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食用菌菌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部分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食用菌菌糠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pH和温度条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猴头菌糠、平菇菌糠和滑子蘑菌糠为原料制备粗酶液,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测定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结果]猴头菌糠、平菇菌糠木聚糖酶最适pH为4.8,最适温度为60℃;滑子蘑菌糠木聚糖酶最适pH为4.4,最适温度为70℃。猴头菌糠、平菇菌糠和滑子蘑菌糠滤纸酶活最适pH分别为4.4、6.0、5.6,最适温度分别为50、60、60℃。[结论]在pH值6.0左右和温度60℃左右,平菇菌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滑子蘑菌糠纤维素酶、猴头菌糠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酶活。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木腐香菇菌糠为基质,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①CK,100%香菇菌糠;②T1,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③T2,99%香菇菌糠+0.5%酵母菌液(T2);④T3,99%香菇菌糠+0.5%乳酸菌液+0.5%酵母菌液(T3).厌氧发酵15 d后测定它的饲料物理参数、发酵特性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对照(CK),微生物发酵会提高香菇菌糠的饲料物理和发酵参数.在化学特性方面,微生物发酵处理会降低香菇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粗蛋白含量却明显提高,混菌发酵处理(T3)比对照提高25%.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微生物发酵不会改变香菇菌糠氨基酸的组成,但明显提高它的氨基酸含量,T3处理比对照提高29%.发酵香菇菌糠中含量最高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分别是缬氨酸和谷氨酸.就本实验4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香菇菌糠饲料品质各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而言,以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混菌发酵处理(T3)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香菇菌糠的储藏特性和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对照组(CK)、添加3%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I组)、添加7%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Ⅱ组)、添加10%香菇菌糠+0.1%纤维素酶(试验Ⅲ组)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均显著提高肉牛的日增重水平(P0.05),也显著提高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的含量(P0.05);3个试验组对肉牛采食量和瘤胃内pH值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纤维素酶可提高香菇菌糠纤维的降解率。说明在饲粮中适量添加香菇菌糠替代玉米,并添加少量纤维素酶对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香菇菌糠为原料,采用超声浸提法制备纤维素粗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分析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糠纤维素酶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15 min,液料比为20∶1,在此条件下的CMC酶活力为9.61 IU/g。  相似文献   

5.
以香菇菌糠为原料,采用超声浸提法制备纤维素粗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分析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糠纤维素酶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15 min,液料比为20∶1,在此条件下的CMC酶活力为9.61 IU/g。  相似文献   

6.
以污染香菇菌棒和黑木耳菌棒的木霉为来源,筛选到一株适用于菌糠发酵的木霉菌株X-05,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05对番茄灰霉病病菌和黄瓜枯萎病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以废弃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作为培养基质,测定外源氮源、水分及pH值对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均适合木霉生长,在尿素添加量为3%、料液比为1 g:2.5 mL、初始pH值为4.5~5.0的条件下,于30℃培养7 d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的产孢量可达3.67×109~7.00×109 CFU/g.  相似文献   

