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再向“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转变,推动农业走上了以“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突显人力资源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路子,加快了浙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为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全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激励农民创业创新,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由省领导亲自创意的浙江农业吉尼斯创建活动自2007年初开始在农业、林业、水产等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业与农业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浙江农业的发展。浙江人多地少,现有耕地面积2387.6万亩,人均耕0.53亩,人均粮地仅0.34亩,土地资源的局限,迫使浙江农民“走出去”,向更广阔的空间要资源、要市场、要效益。“外拓农业”成为浙江农业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我市“一强五前”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结合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4.
胡承霖精神是服务“三农”的创业、创新、创造精神,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的主要内涵是面向“三农”,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把握胡承霖精神与“大别山道路”的内涵,必须走进“三农”,艰苦创业,人才植根江淮大地;立足“三农”,科学创新,研究做在田间地头;献身“三农”,不懈创造,实践成就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的推动,广东省发展“百千万工程”规划,各市、镇、县都相继开展各项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本文实地调研肇庆村集体的经济,发现肇庆在“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整体状态一般、经济收入单一、收入分配较低、资产经营模式传统、资源闲置率高、资产收益率偏低等主要问题。通过问卷、实证,探索肇庆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找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设浙江农业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区位特征、资源状况及社会基础,提出了世纪之交浙江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战略选择:实施四大战略,完善六大体系,建设农业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才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当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即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进而是文化知识——科技竞争的社会”,类似这样的理念已成为国民的共识。以人才与智力为支持的时代精神强化了当代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 knowledge- economy)的信念。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传播与应用。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省委省政府在农业全面进入“以工促农、在城带乡”新阶段,针对农业资源短缺,立足浙江特色优势,为引领浙江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确立新时期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选择。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台州已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极具区域特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带,这些产业带的发展,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产品供求结构的演变,农业产业带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巩固和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和社会和谐统一。宁海县的“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在“宁海县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福建省上杭县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经验,提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全面落实“三区一园”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将畜禽、蔬菜、果茶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互联网+”、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抓好项目和品牌建设,创新农业投入机制,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构建全方位的惠农体系措施,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上杭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相似文献   

12.
信阳茶文化旅游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仍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区域发展,整合现有资源,探索一条综合性、特色化、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支持的多方努力下,信阳茶文化旅游产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485-485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研究,2005年5月20日成立浙江林学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人口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所获得的精神成果。人口文化促进农村陈旧观念的改变,改变几千年的封建习俗;改造了旧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树立婚育新风:人口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促进经济发展,走脱贫致富之路:人口文化把家庭融入大社会中,提升人口文化软实力,推动着社会文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省委省政府在农业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针对农业资源短缺,立足浙江特色优势,为引领浙江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确立新时期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浙江要走在前列”指示的具体行动。确立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浙江农业发展的特点,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将使浙江农业发展的视野更宽阔、目标更明确、内涵更丰富、措施更有效,对浙江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推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科技特派员制度应运而生,它是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为着力解决“三农”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与农村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与农村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的矛盾等问题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飞地”抱团是浙江打造美丽乡村的新模式,是实现乡村消薄“造血”的新路径。“飞地”抱团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由存在经济水平差异的飞入地和飞出地联合发展,通过资金、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置换,政府的统一指导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薄弱村”发展难的困境。对浙江乡村“飞地”抱团的发展现状、主要模式进行了有力探索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与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利益结构调整、重构和稀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机制及组织形式发生着变革。当前,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释放农村资源的潜力,进行科技和制度创新,寻求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资源效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平衡,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由于独特的立体气候,使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山区农村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土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落后的山区经济一直阻碍着云南农业经济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农业生产设施和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山区条件逐步有所改善,但山区经济与坝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停滞不前、经济生活举步为艰的现象仍然严重,“三农”问题在整个云南农业发展中,仍处于矛盾的焦点,特别是冷凉山区农业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浙江余杭农林集团统筹该区国有农林场资产资源优势,以“做景、做地、做产业”和“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为工作思路,以现代设施农业、种子种苗产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和生态养生房地产为发展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