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饥饿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取大黄鱼幼鱼540尾,体重均值为(40.80±3.40)g,分组进行为期0 d(S0)、4 d(S4)、8 d(S8)、12 d(S12)、16 d(S16)、20 d(S20)的饥饿处理,测定背部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测定的大黄鱼背肌的16种氨基酸中,蛋氨酸含量在不同饥饿处理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持续8 d其含量达到最小(0.48%±0.12%),16 d时达到最高(1.62%±0.23%);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表现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6 d时达到最高,20 d时明显降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上述15种氨基酸一致。在不同饥饿处理组的大黄鱼背肌中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S8组达到最大,为30.90%±0.2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有处理组均稍大于对照组(S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在S12组时达到最低,其值为31.87%±0.65%。由上可知,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改变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从而较好地改善大黄鱼的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养殖银鲳幼鱼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比较了野生与养殖银鲳幼鱼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银鲳鱼体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组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中均以赖氨酸含量最高,并且四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养殖银鲳鱼体中脯氨酸含量较野生银鲳明显升高(变异系数为11.16%),但丝氨酸、酪氨酸及八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均较野生银鲳低。养殖银鲳氨基酸总量(54.17 g/100 g干物质)与必需氨基酸总量(27.16 g/100 g干物质)均分别低于野生银鲳鱼体中的氨基酸总量(57.92 g/100 g干物质)与必需氨基酸的总量(30.04 g/100 g干物质),变异系数分别为4.74%与7.13%;而呈味氨基酸总量与野生银鲳相比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仅为2.66%。养殖银鲳与野生银鲳鱼体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均较高,分别为50.14%与51.87%。此外,养殖与野生银鲳鱼体中的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DAA/TAA)的比值同样较高,分别为37.92%与36.82%。  相似文献   

3.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3 d(S3)、饥饿6 d(S6)、饥饿9 d(S9)和饥饿12 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 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 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 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4.
利用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银鲳幼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肝脏脂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新鲜鱼肉糜)、饲料2(新鲜鱼肉糜+饲料)、饲料3(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4(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试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g,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银鲳的增重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增重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4组的增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饲料2、3组的增重率(P<0.05)。饲料系数以饲料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3组饲料组;饲料2、3、4组饲料系数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1组肝脂酶与总脂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它3组饲料组(P<0.05),但饲料2、3、4组间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饲料1组最低、饲料4组最高;饲料1、2、3组间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饲料4组CAT活性显著高于饲料1组的CAT活性(P<0.05)。分析结果表明,单纯利用鱼肉糜作为饲料不利于银鲳的生长;饲料中添加桡足类不但有助于促进银鲳的生长,也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 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管角螺(Hemifusus tuba)、棘角螺(Hemifusus kawamurai)和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79.86%)、方斑东风螺(66.45%)、管角螺(56.94%)和棘角螺(64.42%);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7.50%;8种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38.49%,占氨基酸总量的46.94%。细角螺肌肉中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65.25%,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4.7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0.53,低于方斑东风螺(1.15)、管角螺(1.13)和棘角螺(0.69),高于鲐鱼(0.37)。结果表明,细角螺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物蛋白与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88±0.72 g的银鲳幼鱼分别在30、60 ind/m3和90 ind/m3的密度条件下饲养40 d,测定幼鱼四种消化酶的时空变化,并比较了40 d后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中密度组幼鱼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35.19±10.23)%和(4.03±0.10)%,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而与高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20 d后低、高密度组增重幅度均低于中密度组。(2)40 d后,低密度组幼鱼胰蛋白酶活性下降到了116.32 U/mg,仅为初始水平的36.7%。但胃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升高,达到18.65 U/mg,是初始水平的2.5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中密度组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在40 d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高密度组银鲳消化酶活性受到了明显的胁迫影响,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变化。综上所述,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对银鲳产生胁迫作用,影响银鲳消化酶活性;过低的养殖密度也会对银...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相似文献   

8.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鲫是采用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国内首次人工合成的集观赏与食用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因该鱼全身墨黑,故名乌龙鲫。为了探讨其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我们对乌龙鲫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为乌龙鲫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乌龙鲫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国标生化方法对乌龙鲫的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龙鲫肌肉(鲜样)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18.8%、3.3%、75.3%和1.13%;含有18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7.7%(鲜味),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7.48%(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2.46%,4种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6.3%,占氨基酸总量的35.59%;另外还富含钙、铁、锌、钾、镁、硒和铜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同时还检测到以C18、C20、C22三个系列脂肪酸的1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02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6.975%,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8.27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8.703%。说明乌龙鲫是一个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1.
银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在舟山海域银鲳繁殖季节(4~5月),随流刺网和张网捕鱼船出海,捕捞性腺成熟的银鲳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运回岸上在孵化桶中继续孵化,得到初孵仔鱼并移入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在水温19.0~24.0℃、盐度25.0~28.0的人工育苗条件下培育苗种。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孵化后3 d仔鱼开始开口摄食。银鲳初孵仔鱼~12日龄为仔鱼期,13~40日龄为稚鱼期,41日龄起转为幼鱼期。经50 d培育,获得20~27 mm叉长的银鲳幼鱼。育苗成活率为5%~14%。  相似文献   