7.
游小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8):26-27,63
为充分利用菌糠资源,促进其饲料化利用,以金针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C)、添加乳酸菌剂(L)和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CL)4组不同微贮添加剂处理进行试验,微贮30d后,对发酵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添加剂的C、L、CL组感官评定的综合评分均高于CK;添加乳酸菌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pH,微贮添加剂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NH3-N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与菌糠原料和CK相比,C、L、CL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3.72%~27.76%和7.51%~20.78%,NDF、ADF均不同程度被降解,且以添加纤维素酶的处理(C)和处理(CL)的降解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针菇菌糠发酵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从菌糠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用于发酵菌糠制备生物饲料。以活菌数和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经富集培养,初筛、复筛,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S-4,纤维素酶活性可达67.5U/mL。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分子测序进行优良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为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以应用于菌糠的发酵制备发酵饲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三种常见食用菌(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及其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菌糠、金针菇菌糠、杏鲍菇菌糠中粗蛋白含量达7.58%~11.94%,香菇菌糠与杏鲍菇菌糠中纤维素含量较高,金针菇菌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杏鲍菇菌糠可替代50%棉籽壳和50%麸皮用于鸡腿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黑木耳菌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法浸提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最佳条件为:振幅90%、超声时间15 min、液料比为60?1.对比试验中,超声波法浸提液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为7500和4921 IU·g-1,高于水浸提法(对照).粗酶液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最适pH为4.4,最适温度60℃;滤纸酶活最适pH为5.2,最适温度60℃;木聚糖酶最适pH为4.8,最适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1.
利用菌糠生产有机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忠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68-2570
[目的]研究利用菌糠生产有机肥的可行性。[方法]菌糠样品采自沈阳市周边5个区域,参照NY525-2002有机肥料的标准,对5份菌糠样品进行外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分、pH值、总汞、总砷、总铅、总镉、总铬12项指标的测定与评价,同时增加了细菌总数和霉菌总数2个检测参数。[结果]金针菇菌糠和冬虫夏草菌糠的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等12项指标完全符合有机肥料标准要求,但所增加检测的细菌和霉菌种类和总数偏高;平菇和香菇菌糠养分含量虽低于有机肥料标准要求,但经与鸡粪3∶2混合堆置发酵后,其12项指标均符合有机肥料标准要求。[结论]利用沈阳周边地区的菌糠(栽培平菇、香菇、金针菇和冬虫夏草的菌糠)生产有机肥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鸡粪加香菇菌糠为基料,采用加入复合乳酸菌进行厌氧发酵除臭,再加入复合芽孢杆菌进行好氧高温发酵及后熟发酵工艺,研发一种果树专用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发酵最佳条件为水冲蛋鸡粪与香菇菌糠配比为1.5∶1,复合乳酸菌菌剂接种量为1.0%,复合芽孢杆菌接种量为0.2%;50 d达到腐熟。气味记录表明,复合乳酸菌菌剂的接种量影响较大。对比试验表明,本试验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抗病性较好、增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处理及生物发酵的食用菌糠饲料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菇菌糠为研究对象,采用碱化处理、氨化处理和复合处理方式降解菌糠中的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复合处理是最佳化学处理方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9.31%,6.72%,20.36%和16.15%,碱化处理次之,氨化处理最差.复合处理的菌糠通过混菌一次性固体发酵试验,确定菌糠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和接种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水比和初始pH值.结果表明:采用康宁木霉 酿酒酵母 白地霉菌株组合,接种量为15%,最适发酵时间为72h,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2℃,初始pH值为5,样品粗蛋白含量最高,可由10.60%提高到29.49%,粗纤维含量与预处理前菌糠相比下降45%.  相似文献   

