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町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  相似文献   

2.
刘俊杰 《吉林农业》2011,(15):76-76
1.玉米黑粉病1.1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黑粉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症状识别: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措施: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  相似文献   

8.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防治建议: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他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一、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粉病。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他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一、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黑粉病1.1典型症状。感染黑粉病的组织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直径1~18cm,病瘤表面呈白色、灰色或褐色,发病初期瘤表面包围发亮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发出黑色粉末。叶片感染黑粉病时产生的病瘤较小。雄穗感染黑粉病时会产生囊状瘤,雌穗感染黑粉病结实受到严重影响。1.2发病规律。黑粉病的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秸秆上越冬,第2年春天萌发产生小孢子,通过空气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大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致使玉米病害的发生及危害呈加重趋势。现将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一、玉米黑粉病1.症状。玉米黑粉病又称"乌霉"、"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该病原菌在土壤、粪肥、病株或种子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春季气温回升,病原菌随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玉米凡是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均可被侵染发病,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物。这些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淡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菌瘿成熟后,外膜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玉米各栽培区,以北方发生较普遍而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幼嫩组织:叶、秆、雄穗及果穗等,在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物发生的部位、多少、大小对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可减产30.9%~80%,甚至高达100%。大田发病株率为5%~10%,严重发病田可达70%-80%,减产率约为病株率的1/3。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大,玉  相似文献   

14.
一、病害 根线虫病发病植株地下部分主根、侧根和须根上生有大小不等的肿瘤状物(根结、虫瘿)。瘤状物表面光滑,上面再生侧根,一般主根上的瘤体较大,直径可达2厘米以上。严重危害时,根上布满肿瘤,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山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 山药根结线虫病病株在田间呈分散或条块状分布。其主要发生在0~30厘米土层内的地下块茎部位,30厘米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少。高燥的沙土地、连作地发病重。地上部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发病严重者,地上部表现叶色淡、生长弱、植株性差。山药地下块茎感染根结线虫病后,在块茎的表皮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状的瘤状物,瘤状物相  相似文献   

16.
<正>1玉米瘤黑粉病1.1发病症状。在玉米植株的地上任何幼嫩部位都能受害,抽雄穗前后症状逐渐明显,受害后植株畸形组织因病菌的刺激而膨大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瘤,茎节和果穗部病瘤较大,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雄花受害病瘤长成圆形或角状,有时数个病瘤聚集成堆,叶片病瘤小而多。1.2发生规律。主要是玉米瘤黑粉病中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所致。次年厚垣孢子萌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一、黑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危害 (一)症状特点 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浸染性病害。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不同生育阶段阳植株不同部位都能长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0.
浅议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玉米连作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提出主要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黑疸,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幼苗期多数病株不表现异常,但后期植株矮化,且抽穗较迟。中后期在雄穗上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不易飞散,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增生成小叶状,长4~5厘米。雌穗发病时,基部膨大,端部尖而向外弯曲,多不抽花丝,苞叶早枯黄,由一侧裂开,内部全变成黑粉,外有白膜包被,膜破黑粉散出后,残留黑色丝状物,有的仅穗上部受害,基部籽粒变成畸形丛生的小叶状物,内含少量黑粉。雌病穗前期黑粉包在苞叶内不易见到。玉米丝黑穗病只为害雌、雄穗,使病株全无收成。此病以土壤传播为主,粪肥传播为辅,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