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都熟知蚂蚁和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但对高等动物的社会性生活了解的不多.狼有集群的习性,但也常常单只活动.狼何时集群,何时单独活动.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社会性的食肉类动物至少可以从合作中获得好处.所有社会性的食肉动物都知道群体捕食比单独捕食有效得多,这往往被认为是促使它们集群生活的重要原因.合作捕食会从两个方面提高捕食的成功率:(1)能够捕获大型猎物;(2)能提高成功捕杀猎物的百分率.每种益处的重要性都是变化的,这主要依赖于所涉及的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和干扰对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NDV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5年的NASA/GIMMS半月合成植被指数(NDVI)数据,结合气候与家畜数量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东部民勤、中部酒泉和西部玉门的NDVI、气温、降水和家畜数量年变化及其关系,以探讨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民勤和酒泉的NDVI年变化呈增加趋势(P<0.01和P<0.05);民勤、酒泉和玉门的气温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P<0.01);降水与降水利用效率(RUE)年变化则相反(P>0.05)。NDVI和气温的年变异系数(CV)小,降水和家畜数量及RUE的CV大。3地的NDVI、气温、降水及家畜数量为民勤>酒泉>玉门,RUE为酒泉>民勤=玉门。民勤的NDVI与降水和气温成正相关(P<0.05),酒泉的NDVI与降水、气温及家畜数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玉门的NDVI与家畜数量成负相关(P<0.05)。分析认为,降水对民勤NDVI的贡献大于气温,气候和载畜量都是影响酒泉植被的重要因素,家畜数量是玉门NDVI变化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哺乳类捕获猎物的方法与猛禽不同,前者通常依靠伏击捕猎.这种捕猎行为上的差异,对不同猎物对被猎杀的敏感性有重要影响,并能改变猎物的日常行为.在分析了大量的猎物丰富度和可获得猎物等数据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鸟类对家猫(Felis catus)捕食的敏感性.不同鸟种对被猫捕食的敏感性与对被雀鹰(Accipiter nisus)捕食的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对被苍鹰(Accipiter gentilis)捕食的易感性呈显著相关.鸟类对被猫和雀鹰捕食的敏感性被分别用来预测了它们对被苍鹰捕食的敏感性.鸟类尾羽缺失的比例会随着被猫捕食的敏感性的加大而增多,也验证了我们关于鸟类对被猫捕食敏感性的看法.猫对雄鸟的捕食比例较高,尤其当雄鸟处于植被较低层的位置鸣唱以及鸣唱时起飞距离较短时,被捕食的几率更高.集群繁殖的鸟类对被捕食的敏感性要低于独居鸟类.对细菌感染免疫力较高的鸟类同样也对猫的捕食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这些结果说明猫的捕食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压力,对普通鸟类的抗捕食行为、性别炫耀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犬的祖先狼具有极强的捕捉气味线索的能力,狼能够在很远的地方侦测和跟踪到一种气味的痕迹.这使得它们能够寻找配偶、居家、避敌和进行捕食等,当其遇到猎物的气味痕迹后,能够本能地选择从猎物活动过的区域中该种气味信息聚集的方向--猎物经过的路线上气味痕迹特征符合下文提及的迹线气味大小与气味存留时间关系规律,即猎物气味逐渐加浓的方向去追,进而成功准确地追到猎物.  相似文献   

5.
犬的祖先狼具有极强的捕捉气味线索的能力,狼能够在很远的地方侦测和跟踪到一种气味的痕迹。这使得它们能够寻找配偶、居家、避敌和进行捕食等,当其遇到猎物的气味痕迹后,能够本能地选择从猎物活动过的区域中该种气味信息聚集的方向——猎物经过的路线上气味痕迹特征符合下文提及的迹线气味大小与气味存留时间关系规律,即猎物气味逐渐加浓的方向去追,进而成功准确地追到猎物。  相似文献   

