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蓝色空间在缓解精神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能。选取海口市滨海型蓝色空间,通过语义分割图像处理、场地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空间特征及公众心理健康恢复性评价数据,探讨不同蓝色空间恢复性评价以及空间特征因子对恢复性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植物、水体等空间自然元素丰富、休憩设施等空间特性要素完备的滨水空间恢复性效应更佳;蓝视率、植物丰富度、休憩设施对热带滨海蓝色空间恢复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热带滨海空间元素配置,提升热带城市蓝色空间品质,调整恢复性环境空间布局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磊 《国土绿化》2005,(5):11-11
生活在现代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环境中的人,越来越渴望“诗意的栖居”。居住环境设计要不断地深化“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与自然共生”和对自然与生态的迫切要求.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亲切的人性空间。而一些城市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由于商业竞争的需要和开发理念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城·水之间     
杜蔼恒 《广东园林》2008,30(2):10-15
通过对水陆边界形态的再设计,对公共绿化空间与自然绿化空间的再组织,打造具有现代城市艺术意义的滨水生态公园,并借此探讨城市与水体、人文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GIS在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空间建模方法对云南省松材线虫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已有资料,筛选了寄主、病原、媒介昆虫、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5个指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再细划为若干个二级及三级层次指标,由专家打分评判、计算各级指标因素的权重,再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空间模拟,生成各个因素的专题图层,最终将各因素的图层进行空间叠加生成云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等级图.  相似文献   

5.
从小区环境条件出发,利用园林要素,营造富有时代文化内涵,以人为本的当 代的绿色空间——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绿化对于地下空间环境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普遍缺少绿化设计.通过对上海及周边地区地下空间绿化设计的调查,初步分析研究了地下空间环境绿化的六大作用,进一步探讨了地下空间环境的绿化形式与空间分类,以及地下空间环境绿化的设计方法,为地下空间生态化环境的营造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之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概念入手,提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一种空间环境,不应仅局限城市绿地本身。道路绿地景观是自然景物因素与人工景物因素交织而成的,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要做到这几点,选择树种等植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批城市高档酒店迅速崛起,导致城市早期建成的知名酒店因更新步伐较慢,而逐渐失去竞争力。因此建设时间较早、已明显老化的酒店迎来了更急迫的发展挑战。如何优化酒店原有的生态价值和人居环境,提升酒店的服务体验与综合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广州花园酒店为例,利用“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优化酒店公共空间序列、完善景观层次、丰富植物种类及色彩、提升景观群落韵律等方面,提出酒店景观空间的优化、改造与再利用措施,力求提升酒店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厦门植物园为研究对象,将知觉自然度作为评价自然环境的前置反馈指标,建立知觉自然度、环境偏好与恢复性知觉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游憩者知觉自然度的环境特质。结果表明:游憩者的知觉自然度是通过自然形态感知与自然空间感知维度对其恢复性知觉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正显著影响;游憩者在植物园内主要通过“自然形态感知→自然空间感知→恢复性知觉、自然形态感知→环境偏好→恢复性知觉”2条心理路径获得恢复性体验。厘清影响个体感知自然度的环境特质,对环境偏好和恢复性环境的探究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和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外小学户外空间研究的发展,儿童视角的空间评价日趋增多。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东涌第一小学及官坦小学为例,通过地图标记、儿童相机拍照法、头脑风暴、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校园户外空间的评价。评价发现,从儿童视角出发可以直观地发现校园户外空间使用的多元性及阻碍儿童活动的多种因素。儿童户外课程及游戏的类型,会影响儿童对空间的使用及偏好。此外,室内教学空间与户外活动场所的距离以及教师对于儿童使用安全的要求,会影响儿童户外空间使用的范围。儿童群体间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则促成校园环境使用的多样性。小学校园的建设更新与自然或社区环境结合,将是未来教育环境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概念入手,提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一种空间环境,不应仅局限城市绿地本身.