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刚毛藻(Cladophora sp.)凭借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异常增殖现象在淡水和海洋浅水区普遍存在。探讨了不同配置、不同提取方式及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浸提液对刚毛藻生长及光合系统的影响,以期为刚毛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银杏叶、柳树叶及两种落叶复配后的水提液均能对刚毛藻的生长表现出极显著抑制效果,其中银杏叶水提液的抑藻效果最好,96 h时的生长抑制率可达66.65 %。此外,银杏叶水提液对刚毛藻的光合系统也产生了较高的抑制作用,96 h时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 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及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的抑制率分别达96.69 %、99.22 %和78.06 %。不同提取剂对银杏叶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乙醇浸提液和丙酮浸提液对刚毛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氯仿及水浸提液,其中银杏叶乙醇浸提液对刚毛藻光合系统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时Fv/Fm、Yield及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值抑制率均可达99 %。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梯度银杏叶乙醇浸提液抑藻效果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与抑藻效果存在正相关,3.00 g/L和6.00 g/L质量浓度组对刚毛藻有显著的抑制效果(P<0.05),6.00 g/L质量浓度组96 h时的Fv/Fm、Yield、α值抑制率分别达到99.87 %、100 %和100 %。综上所述,以植物落叶为原料研制针对刚毛藻的抑藻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浓度(1、5、10、15、20 mg/L)的邻二氯苯(1,2-DCB)、间二氯苯(1,3-DCB)、对二氯苯(1,4-DCB)对刚毛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氯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刚毛藻的生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二氯苯浓度较低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增大,POD酶活性、MDA含量减少,表明低浓度的二氯苯可以促进刚毛藻的生长;当二氯苯浓度较高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减小,POD酶活性、MDA含量增大,表明高浓度的二氯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刚毛藻对1,2-DCB和1,4-DCB的耐受力相同,可在浓度低于10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刚毛藻对1,3-DCB的耐受力最强,可在浓度低于15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金属Pb2+对刚毛藻的损害情况以及刚毛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方法]将刚毛藻置于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17.5、20.0 mg/L)重金属Pb2+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10 d,测定分析刚毛藻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刚毛藻体内重金属Pb2+的含量。[结果]随着重金属Pb2+浓度的增大,刚毛藻体内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最终维持在0.30 mg/mg左右,Ca/Cb比值逐渐减小最终维持在0.30左右,重金属Pb2+对叶绿素a的损害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对叶绿素a的损害作用要大于对叶绿素b的损害作用。重金属Pb2+浓度在0~20 mg/L时,刚毛藻体内的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最大值为20.44μmol/g,表明重金属Pb2+对刚毛藻的毒害作用在逐渐增大。随着重金属Pb2+浓度的增加,刚毛藻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最终维持在1.10 mg/g。推测刚毛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分为两个阶段,即快速吸附阶段和缓慢吸附阶段。[结论]刚毛藻对重金属Pb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及耐受性,可以用于控制并修复水体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Pb2+和pH胁迫下,研究了水杨酸(SA)对淡水中绿藻门刚毛藻吸附Pb2+能力及其对刚毛藻生理指标的影响。将经过SA(1.5 mmol/L)处理过的生长状况类似的刚毛藻和未处理过的刚毛藻分别放入到不同Pb2+浓度(0.5、1.0、1.5、2.0、2.5 mg/L)和不同pH梯度(3、4、5、6、7)下处理,测量Pb2+的吸附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Pb2+浓度为2.5 mg/L和不同pH梯度下,外源SA可增强刚毛藻吸附Pb2+的能力;在不同Pb2+浓度下,外源SA可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程度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量,增加脯氨酸含量;在不同pH梯度下,外源SA可以缩小叶绿素的波动范围,降低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速率,增加脯氨酸含量。说明外源SA增强了刚毛藻在较高Pb2+浓度和不同pH梯度下对Pb2+的吸附效率,缓解了Pb2+和pH对刚毛藻的胁迫伤害,增强了对刚毛藻质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刚毛藻放在不同Fe3+浓度人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N/P、不同Fe3+浓度对刚毛藻增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Fe3+浓度在藻类生长过程中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N/P为40、含0.6 mg/L Fe3+的培养基中,刚毛藻生长9d,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Pb2+和pH胁迫下,研究了水杨酸(SA)对淡水中绿藻门刚毛藻吸附Pb2+能力及其对刚毛藻生理指标的影响.将经过SA(1.5 mmol/L)处理过的生长状况类似的刚毛藻和末处理过的刚毛藻分别放人到不同Pb2+浓度(0.5、1.0、1.5、2.0、2.5 mg/L)和不同pH梯度(3、4、5、6、7)下处理,测量Pb2+的吸附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Pb2+浓度为2.5 mg/L和不同pH梯度下,外源SA可增强刚毛藻吸附Pb2+的能力;在不同Pb2+浓度下,外源SA可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程度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量,增加脯氨酸含量;存不同pH梯度下,外源SA可以缩小叶绿素的波动范围,降低丙二醛含量的增加速率,增加脯氨酸含量.说明外源SA增强了刚毛藻在较高Ph2+浓度和不同pH梯度下对Pb2+的吸附效率,缓解了Pb2+和pH对刚毛藻的胁迫伤害,增强了对刚毛藻质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自制油酸甲酯助剂对3种大豆田常用除草剂稀禾啶、三氟羧草醚、精喹禾灵防除杂草的增效作用,并测定了该助剂分别与3种除草剂混用后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测定表明,油酸甲酯助剂对供试3种除草剂的药效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对稀禾啶和三氟羧草醚药效的增效作用大于对精喹禾灵的增效作用;供试除草剂在低剂量使用时对其增效作用更明显。