,可使椿芽增产39.7%左右,并且芽嫩,叶厚,质量好,经济效益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5个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1 a生苗木进行光合响应测定和分析,研究香椿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UE)5个指标对光量子通量密度(PFD)的响应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值从大到小分别为重庆彭水种源、广西那坡种源、湖南凤凰种源、福建漳州种源、贵州独山种源.表观量子效率(AQY)变幅为0.041 ~0.052 μmol·mol-1,偏大,香椿的叶片在较弱光强下的光能转化率较高.光合补偿点(LCP)范围为19.483 ~33.594 μmol·m-2·s-1,光合饱和点(LSP)范围为318.25 ~513.586 μmol·m-2·s-1.重庆彭水种源适应性最强,广西那坡种源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其余3个种源对强、弱光适应性都较弱.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河南西峡、陕西安康等6个种源的香椿1 a生实生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光合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光合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光合较弱,缓慢增加,7月下旬达到最高峰,8月下旬出现低谷,9月下旬各种源光合速率又大幅增加,出现次高峰.单叶Pn日变化为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江苏南京和湖北随州种源最高峰出现在8:00,其他4个种源皆出现在上午10:00,次高峰皆出现在14:00,"午休"现象明显,受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双重调节.光合特征参数Pn、Tr、Gs、Ci和WUE的种源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能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10.
龟甲竹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以2年生龟甲竹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左右,约4.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18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93 μmol/(m2·s),光饱和点为812.58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3,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影响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大气湿度>叶温>气孔导度>光照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以国内不同产区的9个种源的香椿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对芽菜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测定了芽菜采摘后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光合特性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香椿芽菜的感官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济南、成都和泰安种源的芽菜品质较佳。(2)不同种源香椿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Fv/Fm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绿素相对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泰安、济南、栾川、旬阳4个种源的香椿生长速度最快;(3)芽菜采摘时的一些品质指标与芽菜采摘后植株的光合特性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不同种源香椿芽菜的感官品质与Vc含量、采摘后植株叶片的Fv/Fm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采摘后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采摘后植株叶片的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香椿造林中通过实施不同基肥的处理,对其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基肥第3年地(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0%~98%和42.8%~114.3%;第5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31%和48%~56%,施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效长的油桐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经济效益考虑,香椿芽矮林密植的初植密度,以每公顷6万株为宜,以后随着林龄的增长,逐年疏去自然枯死的植株和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植株,使每公顷矮林最终保持在1.5~2.25万株。如果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较稳定的矮化密植林,初植密度以每公顷1.5万株为宜。密植林的栽植,以每穴栽1株为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椿林分进行调查,井进行不同抚育方式、施肥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实行椿油(菜)间种是香椿幼林抚育的最佳方式;合理施肥显著促进林木生长,并以单施尿素4.5km/100m2或过磷酸钙7.5kg/100m2,15kg/100m2和22.5kg/100m2.以及混施尿素3kg/100m2加过磷酸钙15kg/100m2增多效果更为显著;若以培育香椿中小径级用材为目标,造林密度以1667~2615株/hm2为宜.并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香椿优化栽培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5.
蓝果树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CA-4型光合测定系统对蓝果树成熟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00和14:00左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暗呼吸日进程变化为明显的"单峰"曲线,在10:00时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呈"W"形变化趋势,早晚高,中午有一回升;气孔阻力早上随光强增加,气孔张开,气孔阻力下降,中午的高光强、高温、低湿环境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气孔阻力增大,以后随着光强的降低,气孔阻力下降,到14:00降到最低,此后随光强降低气孔阻力又开始增大。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叶面温度(T1)作逐步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影响蓝果树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AR、RH和Ca,蓝果树Pn与Ta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PAR和Ca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3株四川盆地不同地区的自然生长的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前8 a生长期内材积生长较慢,但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在随后的9 a到20 a生长期内,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且较为稳定,材积生长迅速。其中5 a~10 a是树高生长的速生期,5 a~20 a是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20 a之后的生长期,虽然材积仍在增长,但渐趋缓慢。本文还建立了香椿树胸径、树高和材积总生长量的回归模型,可为香椿木材定向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和香椿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设施大棚内以云南省宜良县3年生香椿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不同施肥处理对香椿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香椿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对香椿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叶面肥,其次是复合肥(液肥)施肥量,施肥间隔时间对香椿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设施大棚内香椿嫩芽产量影响最大的施肥处理为:每10 d对其施用叶面肥(0.2%尿素)和复合肥(液肥)(45 g/m2).该研究可为当地香椿设施栽培提供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