道路绿地景观是自然景物因素与人工景物因素交织而成的,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要做到这几点,选择树种等植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作为承载儿童成长与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环境是否对儿童友好对于儿童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从儿童友好的角度出发,对佛山市18个城中村的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其中5个城中村的儿童户外活动特征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街巷是儿童上学、外出活动必经区域和玩耍的场地,存在安全因素、适儿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其儿童友好程度;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方面存在集中性绿地的面积不足、设施可供性不足与质量不佳、可探索性少等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活动的需求。最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对儿童友好的城中村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化与生活》2013,(10):57-57
近日,北京市占地面积最大,自然河道风景最好的滨河森林公园——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为市民假期休闲游憩提供又一处绿色空间,满足了市民贴近自然、休闲观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伟人毛泽东故里——韶山是山水秀美的地方。本文从堪舆的角度分三个方面探究了伟人故里的人居环境,从而指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但应该是自然环境优美、具有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且也应该是天、地、人共同协调发展的和谐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口仍将继续增加。城市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生活的质量, “城市与自然共存”成为各国城市一致追求的目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园林,作为一门环境营造艺术,源远流长,发展空间跨度大,现更倾向于生态环境的营造,并可认同升格为大众型的小区园林,城市园林,国家园林。相应的,一定空间形成的建筑,作为园林家族中山、水、植物的胞兄,有其不同于一般居住建筑的特点。其既有古形古意,现神现韵的独特人文特色,又有纳天地间——山、水、植物——美景于中,协调其间的自然气韵。  相似文献   

17.
共生之门     
罗圆圆 《广东园林》2008,30(2):16-19
通过对滨江废弃工业用地的再设计,利用场地原有的遗迹,对公共绿化空间与自然绿化空间进行再组织,为城市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生态水上大门。并借此探讨共生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冠顶式步道中不同空间景观视觉对游客生理及心理感知的影响,该研究以福州市福道与金鸡山公园步道为例,对其空间环境进行拍摄取样,挑选40名被试者通过心理恢复性问卷,并结合ErgoLab多导仪器进行体验监测,即采集人体皮电活动(ED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等生理波动数据赋值,运用绿视率、自然程度、物种丰富度、喜好度4个维度进行景观特征评价,及运用"远离""延展""迷人"和"相容"4类维度进行恢复性感知的环境评价.结果表明:6类冠顶式步道空间恢复性效应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冠顶式步道近景高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近景中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中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高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远景低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近景低绿视率空间;冠顶式步道景观游客心理健康恢复效果越好,则对其环境偏好就越高;冠顶式步道6类空间能够对被试者的生理健康产生良好的恢复性影响,但各类空间相互间的恢复性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森林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昧。森林食品是指由森林动植物为原料进行采集食用或经过加工开发出的各类食品.当前我国已开发出林蛙、山野菜、浆果干果、食药用菌、人参、鹿、矿泉水、蜂、蚕、山猪山鸡、竹笋、茶、天然药食植物等十三大类.森林食品与森林环境密切相关.符合人类自然、环保、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体现在无污染、原产地、高营养、药食同源等要素。珍贵与纯净的原料决定了森林食品产业具有巨大的产业后发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预示着全面开发森林食品的商机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次生林树种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次生林群落中12个树种的空间格局,阐述树木种群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多数环境因子和树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即存在空间聚集性结构;2)空间变异分割表明,环境因子主要制约幼树和小树的空间分布,而对大树影响较小;3)土壤水分和土壤pH值对树种分布影响较大,土壤营养(全氮、全磷和全钾)作用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叶面积指数和光量子密度与树种空间变异之间无显著关系;4)在已知种群空间变异中,环境因子(包括环境变量单独解释部分、环境变量与空间变量交互作用部分)解释能力较低,而纯粹的空间变量(即空间变量单独解释部分)对种群空间变异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说明一些未知的独立于环境因子的空间过程在树木种群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