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粮食主销区视角的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政府要求主销区也要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作为我国第二大主销区的浙江,耕地利用模式唯有向集约用地方向转变。本文从耕地复种指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分析入手,分析了浙江耕地利用集约度与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浙江耕地集约利用度和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处于下降状态,耕地自然本底条件是影响浙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本因素,而农业比较收益低是浙江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应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省级财政对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农民粮食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金融危机和全球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中国耕地面积已逼近仅够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18亿亩"红线"。本文采用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从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研究山东省耕地利用模式区域特征。结果显示:新时期山东耕地利用模式属于集约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且从西至中呈逐渐递减特征;属于粗放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山东的中部。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适时进行制度创新,激励粮农通过技术进步和合理的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面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耕地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等挑战,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是“三农”工作的一条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耕地和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文章主要介绍了河南省安阳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主线,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以小麦、玉米套种为主体作物,间作大蒜、西瓜、黄瓜、大白菜等多元间套复种模式,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既稳定了粮食作物面积,又发展了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做到了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两不误、两兼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总结了不同作物间作套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对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宗方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93-1799,1810
[目的]以河南省为例探讨粮食作物的育种方向。[方法]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的基础,而正确的育种方向对选育优良品种至关重要。根据河南省省情和粮食生产实际需要,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粮食作物育种的方向。[结果]在河南省粮食总产增长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粮食单产的增长,而且主要是由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灾害频繁,抗灾能力不强;化肥投入过量,物质转化效率下降,并且加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和分布不平衡;作物育种过程中重视产量性状,忽视相关性状;种质资源狭窄,导致主导品种单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种粮人数减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性、高效性、适应性、抗逆性、专用性和安全性的作物育种方向。通过育种方向的调整,提高粮食作物育种水平,培育优良品种,实现粮食生产的土地集约利用,物质集约节本,劳动集约替代,环境集约减损,技术集约高效,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粮食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应对耕地数量减少和面对经济危机解决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基于非参数方法通过构建双产出模型,在对山东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其历时特征和小麦生产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1996年以来先是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规模效率.此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在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同时,适时进行制度创新,激励粮农通过技术进步和合理的投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新常态与转变粮食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投入和资源环境代价,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成本、高污染与低效率、低效益的"四高两低"现象。粮食生产受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人均水土资源少,而且区域分布与资源环境条件不匹配。粮食生产进入新常态,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粮食生产处于减速换挡期,粮食产量处于大幅波动期,粮食政策处于保障力度加大期。转换粮食生产方式,必须走数量质量兼顾、效率效益双升、低碳绿色和稳定持续的粮食发展道路。培育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节肥等资源节约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土地集约利用、物质集约节本、环境集约减损、技术集约高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现代农业科技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技术、土地平整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指出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浙江统计年鉴等资料,分析浙江省自1978年以来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态势.针对耕地资源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产能低下等问题,提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体系: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如粮油、蔬菜、畜禽生产等规划一定面积建立农业功能区,进行重点建设;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农作制度等技术替代途径,提高耕地集约水平;最后提出了保护和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DEA三阶段模型,对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的环境变量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作用不同。将测算出来的粮食生产效率与耕地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粮食生产效率与耕地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耕地质量越好的地区,生产效率越高;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与耕地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粮食生产规模效率与耕地质量关系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了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对环境变量采取"利用正向,抑制负向"的原则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发挥耕地质量的宝贵优势和重视纯技术效率对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三阶段模型,对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的环境变量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作用不同。将测算出来的粮食生产效率与耕地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粮食生产效率与耕地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耕地质量越好的地区,生产效率越高;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与耕地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粮食生产规模效率与耕地质量关系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了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对环境变量采取"利用正向,抑制负向"的原则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发挥耕地质量的宝贵优势和重视纯技术效率对粮食生产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227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农户总体认为近年来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减少的耕地主要作为建设用地使用;(2)农户对耕地价值及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同一政策以及同一类型农户对不同政策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类型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均较高;(4)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差异受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年限、家庭收入、信息获取途径以及宣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当农户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其自身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认知程度与耕地保护政策目标相一致时,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便会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实现耕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标兵县是国家产粮大县的精华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体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择粮食主产区山东省6个粮食生产标兵县、378个粮农成本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标兵县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变化趋势,得出了研究结论,并探讨了政策指向,即未来中央政府粮食生产激励政策的重点应转向产粮大县,激励产粮大县农民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普及良种,提高灌溉水平,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充分挖掘要素生产力,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补贴力度与效率,在产粮大县实施更为严厉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性与恒久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对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近年来,农民非法利用耕地问题日益严重,致使不少耕地被破坏、流失严重。该文对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农民非法利用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农户问卷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探沂镇、南通市开屏村、江苏省南京市锁石村3地农户福祉进行评估,分别研究以经济、生态和政策为主导驱动力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力主导的土地利用转变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路径影响农民的福祉。经济为主要驱动力时,农户收入的提高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耕地减少带来的严重粮食安全问题;政策为主要驱动力时,农村整体环境质量改善,但是经济发展疲乏与不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带来农户福祉的降低;生态为主要驱动力时,当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粮食主产区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简述了福建省的粮食生产、供需平衡情况,指出了耕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差、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规模化经营推广受阻、种粮成本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自给率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提出了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1)坚守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2)依靠高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3)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激励机制;(4)转变发展思路,确保粮源供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辅线,重点回顾了近百余年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程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分析的4个纬度,即农民生计、土地制度、农业科技、政策管理。认为重粮重农不轻工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发展农业科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5个要素。最后指出应树立包括数量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在内的广义粮食安全观,系统地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结构访谈与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晋西北的耕地利用状况,调查了位于晋西北宁武县5个村农户的具体的种植业状况,并从自然、经济、社会、政策、技术5个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状况形成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目前在晋西北范围内的这5个村的耕地利用状况是不可持续的,但仍保留有一些优良的传统农作方式。②自然条件差是研究区耕地利用状况产生的客观因素,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是直接原因;社会因素包括农村家庭开支加大、耕地细碎化等;政策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仍不够,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耕地流转及监管不完善等;技术因素是基层农技服务工作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9.
耕地提质改造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介绍有关耕地提质改造潜力测算与评价工作的流程。在调查现状耕地的潜力情况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耕地占补平衡需求,进一步落实耕地提质改造的规模和分布,为科学、合理地实现新兴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是一项协调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是否有助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