油酸甲酯助剂分别与供试3种除草剂混用后对大豆苗期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与稀禾啶混用安全性最高,精喹禾灵次之,三氟羧草醚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到塔胞藻的选择标记,研究塔胞藻对7种常见抗生素(氯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zeocin、G-41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对塔胞藻的生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抑制作用不明显;zeocin作用4d后,对塔胞藻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G-418在高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甚至能杀死藻细胞;氯霉素对塔胞藻的抑制作用最强,在低浓度的时候能完全抑制塔胞藻的生长.因此,氯霉素、zeocin、G-418可用于塔胞藻基因工程的筛选试剂,3种抗生素分别对应的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le(zeocin抗性基因)、NTP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可作为塔胞藻遗传转化的阳性筛选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沿岸采集到的团集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细毛横丝藻(Acrochaete leptochaete)、石莼(Ulva reticulata)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采用18S rRNA通用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这4种绿藻的基因组中扩增到各自的18S rRNA基因序列,并测序。与Genebank中已收录的6种绿藻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10种绿藻的18S rRNA基因长度为727 bp,变异位点为266个,保守位点为453个。刚毛藻目与蕨藻目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76;刚毛藻属内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10。采用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细毛横丝藻、葡枝横丝藻、石莼、礁膜、羽状尾孢藻和皱溪菜聚为一支;团集刚毛藻与扭曲刚毛藻单独聚为一支;长茎葡萄蕨藻与总状蕨藻聚为一支。说明18S rRNA序列可以作为大型绿藻系统发育研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4%甲氧咪草烟水剂对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对水生植物的毒性效应,为甲氧咪草烟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以穗状狐尾藻为对象,研究4%甲氧咪草烟水剂0.12 mg/L、0.25 mg/L、0.50 mg/L、1.0 mg/L、2.0mg/L、4.0mg/L、8.0mg/L对穗状狐尾藻总长、鲜重及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4%甲氧咪草烟水剂对穗状狐尾藻总长、鲜重、干重的14d平均特定生长抑制50%时的浓度(14d-ErC50)分别为1.24 mg/L、1.44mg/L和2.22mg/L。4%甲氧咪草烟水剂对穗状狐尾藻总长、鲜重、干重的生长抑制在低浓度时表现出刺激作用,其中对总长的刺激作用较鲜重和干重明显,高浓度时对总长、鲜重、干重的抑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4%甲氧咪草烟水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y,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adjuvants application in herbicides were briefly reviewed. Adjuvant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activator adjuvants and utility adjuvants. The former directly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a herbicide through increasement of herbicide absorption, spreading, cuticular penetration, rainfastness and retention enhancement, and photodegradation of the herbicide can also be decreased. And the latter is utilized for improving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behavior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erbicides and reducing or minimizing unwanted side effects o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助剂对氟磺胺草醚药液性状及除草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药液表面张力、黏度、叶片最大持留量和干燥时间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Quad7、Scoil、非离子助进剂和晶富娃四种喷雾助剂的不同添加量对氟磺胺草醚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助剂对氟磺胺草醚除草活性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助剂都能够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提高黏度、延长干燥时间、增加药液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但不同助剂对药液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非离子助进剂和Quad7对药液表面张力的降低幅度较大,达到了24.55%和24.23%;Scoil和晶富娃对药液的黏度、最大持留量和干燥时间提高幅度高于其他助剂。四种助剂均可以增加氟磺胺草醚的除草活性,其中以助剂Scoil增效作用最大,其次为Quad7和非离子型助进剂,晶富娃的增效作用最小。同种助剂不同添加量对氟磺胺草醚的增效作用存在差异,1.0%(V/V)的Scoil、0.5%(V/V)的Quad7、0.25%(V/V)的非离子助进剂和1.0%(V/V)的晶富娃的增效作用分别为27.9%、25.2%、20.4%和13.3%。  相似文献   

13.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在土壤中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法、盆栽法,研究了噻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及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同时,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对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该类除草剂ED10 以上剂量对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叶面积有明显的影响;苯磺隆、噻磺隆和苄嘧磺隆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6d、6 .3d、15 .4d。在推荐剂量下,只有苄嘧磺隆会对后茬玉米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14.