14.
为食用菌废菌糠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秀珍菇、杏鲍菇、海鲜菇、银耳和香菇5种食用菌废菌糠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过筛、蒸馏水摇床震荡浸提和醇沉淀制备等方法研究废菌糠物料特性、营养成分及胞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废菌糠物料均偏酸性;含水量以银耳废菌糠最高,为76.06%;菌糠粉碎回收率以香菇最大,为73.88%。在营养成分方面,以杏鲍菇废菌糠的总糖含量最高,为386.97mg/g;海鲜菇废菌糠的粗多糖含量最高,为33.40mg/g;秀珍菇废菌糠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62.45mg/g。在胞外酶活性方面,以杏鲍菇废菌糠的漆酶活性最高,为0.83U/g;银耳废菌糠的木聚糖酶活性最高,为196.39U/g;香菇废菌糠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为734.29U/g。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可替代泥炭土栽培红掌的有机原料,研究以香菇、平菇、双孢菇菌糠为材料,按比例分别与泥炭土混合栽培红掌中苗,通过成品株高、冠幅、叶片数和佛焰苞数及其大小等表观生长指标衡量菌糠替代泥炭土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3种菌糠栽培的红掌都可完成其生活史,而且适量的添加可以增加红掌的佛焰苞数量,但添加菌糠后成品的株高、冠幅、叶片数、叶片横纵径、佛焰苞横纵径均显著降低。3种菌糠相比,红掌冠幅差别不大;株高差别较大,表现为添加香菇菌糠后红掌株高降低最多,添加平菇菌糠后株高降低最少。不同添加比例间相比,株高和冠幅均随菌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香菇、平菇、双孢菇菌糠与泥炭土混合都可以栽培红掌,但25%的平菇菌糠的替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木薯酒糟沼渣和香菇菇渣为原料制备育苗基质,木薯酒糟沼渣和香菇菇渣发酵后,添加微生物菌再次发酵,与椰糠、蛭石、珍珠岩按不同比例复配成9种育苗基质,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养分状态,并进行西瓜育苗试验,筛选西瓜专用育苗生物菌基质。结果表明,生物菌基质50%+椰糠30%+蛭石15%+珍珠岩5%、生物菌基质55%+椰糠25%+蛭石15%+珍珠岩5%处理基质的EC值、pH值与对照商品育苗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相比差异不显著,容重、总孔隙度均在优良基质范围内,养分含量适中,采用这2种基质进行西瓜育苗,其发芽指数、成苗率、干重和壮苗指数均较高,且无病害发生,适合西瓜育苗。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栽培菌糠为材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等对香菇菌糠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60min和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5.92%,提取时间较传统水提法缩短40%。  相似文献   

18.
香菇菌糠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以香菇菌糠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其它原料栽培杏鲍菇,配方经筛选优化,生物转化率可达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栽培杏鲍菇添加香菇菌糠可行,香菇菌糠的添加量在主料的30%~40%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食用菌菌糠营养组分,为实现菌糠饲料高价值开发利用及推动牛羊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从贵州毕节、黔南、黔西南、安顺等地采集金针菇、海鲜菇、平菇、香菇和灵芝食用菌菌糠样品,分析不同食用菌菌糠的营养组分及含量,并采用回归方程预测不同菌糠的能值和相对饲用价值。【结果】5种不同食用菌菌糠营养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干物质:林芝(39.99%)>香菇(36.68%)>海鲜菇(30.48%)>平菇(28.67%)>金针菇(24.89%);粗蛋白质:金针菇(12.99%)>海鲜菇(11.89%)>平菇(10.19%)>香菇(7.53%)>灵芝(6.12%);游离氨基酸:金针菇(9.97 g/kg)>平菇(5.49 g/kg)>海鲜菇(5.37 g/kg)>灵芝(1.04g/kg)>香菇(0.91 g/kg);中性洗涤纤维:灵芝(78.97%)>香菇(76.08%)>海鲜菇(72.31%)>平菇(71.31%)>金针菇(67.97%);酸性洗涤纤维:灵芝(55.74%)>香菇(51.90%)>平菇(48.26%)>海鲜菇(46.84%)>金针菇(42.33%);不同地区同种食用菌菌糠的营养组分含量总体一致性较好。相对饲用价值金针菇菌糠的消化能和增重净能值较高,分别达8.75 kJ/g DM和2.23 kJ/g DM;海鲜菇和平菇菌糠次之;香菇和灵芝菌糠较低,相对饲用价值预测模型具有类似结果。【结论】贵州地区5种不同食用菌菌糠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金针菇菌糠的饲用价值较高,海鲜菇和平菇菌糠次之,但需与其他原料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发酵床垫料来源问题,降低发酵床制作成本。[方法]以金针菇菌糠代替部分锯末制作发酵床,研究发酵床垫料配比对其温度和生猪育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金针菇菌糠在发酵床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金针菇菌糠发酵床不会影响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及生猪的育肥性能,有效降低了发酵床的制作成本。菌糠发酵床的最佳配方为:锯末20%、菌糠60%、稻壳20%。[结论]菌糠发酵床不仅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降低发酵床的制作成本,可应用于该地区的发酵床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