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发展养鸭业,特别是规模养殖,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很重要,否则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损失。和所有畜禽一样,鸭病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对鸭而言,危害较大的主要是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由三个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麻痹,因该病易发、难治且发病率、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养鸭地区多数商品肉鸭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是造成肉鸭死亡和胴体废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叉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系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群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一些养鸭场,特别是育雏环境卫生较差的鸭场常有发生,其发病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是造成养鸭户和养鸭场鸭群成活率低、成长缓慢、体重碱轻、淘汰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眼结膜、呼吸道及接触等也能感染。该病四季可发,多在春夏之交及秋季  相似文献   

5.
任志 《福建农业》2013,(12):94-94
鸭传染性浆膜炎系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均可发生。据初步调查,有的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经常发生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可达20%-40%,死亡高峰期在25-35日龄之间,由此降低鸭育雏期的成活率,并使生长速度下降,体重减轻,残鸭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韩华 《中国畜禽种业》2012,8(6):151-15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毒致死性最强,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表现为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80—100%),剖解病变特征主要为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出血斑.是一种具有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前鸭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仍是影响我国养鸭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类疫病,根据我们多年的临诊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就鸭的主要病毒性疫病及其防制简述如下。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为害养鸭业的疾病.本病四季都有发生,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潜伏期3~7天,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通常在3~5天死亡.  相似文献   

9.
吴立芬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03-303,30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流行特点,总结了其诊断与防治方法,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即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其它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健康鸭一旦接触这些带毒禽类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都会感染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由于鸭感染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的炎症,病鸭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变以死亡为转归,慢性病变多会耐过,但是失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肠病毒。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邢钊张健(河南省畜牧局,郑州450003)边传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和肝脏出血性炎症,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流行特点1...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呈角弓反张,肝脏出现肿胀或出血。肝质变脆,呈土黄色或红黄色。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普宁市梅塘镇一陈姓养鸭户,于2006年10月引进樱桃谷肉雏鸭2000羽,养至14日龄时发生了病毒性肝炎,经正确诊断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7周龄鸭最易感,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缩颈、共济失调,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疾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鸭疫里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连斌 《福建农业》2006,(9):26-26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疫病逐年增多。从事兽医门诊多年实践表明,副伤寒、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是雏鸭3种常见传染病,现将其主要症状、病理剖检主要特征、鉴别诊断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鸭圆环病毒病由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引起的一类对鸭场危害较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属于近些年新发现的禽类病毒病。鸭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会引起鸭的免疫抑制和生长缓慢。本文主要对安徽省某鸭场中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利用PCR检测,将其确诊为鸭圆环病毒。现报道如下,期望为该地区鸭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