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磊 《食用菌》2000,22(1):15-15
目前,食用菌制种与栽培虽较广泛,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食用菌生产因素。为此,本人在总结自己和借鉴别人经验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较为新颖的制种与栽培方法。用麦粒苇筒制作菌种,其菌丝浓白、粗壮、萌发快,生产效率为其它方法的2~3倍,成品近100%。特别是生产金针菇、香菇、灵芝等食药用菌更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现将其生产工艺介绍如下:1备料及配方 ①原材料:选用新鲜无霉变饱满的小麦、棉子壳、石膏、钙镁磷肥、麦 、草木灰、过氧化钙、食盐、磷酸二氢钾、葡萄糖,直径1~2.5cm的苇筒。②配方:A.棉子壳7…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双孢蘑菇麦粒菌种受到了广大菇农欢迎,并已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麦粒营养丰富,呈粒状,播种方便,制作简易,适于大规模生产,菌丝浓密健壮,播种后发菌快,生命力强,不易衰老退化,用种量少,单位面积产量高.然而在制种过程中,如麦粒含水量掌握不好,杂菌污染率较高,成功率很低.经我们多年实践,认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麦粒菌种培养基以其营养丰富、播点多,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但其也存在着许多的弱点:①营养过于丰富,易引起杂菌感染,一般感杂率在 1 5%以上。②易出现 糊麦",即灭菌后麦粒破肚。③大量消耗粮食。而杂木屑作为下脚料,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但蘑菇是草腐菌,木屑中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可设想把小麦和杂木屑按一定的比例混和,加入适量的轻质钙,制作蘑菇菌种培养基。该课题 1 997年按木屑替代麦粒量从 1 %~1 0 0 %做 1 0个配方,以纯麦粒为对照,进行制种试验,结果随着木屑替代量增加到 4 0 %以后,接后菌种菌丝稀疏,走菌很慢,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王玉华 《食用菌》2005,27(1):25-25
蘑菇麦粒栽培种因其备料容易,可及时计划生产,菌种发菌能力强。播种量少,操作简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麦粒菌种生产成本和成品率各地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常常因添加物与麦粒浸水处理不当,造成菌种吐黄水或被腐烂性细菌感染,以致菌种质量和成品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等。为此笔者进行了蘑菇麦粒菌种添加物试验。  相似文献   

13.
平菇纯麦粒菌种易污染、积水、破裂发粘和老化。我们经过近3年的实验,改煮沸为浸泡,拌入稻麦草粉等添加剂,并在瓶底垫0.5cm厚的干料,用米糠、、棉籽壳、草粉作封口料,打孔接种,大大减少了制种难度,污染率小于5%。满瓶日数为原来的一半,最快为一周;菌种不积水,麦粒不破裂;制种成本降低10—15%。这种方法稍加改变和调整,可用于双孢蘑菇麦粒种的大规模生产。也可用于金针菇、黑木耳、黄背木耳、香菇、猴头等的麦粒菌种制作。  相似文献   

14.
付江习 《食用菌》1999,(2):14-14
在双孢菇栽培中,麦粒菌种较粪草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菌种萌发早,发菌快,播种方便,菌种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受到菇农的普遍欢迎,已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通过煮麦粒来增加麦粒含水量,常造成麦粒破肚或水过大过小,不易操作,制种成功率偏低.新法采用蒸麦粒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不足,制种成功率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如何保证塑料袋菌种的成品率张子峰(江西省赣州市食用菌开发职务公司341000)利用塑料袋制作栽培种,从整体上与用菌种瓶制作相比,具有运输方便、成本低、装料块、省工等几大优点。据了解,有些生产者,对塑料袋菌种的制作和管理还不太了解。为此我们对塑料袋制种...  相似文献   

17.
对用麦粒保藏黑木耳菌种进行活性试验,1981年保藏19株,1984年保藏11株。2006年4月对2批保藏菌种测活。结果表明:1981年保藏19株菌种有2株成活,1984年保藏11株菌种有9株成活。成活的菌种经再次转接培养,菌丝的生长状况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19.
柴美清  张勇  李毅 《食用菌》2012,34(5):16-17
小麦粒营养丰富、全面,用麦粒制作菌种取材方便,粒度大小均匀适中,菌丝易长入粒内,传代接种时,菌种受损伤少,且易分散均匀、转接率高、萌发快.麦粒是制作原种、栽培种极好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20.
平菇麦粒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细菌侵染后,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松散,生活力下降。用此菌种来栽培时,极易遭到真菌的侵染和危害。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一、发生症状平菇麦粒种培养基受到细菌侵染后,发生局部或全部腐烂。侵染较轻时,平菇菌丝可绕过被侵染部分而继续生长,如气温较低时,会有少部分菌丝长入侵染部分;侵染较重时,平菇菌丝生长受阻,导致整瓶菌种报废。一般在菌种培养的中后期发生侵染,在未长菌丝的中下部扩展蔓延。侵染初期,先在培养料与塑料袋(或玻璃瓶)的交界处产生大量水珠,然后麦粒变软而破裂,出现黄白色粘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被侵染的培养料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粘液,将袋打开会散发出酱臭气味。未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