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景洪市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未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林地或森林的环境为主体,发展而来的多种经济体系。林下经济包括养殖种植,也包括采集和旅游等多种经济发展方向,它的特点是投入少,潜力大,标准的绿色产业。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林地发展模式,利用国家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种植养殖旅游立体符合型的发展模式。本文就浅谈关于复兴镇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宇 《新农业》2012,(15):42-43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林下经济产业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主要通过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选择适合林下种植以及养殖种类进行合理搭配。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林、农、牧等产业链条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复合高效的独特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一个山区大国,70%以上是山地,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林地是山区群众经营和依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国家生态的保障,也是林农增收和林区发展的出路。盘活林地和林木资产意义重大。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  相似文献   

7.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近年来,林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安阳市林业用地面积19.76万hm2,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13.33万hm2,已发展的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资源面积4.58万hm2。有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灌木林等各种林类。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该市综合效益较高的4种林下种养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林下经济是现代林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不仅充分的利用了林业资源,利用了生态环境的优势,还促进了人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对于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林业经济发展对于脱贫攻坚的意义,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希望为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出一点力量。1.发展林下经济和脱贫攻坚的含义林下经济就是指利用森林资源来进行林地养殖和林地种植业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贫困地区的林地资源为依托,  相似文献   

9.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我省林下经济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山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背景做出分析,并对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发展林下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力发展林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二十一世纪的生态文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科学经营林地,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职工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生态受保护、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国有林业经济、加快林业职工致富的好途径。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3.
宿松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了适宜宿松县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认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应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林下资源开发要与生态承载力相结合,以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林下经济是以林木、林地资源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及休闲旅游等,培育林下产品,寻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近年来,山阳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从2012年开始,县级财政每年拿出专款进行补助,扶持了一大批农民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大户,广大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胡平均  高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45-12347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地附加值,促农增收,是林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该研究分析了西安城郊县(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风险,提出了西安城郊县(区)发展林下经济规避风险的对策,旨在为西安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加工等措施,充分发挥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双羸的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该文以顺昌县为例,系统总结分析了顺昌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产业优势与存在问题,并针对顺昌县当地实际,从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完善政策措施及培育市场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利用为主要形式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兴林富民为目标,按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支撑的要求,加快构建林业复合型产业体系,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林下经济,是指依靠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资源,发展养殖业、采集业、林下种植业和森林旅游业的一种产业形势。对于大新县来说,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绿色增长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增加大新县农民收入,还可以提高林地产出,实现生态受保护且农民致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林下经济主要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本文对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讨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牛宇涵  黄雷 《农业展望》2023,(6):119-126
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森林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在此模式下生产的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涉及林业种植、林下养殖、产品采集加工3个方面。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下经济产品是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兴绿富民的重要举措。基于消费者行为相关理论分析北京市居民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消费行为,重点探讨影响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消费行为的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食品安全与健康关注是目前北京市居民对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动机;消费环境和消费感受是目前北京市居民对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产品认知与溢价支付是目前北京市居民对食品类林下经济产品最主要的短板。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