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当前,困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从而困扰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本文在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值和各产业真实增加值等4个变量的VAR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各产业相互作用关系极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存在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易斯陷阱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点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4.
杨艳威  聂应德 《甘肃农业》2008,(1):57-58,6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条件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非农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从“二元”经济原理角度出发,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与此带动起来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者素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 《甘肃农业》2006,(4):74-75
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遥步解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这种要术形成极大反差。农村劳动力较低的素质技能已成为限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这种低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方式、层次、效率等。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也时其素质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为使农村劳动力考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有效转移。本文对此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2亿人,而且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每年农村新增劳动适龄人口就有约1千万人。除了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吸纳的约800万人外,中国农村每年净增的剩余劳动力尚余200万人。随着农业现代化以及农业产业比重在GDP中的逐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增加。预计中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期达到峰值,相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增长的局势不可避免。农村虽然作为蓄水池可以消化一些人口增长的压力,但总的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7.
姜浩 《吉林农业》2003,(9):12-12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规模、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农村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的缩小、"三农"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深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即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农业自身发展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开发,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贫困山区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经济结构多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巫山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受交通、资源、及环境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按照市劳务办的安排部署,我县狠抓“百万个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农村劳务培训和输出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果。为全面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笔者近期就巫山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现就如何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甘肃农业》2006,(3):73-74
由于人口绝对过剩而造成的隐性失业大量存在.当今中国农村已速到了无限劳动力供给的状态。农村劳动力利用严重不足,这些剩余劳动力不会与生产岗位脱离,而是与家庭中的其他劳动力分享有限的工作。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们称为就业不足成隐性失业。城多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又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这无疑使农村隐性失业雪上加霜。其次,隐性失业作为一种隐蔽的失业又有其独特的后果,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引发政治问题,影响经济增长甚至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解决农村隐性失业已是一件紧迫的大事。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既是中国农业实现新的飞跃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本文从农村隐性失业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更为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又鼓动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往城市可促使农业土地生产形式完善,拓宽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给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农产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吕蕾  彭荣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3-3005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7-198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多种多样,基于四川省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因素、农村状况、农民自身素质、城市吸引力四方面出发,选取了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家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秀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71-3174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应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量化,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消除制度因素影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农村方面的动因,又有城镇方面的动因,它是在农村推力和城镇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本文从农村与城镇两方面对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农村劳动力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开始.论述了现阶段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四个特点,同时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三点分析,最后对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和途径这一问题从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张隽  王虹 《山东农业》2003,(8):17-17
目前中国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第一,“不离土不离乡”,使农业内部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机会增加。第二,“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村的非农业就业。第三,“离土又离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自发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计划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自发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同时乡镇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国家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审计,清理不良贷款,从而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贷款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