6.
赣南脐橙园蜘蛛已知13科38种。脐橙树冠层蜘蛛优势种有3种,其中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全年以5 - 6月及9 - 10月份的发生数量最大;斑管巢蛛(Clubiona deletrix)在7 - 10月份发生量较大,2 - 3月份的数量明显减少;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在4月和12月份的种群数量较多,而6 - 9月份较少见到。地面层蜘蛛优势种有2种,其中草间钻头蛛的季节消长同样具有两个高峰期,但跨度较少,仅在6月份和10月份出现;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种群数量在3月份达到最高峰,在12月份处于低谷。不同季节脐橙树冠层草间钻头蛛和斑管巢蛛的发生数量都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鳞纹肖蛸的季节发生数量与平均气温间为显著负相关;地面层拟水狼蛛的数量季节变动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十三星瓢虫和多异瓢虫个体间的干扰作用对捕食作用的影响,以及2种瓢虫在苜蓿斑蚜不同密度下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2种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率随着捕食者个体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苜蓿斑蚜之间的关系随着瓢虫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2种瓢虫个体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效应,且捕食作用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还与虫态、温度、饥饿程度等有关。干扰作用和功能反应的数学模拟理论值与观察值很接近,经X2检验后,误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芨芨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芨芨草属草本植物,幼嫩时为家畜良好的饲草,生长多年以后会出现外围生长中间枯黄烂根的现象。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芨芨草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生长直径(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和不同生长时期(5月和8月)对芨芨草生物量与营养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和直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粗蛋白含量5月份时差异不显著,8月份时,自然草丛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5月份显著高于8月份(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月份时均不显著,8月份时直径20 cm的显著低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综合芨芨草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特征指标,建议重点防除直径大于60 cm的芨芨草。本研究结果为芨芨草草地管理和内蒙古地区草原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2010年7~9月,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并结合全事件取样法对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研究表明:对运动敏感的视觉特性对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有重要影响,其所能捕获的对象均为移动物体;东北林蛙整个捕食行为存在多种模式和环节,分别由相应条件触发;猎物的形状、运动方向和活动性的强弱均影响东北林蛙的捕食行为;相对于移动的目标,振动和闪动的目标更容易引起东北林蛙的捕食;东北林蛙对猎物运动的敏感度较高,但处理食物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5月,对上海动物园一对鬃狼开展了环境丰容,并应用鬃狼行为评估了鬃狼丰容工作的有效性。实施环境丰容前后,鬃狼的行为时间分配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其中,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5),探究、标记、社群和玩耍行为极显著增加(P0.05),刻板和乞食行为显著减少(P0.05)。环境丰容对鬃狼的移动、取食、警戒、修饰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丰容,鬃狼的异常行为显著减少(P0.05),踱步(刻板)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发呆(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也显著减少(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蜂狼是一种泥蜂,山斑大头泥蜂,俗称“蜂狼、黄蜂”。头大,头前部有较大白斑,身长15毫米左右,多为黄色,身体结实而有弹性,拍打后仍需脚踩才死亡。蜂狼专门捕食活体蜜蜂。我地自2002年发现以来,数量逐年增加,危害越来越严重,有些蜂场不得不转场。蜂狼通常出现在春末夏初,  相似文献   

12.
刘茂祥 《蚕业科学》1993,19(1):9-13
对桑盾蚧盗瘿蚊(Lestodiplosis pentagona Jiang nov.sp.)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桑盾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该虫为捕食桑盾蚧的天敌,幼虫捕食桑盾蚧的卵、雄蛹和雌成虫,并以幼虫、蛹在介壳下越冬。成虫日间均可羽化,以黄昏为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补充营养期,性比随羽化时刻、季节与地区而异,但总体上雌虫多于雄虫。幼虫耐饥,无猎物亦可化蛹直至羽化;具有趋湿性和环境引起的群集性;其分布数量与雌蚧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43。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保护条件下,对桑盾蚧的捕食率可高达93%以上,为自然状态的4倍;不同杀蚧剂对该虫的毒性不同,如柴油(原液)毒性很大,洗衣粉液(10倍)毒性较轻。保护天敌和筛选杀蚧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智者箴言     
《北方牧业》2013,(7):31
<正>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有给到位;2.心,委屈了。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了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经失望透顶,仔细想想,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了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经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至善。——马云谈员工辞职狼的生活要素:1.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捕;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做。2.没有猎物我们就去寻找猎物,发现猎物我们就去追逐猎物。寻找、发现、追求、获得——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散栏奶牛舍沙土垫料微生物的年动态消长规律,试验对舍饲散栏奶牛舍双月份沙土垫料中的细菌和真菌(酵母和霉菌)数量进行连续1周的检测,并对沙土垫料中微生物数量与牛舍内温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土垫料细菌数量随沙土铺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0天时8月份沙土垫料细菌数量最高,其次是6月份,2,4,10,12月份细菌数量差异不大,第7天时达到最高;6月份和8月份在垫料中真菌数量未表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0~6 d均呈上升趋势,第6天达到峰值;垫料中细菌和真菌数量与牛舍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环境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相对湿度大于60%的2,10,12月份细菌增殖率高于相对湿度低于60%的4,6,8月份,真菌数量均值和增殖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炎热的8月份和6月份。  相似文献   

