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胚液中蛋白质动态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DS—PAGE对9,11,13,15,17日龄罗曼鸡胚尿囊液、羊水、房水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鸡胚尿囊液中蛋白组分较少,含量低,不同日龄样品中组分基本一致。9日龄鸡胚羊水中含蛋白质极少,随日龄的增大,羊水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呈递增趋势,13日龄后,羊水中蛋白质含量剧增;眼房水中蛋白质组分丰富,蛋白含量有随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鸡胚尿囊液量与种毒接种日龄及接种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55-656
选择9、10、11日龄非免疫的罗曼蛋鸡胚各180个,随机分成9组,每组60个,分别接种NDVLasota种毒液0.05、0.10、0.20ml/个于鸡胚尿囊腔中。试验结果表明:所采收的尿囊液量与不同的接种剂量及接种日龄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日龄的广西黄鸡胚蛋的卵白、卵黄,胚胎中粗蛋白,尿囊液中的尿素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前期卵黄、卵白中蛋白质含量稳定,卵白中蛋白质在孵化的第9和12天胚龄含量较高,之后极显著下降。卵黄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胚胎中的粗蛋白含量从9~12d胚龄显著降低;尿囊液中尿素氮的含量在12~21d胚龄迅速增加,21d胚龄达到最高水平。说明蛋白在中期转移最多,后期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分离和测定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孵化6天的羊水,在凝肥柱上未出现蛋白质谱带,孵化11天的羊水中出现9条蛋白质谱带,孵化15天的羊水中出现11条蛋白质谱带,井证明蛋白质含量最高。结果还表明,鸡胚羊水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随着孵化时间不同而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主要以NDV弱毒株为实验对象探讨了几种培养因素对鸡胚尿囊液收量和血凝效价的影响。实验选择9、10、11日龄非免疫鸡胚以三个接种剂量分别接种NDVLasota株病毒液于鸡胚尿囊腔中。实验结果表明选用10日龄鸡胚接种,接种剂量为0.1ml/枚时获得尿囊液量和血凝效价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鸡胚在E3(E3指胚胎发育到第3天)至E4前肠背胰芽的背系膜中出现一突起,即脾芽的间充质原基。E8脾呈椭圆形,位于胃芽左侧,在脾索内网状细胞的网眼间含有许多成血细胞和少量的成髓细胞。E10脾索中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球形和梭形颗粒,成淋巴细胞内含有明显的线粒体及内质网。E16脾实质内中央动脉分支明显,白髓和红髓相互交错。脾索及脾窦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内含有天青颗粒。E18至E21脾的白髓与红髓间分界明显,椭球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7.
将48枚种蛋随机分为4组,孵育5d,然后把含有不同剂量的麦考酚酸(MPA)的滤纸圆片置于鸡胚尿囊膜(CAM)上。继续孵育48h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AM血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8、4、2μg/egg剂量的MPA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AM的血管生成,并呈正相关。为MPA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孵化期间鸡胚及蛋内营养物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孵化期蛋内营养物质作为鸡胚良好生长发育的前提和基础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孵化期间鸡胚和蛋内的钙、磷、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分别在蛋黄、蛋白和胚胎中含量的变化进行了阐述,为胚胎发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讨肥大细胞(MC)在鸡胚免疫器官中的作用,并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对不同日龄鸡胚胸腺、法氏囊、脾脏采用Carony's液固定,阿尔新兰染色-藏红O复染(alcian blue-safrianin O,AB/SO)并对其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arnoy's液固定,AB/SO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MC的组织结构,MC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不一;胸腺中MC主要分布在髓质,并有少量分布于血管和小叶间结缔组织;法氏囊中MC在淋巴小结周围的组织中分布;脾脏中MC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血窦、血管中偶见.18日龄前脾脏、19日龄前法氏囊、20日龄前胸腺中MC的数量与器官发育呈正相关,其后MC的数量下降是否与MC的排出有关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目前种植和将要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小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经典的房室分析法进行磺胺嘧啶对15只鸡静注、内服单剂量(0.2g/kg)和多剂量动力学研究,应用重氮化一偶合比色法测定血药浓度。