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稻瘟病是目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我国几乎所有水稻栽培地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目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和栽培管理。其中抗病品种多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学说基础上的垂直抗性品种,容易丧失抗病性。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稻瘟病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目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我国几乎所有水稻栽培地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目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和栽培管理。其中抗病品种多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学说基础上的垂直抗性品种,容易丧失抗病性。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目前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我国几乎所有水稻栽培地区都有该病害的发生.目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药剂防治和栽培管理.其中抗病品种多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学说基础上的垂直抗性品种,容易丧失抗病性.化学防治具有经济、高效、方便、迅速等优点,一直是稻瘟病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病害大流行或品种抗病性丧失期间更是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防治手段.为寻求新的更高效的药剂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2010年对新引进农药富米乐进行了不同施药浓度的田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a、Pi-b和Pi-9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分离株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田间...  相似文献   

6.
大斑病是重要的玉米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玉米产业发展。选育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抗病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快速选育抗病品种的必要前提。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研究情况,包括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并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青阳县传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其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因稻瘟病的发生,均造成不同程度损失。通过近几年的调查与实践,认识到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水稻品种的抗病性,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以及不理想的药剂防治会导致病害的流行和大发生。防治对策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栽培管理和正确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却志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792-7793,7806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最安全的途径。然而,往往具有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在广泛种植一段时间以后就丧失了抗病性。因此,对稻瘟病的防治一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不断地发掘和创造新抗原;另一方面,抗病基因是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一个关键因子,克隆抗病基因是研究植物抗病机制、揭示植物-病原物互作机理和了解寄主与病原菌共进化规律的基础,为控制和防治该病害提供全新的理论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严重制约着水稻的产量.种植抗病品种,提高水稻自身的防御体系是目前控制病害的最经济、最有效、最"绿色"的措施.因此,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成为植物病理学家及育种学家的研究热点.随着工作的不断进展,截止2010年8月,已至少报道了64个抗稻瘟病位点共75个主效基因,克隆了15个抗性基因.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已克隆的抗性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两种主要的改善稻瘟病的技术手段.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抗性基因定位及克隆成功,功能基因辅助育种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育种手段之一,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共同为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利用抗稻瘟病基因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大面积发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Piz-t是Piz位点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具有广谱稻瘟病抗性,对于改良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缺少高通量的鉴定技术。本研究利用Piz-t与其等位基因Pi2、Pi9、Pigm、Pi50的序列差异,开发了一套基于PARMS检测技术(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的荧光分子标记。利用该方法检测了98份水稻资源,鉴定到2个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z-t的水稻品种,并对育种后代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育种后代材料中Piz-t基因型,以及是否纯和,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简便、可靠、低价高通量的基因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温州稻瘟病发生和危害严重主要原因是,没有选用好抗病性品种,易感期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农户栽培管理不到位,病害发生后防治不当。在防治对策上,一是要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二是要健身栽培,加强管理,三是要做好测报和防治指导,四是要做好科学用药,才能有效防止稻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序列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稻瘟病菌无毒基因与水稻抗病基因间符合基因对基因学说,当寄主的抗病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产物时,可激发寄主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在病原菌的致病系统中,无毒基因不稳定,经常发生变异,无毒基因的变异导致其逃脱寄主抗病基因的识别,抗病品种丧失抗病性。因此,了解无毒基因的变异机制对于培育抗病品种是至关重要的。无毒基因的变异机制主要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复制、移码突变等。目前,无毒基因AVR1-CO39,PWL,AVR-Pita的变异机制报道较多,ACE1,Avr Piz-t,AVR-Pia,AVR-Pii,AVR-Pik/km/kp的变异机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 Cav.]引起的稻瘟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是世界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采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但抗性不稳定,在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下往往过早丧失,其最佳年限一般只能维持2~3年。因此,化学药剂作为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临沂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雨水较多,低温寡照,更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文章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发病因素,论述了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适期用药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我国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培育与种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安全、环保的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抗病育种辅助技术。文章从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已成功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为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防治稻瘟病,应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调以栽培管理为基础的农业防治,提倡生态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大多数植物病害的防治来讲,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所以在病害综合防治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但对某些专性寄生菌引起的的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和稻瘟病等,某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后不久其抗性就会“丧失”,这实际是垂抗品种被相应的毒性小种定向选择的结果。品种抗病性表现的持久度主要决定于品种-小种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扬州市水稻生产上偶发性病害,但2 0 1 4年由于菌源充足、缺乏抗病品种、气候条件有利等原因,导致稻瘟病局部地区大发生。防治该病的对策主要是在确保高产优质的基础上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做好药剂预防等。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