15.
<正>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属于食肉目鬣狗科,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较开阔地区,南至南非联邦(除热带雨林地区),是鬣狗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最著名和捕食性最强的一种,可以成群捕食较大的猎物,是非洲除了狮子以外最强大的肉食行动物~[1]。大连森林动物园于2008年引进了8只斑鬣狗,经过2年的饲养,成功繁殖4只。现将  相似文献   

16.
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增温对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利用OTC模拟短期和长期增温对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和长期增温改变了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增加了双垫刃属(Ditylenchus)和丽突属(Acrobeles)丰度。长期增温导致食真菌类线虫丰度显著增加,但各处理间食细菌类线虫、植物寄生类线虫、杂食/捕食类线虫丰度以及cp1-5类群的丰度和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短期和长期增温均降低了土壤线虫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其中2015年短期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多样性。2015年和2016年短期和长期增温土壤显著降低了线虫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4.45%、32.09%和25.34%和22.66%。各处理样地间MI(Maturity index)、NCR(Nematode channel ratio)、PPI(Plant parasite index)和WI(Wasilewska index)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表现出WI1,NCR0.5,表明增温对高寒草甸的健康状态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矿化途径主要由食细菌和真菌线虫参与。环境因素与土壤线虫数量冗余分析表明,植物总盖度、莎草科盖度、土壤温湿度、细菌和真菌数量对土壤线虫数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增温通过改变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等环境因子而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家畜生产性能具有不同的表现。本论文通过不同放牧强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下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等)变化和家畜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表明了典型草原草群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家畜生产性能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从开始放牧至8~9月份期间,各小区草群盖度、高度、地上总生物量变化先是增加后减少(除轻度放牧区),8月份均达到高峰。从开始放牧至8~9月份期间,对照区与轻度放牧小区地上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而对照区与中度、重度放牧区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显著,轻度、中度、重度放牧小区地上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开始放牧至8月份,各小区草群盖度和高度差异均不显著。从8月份至9月份,对照区与重度放牧区盖度和高度差异呈显著,其余的差异无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草畜平衡管理系列研究(6)——家畜数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过去60年的年中和年末畜牧业统计数据分析,得到了草食家畜年内数量月变化模式。按每10年一期,计算了家畜年末数量与年中数量之比值。结果显示,近期的20年内家畜年末数量与年中数量之差有所缩小。此趋势表明,近年来的畜牧业生产有冬季存栏规模相对缩减,秋季出栏率逐步提高的趋势。基于年末和年中家畜数量,使用插值法推算了家畜数量的月动态系数,并与由实际调查数据计算获得的月动态系数进行了比较。对在不同情景下草畜平衡核算时使用月动态系数的代表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狼的保定及其主要传染病的防治赵广英,高中信,梁冬莹(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狼(Cantslupus)属食肉目、犬科、狼属。在自然界狼主要捕食病老残弱的动物,对被捕食动物的种群质量和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狼是畜牧业的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州发生不明原因的放牧家畜口腔黏膜溃烂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9—2011年口腔黏膜溃烂病主要发生在海北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其他县发病率较低;海晏县甘子河乡22 457只(头、匹)放牧家畜由于口腔黏膜溃烂病发病14 126只(头、匹),发病率为62.9%,死亡家畜6 646只(头、匹),死亡率为47%;放牧家畜口腔黏膜溃烂病在每年的1—4月份开始发病,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月份草地返青,家畜吃上青草后,发病明显减少并逐渐停止;该病主要发生于马、牛、羊,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口腔,在齿龈、面颊黏膜、舌面和舌背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影响家畜的采食;当地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上报疫情、灭除草原毛虫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