施用常量和过量的绿麦隆、百草敌和虎威于免耕的旱地黄棕壤表面,研究其对土壤生态系统中 CO_2释放量、酶活性及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土壤呼吸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百草敌>虎威>绿麦隆,浓度愈大,抑制愈强;对不同土壤酶的抑制为: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土壤中 NH_4~+-N和 NO_3~--N 的总量因使用除草剂而增加,并与施用量呈正相关,只有过量的百草敌和虎威会抑制硝化作用。覆盖免耕能减弱绿麦隆对土壤呼吸强度、转化酶、脲酶活性和硝化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添加助剂对精喹禾灵EC防除棉田禾本科杂草的增效作用,为除草剂减量施用和科学除草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在除草剂常规用量、减量20%和减量40%基础上添加助剂,比较精喹禾灵EC对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盆栽试验中,在推荐的常量用药水平下添加助剂Foxy SG和Fieldor Max EC,精喹禾灵EC对马唐和牛筋草2种禾本科杂草防效提高1.75%~5.78%,精喹禾灵EC减量20%和40%,2种助剂对防效的增效幅度分别为7.95%~10.54%和21.62%~41.63%,Fieldor Max EC的增效作用显著优于Foxy SG,精喹禾灵EC减量40%后添加Fieldor Max EC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与常量用药防效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中,2种助剂对精喹禾灵EC的减量增效作用与盆栽试验结果相符,常量用药水平下添加Foxy SG和Fieldor Max EC,精喹禾灵EC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提高0.83%~4.19%,精喹禾灵EC减量20%和40%,2种助剂对防效的增效幅度分别为1.08%~8.68%和12.06%~37.74%,Fieldor Max EC的增效作用显著优于Foxy SG,精喹禾灵EC减量40%后添加Fieldor Max EC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与常量用药株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Foxy SG和Fieldor Max EC 2种助剂,对棉田常用的选择性除草剂精喹禾灵EC除草活性有明显提高,减少除草剂使用量后加入助剂可解决防效降低问题,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加入高效助剂是实现除草剂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两种激素型除草剂对大白菜芽根生长及叶片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对大白菜的芽根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的生长,二氯喹啉酸的LC50值为103.723 0μg·mL-1,二甲四氯为0.249 9 μg·mL-1,两者的LC50值表明,对大白菜的生长二氯喹啉酸比二甲四氯更安全;两种除草剂对大白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处理浓度间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残效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特点,从降低除草剂用量、加速除草剂降解、敏感作物解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控制该类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危害。降低长残效除草剂用量的方法有:添加增效剂,在本试验中采用SDP,在甲磺隆低剂量情况下可以明显提高除草效果达20%以上;与其它除草剂品种混配,如二甲四氯、苯磺隆、噻磺隆、异丙隆等,以提高药效,降低用量。适当的农作措施,如增加小麦密度、使用分蘖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控制晚春杂草的发生。加速除草剂降解的措施有小麦秋季用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效,降低用量,还可以增加除草剂的降解时间;增加浇水次数或晚浇水,可以加速除草剂的淋溶。使用保护剂萘酐拌种和赤霉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调节剂苗后缓解药害等措施,可以减轻药害。  相似文献   

18.
“敌稗 快杀稗”和“敌稗 快杀稗 苯达松”两种混剂在不同时期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分蘖率、断根发根力有显著影响,除草混剂最佳施用时期为2.5~3.0叶期.综合考虑药效和成本,推荐在秧田期使用敌稗(2.5kg/hm^2) 快杀稗(150g/hm^2)的混剂处理,其防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5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混凝、活性炭吸附、氯化消毒3个主要的饮用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去除情况.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0%的磺酰脲除草剂可通过混凝沉降过程去除;活性炭吸附较为有效,对这些农药的去除率可达50%~70%,但是仍不能达到完全去除;加氯消毒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去除率最高,但是这一过程生成了结构稳定的产物,它们和磺酰脲分子中的杂环结构相关,可能具有毒性.总之,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去除非常有限.该研究结果为全面、准确评价这类农药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可能暴露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作用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甲磺隆、绿磺隆、甲嘧磺隆、烟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噻磺隆等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它们的吸附等温线,评价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手段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腐植酸对8种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作用较强,其吸附强弱依次为氯嘧磺隆>苄嘧磺隆>绿磺隆>噻磺隆>甲磺隆>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甲嘧磺隆。吸附与pH值呈负相关,低pH环境中吸附量显著增加;吸附随溶液离子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FT-IR的实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对磺酰脲除草剂的吸附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推测可能是磺酰脲脲桥上酰氨基的氢与腐植酸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均三氮苯环上的氮原子与腐植酸羟基上的氢原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