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苹果的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苹果生产者非常重视苹果的外观质量,他们为了果面的充分着色,常常采取苹果采前摘叶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苹果的外观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苹果生产者非常重视苹果的外观质量,他们为了果面的充分着色,常常采取苹果采前摘叶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疏枝法 疏除树冠外围和果实附近的密生新枝,重点去除背上直立徒长枝和树冠外围多余的梢头枝,此法一次去叶量大,省工省时,不仅能促进果面着色良好,也有利于保留下来的叶片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单叶摘除法 就是将那些遮挡果面的叶片从叶柄处摘下,这是采前摘叶操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摘叶时,通常左手扶住果枝,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甲  相似文献   

5.
<正> 在苹果成熟、采收之前,有些品种,特别是元帅系各品种,由于果实内部乙烯含量增加,呼吸强度增高,果柄基部生理机能衰退,致使果柄产生离层而引起脱落。如不采取措施,在采收前15天内,累计落果率可达30%以上。 防止采前落果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在果实膨大期,适量施用复合肥,或氮、磷、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果实品质,增加收入,研究了套袋红富士苹果去袋后,采取摘叶、转果和覆反光膜3种方式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都明显提高了果实色泽,摘叶可减少叶片遮荫造成的果面绿斑,转果可缩小阴阳面色度反差,覆反光膜能明显增加树体透光率,促使果实不同部位着色均匀。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人工增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激素增色法 1.1在正常采收前10~30天,喷施750~1 000倍的乙烯利溶液.在乙烯利溶液中加入40~60毫克/公斤的萘乙酸(或萘乙酸钠盐),既可防止落果,同时喷药后的果实全红果和半红果明显增多,且果实含糖量增加.喷施乙烯利时应注意:处理树必须健壮,同时使果面充分着药.  相似文献   

8.
成熟期的南果梨色泽鲜艳、奇香诱人、果肉细腻、味美多汁、易溶于口,有“梨中之王”的美称。特别是带红晕的半红半黄或者全红色的南果梨,更增加了诱人的色彩,备受人们的青睐。即使果个大小相同,着色的比不着色的不但好销售,且每公斤售价高2~4元,因此,着色对提高南果梨的商品价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前落果的轻重,除与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外。还与树体营养状况、树势强弱、外界条件(如高温、干旱、雨量过多、光照不足、病虫为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檀根甲 《农家顾问》2010,(11):28-28
除内袋时间适当提前可明显提高单果质量、果皮花青苷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与果实采前18天除内袋处理相比,果实采前24天除内袋处理的单果质量、果皮着色面积和花青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0.98%、28.15%和13.44%,但除内袋时间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原因分析苹果采前落果的程度与气温、树势和果实负载量有密切关系。收获前持续高温、土壤极度干旱、树体氮素含量过高、植株体内生长素含量降低、留果太多及病虫侵害等原因均可造成苹果采前落果。  相似文献   

15.
抓好苹果果实摘袋前后的管理工作,是实现苹果丰产、优质、高效的重要环节,应做好修剪、摘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撤反光膜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管理技术的介绍,为果农实现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猕猴桃起源于我国,为当今果品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后起之秀。其果实营养丰富,特别是Vc含量居各种果品前列,仅次于大枣,并富含VB、VD、矿物质营养等,果肉呈莹绿色,风味独特,被誉为“营养佳果”。 生产上,加强猕猴桃园的采前与摘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加强苹果摘袋前后的管理,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增加好果率,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1 喷施营养元素凡是套袋的苹果,都存在糖度下降、口味变淡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应在9月初至9月下旬叶片喷布2~3次营养液.通常情况下以磷酸二氢钾或6%草木灰浸出液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一、时间:一般果实采收前15~20天摘袋.晚熟品种可晚摘3~5天,早、中熟品种应早摘3~5天。如摘袋太早,易使果面粗糙.且着色暗红而不艳,并易发生日灼和轮纹病。如摘袋太晚.果实含糖量低,味淡.不易着色。且采收后易褪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