试验除指出静注、内服的药时曲线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和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外,还对主要特征参数作了统计和表述。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及药效学资料拟定的鸡连续静注、内服磺胺嘧啶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白色莱航鸡孵化第13d~21d期间,每天随机选取7个-8个胚胎,从中随机选取3个胚胎,分别采肝脏和骨骼肌样品(n=3),用Primer Express2.0(Applied Biosystem)和BLAST(NCBI)软件设计引物,从采取的肝脏和骨骼肌样品中分离出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合成cDNA。并应用限制性内切酶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核酸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鉴定目的片段。分别对其肝脏和骨骼肌中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I和己糖激酶-II的mRNA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了解鸡胚胎发育过程中糖酵解关键酶的mRNA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在孵化期的第13d~21d,鸡胚胎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I和己糖激酶-II的mRNA含量均高于骨骼肌中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孵化第17d时肝脏中葡萄糖激酶mRN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之后缓慢增加,到第21d时其含量仍低于第13d~15d时的含量;肝脏中己糖激酶-I mRNA在孵化第15d明显减少,之后缓慢增加,到孵化第19d时与第13d的含量接近;在孵化第13d~17d期间,肝脏中己糖激酶-II mRN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到孵化第19d时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显著(p>0.05)。骨骼肌中的3个关键酶的mRNA表达,在整个胚胎发育期均无明显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5.
鸡胚PGCs迁移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研究鸡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特性及其与性腺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孵化53-56h时鸡胚PGCs到达未来性腺形成区域(体腔上皮),且在PGCs到达之前,这一区域已开始增厚;孵化53-56h时,体腔上皮的脏壁层发现有PGCs,说明生殖嵴的发生亦在此期。(2)PGCs最终迁移至增厚的体腔上皮,部分体腔上皮的增厚区域趋向中肾,说明中肾和生殖的发生均有体腔上皮增厚活动的参与。(3)孵化前5d,PGCs仍保持典型特性;卵化7d后,PGCs细胞质中的糖原完全消失。(4)PGCs刚进入未来生殖腺形成区域时呈无序排列,孵化6d时大多数从中紧侧向外移动,排列于未来性腺的上皮层,此时性腺已具有雌雄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水稻胚大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化学诱变获得的水稻胚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胚、糊粉层和淀粉层等糙米各部位蛋白质含量及其对糙米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糙米各部位中以胚内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糊粉层;淀粉层最低.胚的增大使千粒重和胚内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但胚重和胚占糙米重的百分率以及胚内蛋白质占糙米总蛋白质含量的百分率则明显增加,胚的增大对糙米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若要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需要在增加淀粉层内蛋白质含量的同时,增加胚的大小.胚的巨化是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旱种水稻不同品种类型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8年湖南省12个试点的田间试验资料表明,在早种条件下,杂交水稻产量最高,常规水稻次之,陆稻较低。产量及其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提高旱种水稻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此外,增加基本苗,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对增产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花脸猪初乳的蛋白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8头太湖猪(二花脸)分娩后一周奶中乳糖和蛋白质浓度,并用电泳胶扫描法定量其各种蛋白组分。结果显示,脱脂奶中蛋白质浓度随泌乳进行而降低,乳糖浓度变化与之呈反相关(r=-0.868,P<0.01)。分娩后第1d免疫球蛋白(Igs)最高,之后急剧下降。但分娩后前4dIgs浓度,以及一周内总酪蛋白(tCN),α-乳清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的浓度,前3d清蛋白(SA)和乳铁蛋白(LF)的浓度都显著高于相应组分在第20d的浓度(P<0.05或P<0.01)。在20头二花脸和16头杂交猪(大白×二花脸)奶中观察到a,b和d三种特异高分子量蛋白,并有b,d,a+b,b+d和a+d等5种类型,其中b+d类型猪占实验二花脸猪的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