12.
银鲳亲鱼不同组织的氨基酸及其随性腺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海捕银鲳亲鱼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的氨基酸,并分析了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雄性V期亲鱼精巢中的牛磺酸含量最高(27.8mg/g),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而雄性V期亲鱼氨基酸总量在肌肉中最高(631.4 mg/g),其次是精巢(544.8 mg/g)和肝脏(468.0 mg/g)组织。雌性亲鱼肝脏中的牛磺酸含量(13.7 mg/g)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组织。在卵巢从III期发育到V期过程中,雌性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在V期下降显著,而卵巢氨基酸总量维持稳定。在总氨基酸的组成上,肌肉中含量高的氨基酸为Glu,Lys, Asp,Leu和Arg;肝脏中含量高的为Glu,Lys, Asp,Val和Leu;精巢中含量高为Glu,Asp, Lys, Arg和Val;卵巢含量高中为Glu,Lys,Leu,Val和Asp。性别和性腺发育阶段对亲鱼肌肉总氨基酸组成无影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III 、IV和 V期卵巢中的含量分别为17.7 mg/g ,41.5 mg/g和29.6 mg/g,且其组成随性腺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varying dietary levels of decosahexaenoic acid (DHA) on growth performance,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whole body fatty acid profiles of juvenile silver pomfret, Pampus argenteus.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 (30.55 ± 0.08 g)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5.2%, 9.31% and 13.38% DHA (% of total fatty acids) or 0.85%, 1.52% and 2.18% DHA on dry diet weight for diet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Survival was not affected by dietary DHA level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parameters of fish fed diets 2 and 3 were significantly (< 0.05) higher than those fed diet 1, although these parameters in diets 2 and 3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 > 0.05). Whole body lipid and fatty acid profiles were influenced by dietary DHA levels. Significantly higher n‐3 fatty acids particularly DHA, DHA:EPA(eicosapentaenoic acid) ratios and n‐3:n‐6 ratios were observed in fish fed diets 2 and 3 compared to those fed diet 1.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igher whole body DHA:EPA (2.31, 2.29) ratios and n‐3:n‐6 ratios (2.17, 2.12) observed in fish fed diets 2 and 3, respectively, suggests that silver pomfret juveniles have a higher requirement for n‐3 fatty acids, notably DHA for optimum growth and survival.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学与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养殖与野生银鲳(Pampus argenteus)精巢结构、细胞形态、发育过程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银鲳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生殖细胞可划分为5类;精巢发育与其他海水鱼类一样,可划分为6个时期。通过实验得知,养殖银鲳个体普遍小于野生银鲳的个体,且同等大小个体的养殖银鲳的精巢发育也不如野生银鲳精巢饱满,推测可能由于营养和环境温度的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分析了相同规格银鲳与翎鲳幼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结果显示,银鲳与翎鲳肌肉中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91、2.77 g/100 g湿物质,色氨酸含量最低,分别为0.17、0.18 g/100 g湿物质;银鲳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8、9.32与6.84 g/100 g湿物质,翎鲳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25、8.80与6.60 g/100 g湿物质;银鲳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为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6.02∶3.12∶5.66∶9.45∶4.33∶4.50∶2.56∶11.15∶7.06∶1.00,翎鲳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5.64∶2.42∶5.18∶8.74∶4.12∶4.13∶2.46∶10.28∶6.65∶1.00。统计分析表明,银鲳与翎鲳间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饲养密度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5.33±0.07 g)增重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饲养密度,分别为5、10、15、25 ind.m-3,依次编为D1、D2、D3、D4组,实验周期为60 d。研究结果显示,饲养密度对银鲳幼鱼的增重率具有显著性影响,4组密度组中以D3组银鲳的增重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密度组(P<0.05)。最高密度组(D4组)的增重率与D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D1组(P<0.05)。4组密度组间银鲳胃蛋白酶活性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在不同密度组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且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密度组(P<0.05)。D3和D4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D1和D2组(P<0.05)。综合分析可知,饲养密度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增重率与消化酶活性,本实验条件下的适宜饲养密度范围内(15 ind.m-3左右),银鲳幼鱼具有较好的生长速度及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低盐胁迫对银鲳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尹飞  彭士明  孙鹏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0,32(2):160-165
通过逐级降低水体盐度的方法,将银鲳幼鱼分别在盐度25、20、15和10的条件下饲养至120 h,检测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点银鲳幼鱼肠道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淀粉酶的活力呈升高的变化趋势(P0.05);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不同,胰蛋白酶的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呈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说明盐度降低会对银鲳幼鱼肠道的消化酶产生激活作用,从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达到补充机体所损失的能量的目的。但对于不同种酶,激活的顺序和程度却不尽相同,甚至当超出一定的耐受范围后,酶活力反而被抑制。在本研究中,随着盐度的下降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脂类物质首先被大量消耗,然后是淀粉类物质,而蛋白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在雨季来临之前,提高脂类和淀粉类物质的投喂量,将有助于提高幼体对低盐度的耐受性及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渤海银鲳成熟卵巢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代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银鲳卵巢组织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卵巢水分平均含量为68.83%,蛋白质平均含量15.45%,脂肪平均含量12.37%,灰分平均含量1.21%,糖类(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1.82%;卵巢组织的17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次之,赖氨酸居于第三位;卵巢脂质中的主要脂肪酸排列顺序如下:C18∶1(n9&7)>C16∶0>C22∶6n3>C16∶1n7>C20∶5n3,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18.95%~25.28%,单烯酸(MUFA)占24.67%~31.8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19.72%~24.26%,EPA和DHA之和占16.27%~20.08%。  相似文献   

19.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