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昭聚 《养猪》1994,(2):22-22
在人工授精之前使母猪与结扎输精管的公猪接触进行刺激,可使猪受胎率提高19%(P<0.05),母猪群平均窝产仔存活数提高2.1头(P<0.05)。  相似文献   

2.
畜禽硒缺乏病对养殖业的影响较大,文献中已有详细记载.仔猪白肌病和其它形式的缺因病也有许多报道.母猪严重缺硒导致初生仔猪先天性缺硒病引起大批死亡的事例尚很少报道.湖南东部地区某猪场1995年10月~1995年二1月发生了初生仔猪死亡37.9%的事例,病理变化和激量元素检测证实为先天性硒缺乏病,本文就其诊断和防治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按猪场为综合性中型猪场.饲养生产母猪114头,1995年10月上旬开始出现初生猪死亡,到11月24日作出诊断时,共产仔45窝,发病20窝(窝发病率44.4%),共产仔427头,死t162头,死亡率为37.9%,其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健康、体况相近的长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次输精和传统深部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猪,记录每窝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和初生窝重繁殖信息,研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猪和二元杂交猪母猪的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及平均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优于大白猪母猪(P<0.05)。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差异较大,母猪在第1胎或第2胎时繁殖性能最佳,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3.01头、12.96头、12.28头和19.85 kg;第3胎和第4胎时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5胎后明显下降;第6~8胎繁殖性能最差,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1.54头、11.45头、10.89头、17.46 kg,除窝均产健仔数与第5胎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断配间隔为1 d或2 d的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VA,VE,Se提高母猪繁殖力效果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锁链  王相平 《养猪》1997,(1):14-15
VA、VE、Se在母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及仔猪断乳成活率。同时观察对仔猪初生重、断乳体重及母猪泌乳量的影响。试验母猪在断乳后第3天至妊娠21天、产前1周至产后1周分两阶段口服VA、VE,肌注亚硒酸钠,与对照组猪同等条件饲养。试验结果为,试验母猪平均窝产仔11.8头,仔猪初生重平均1.48千克,断乳体量平均8.63千克,断乳成活率88.7%,母猪产后7天每天平均泌乳量3.63千克;对照组母猪平均每窝产仔10.2头,仔猪平均初生重1.63千克,断乳体重平均8.15千克,断乳成活率79.5%,母猪产后7天每天平均泌乳3.32千克。结果表明,试验母猪窝产仔数平均比对照母猪提高1.6头(P<0.05),断乳成活率提高9.2%,产后7天内泌乳量提高9.3%。  相似文献   

5.
猪产仔间隔对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78窝豫农白猪的产仔资料分析表明,当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在120~240min之间,平均产仔间隔小于15min时,产仔数、产活仔数较高。产仔成活率在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大于240min为84.21%,平均产仔间隔大于30min为84.94%。窝产仔10头以上产仔间隔为17.27min,窝产仔10头以下产仔间隔为25.17min,两者差异显著(P<0.05)。初产与经产母猪产仔间隔相差不显著。产仔间隔时间与产仔数呈中等负相关,与初生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据对1126窝人工授精和326窝本交配种的猪繁殖效果调查,农区猪人工授精的情期受胎率85.38%。窝平产仔数9.75头,窝平断奶猪数8.42头,与公猪本交的91,40%、10.8头和8.73头相比,分别低6.02个百分点、9.72%和3.55%,差异显著(P〉0.05)。调查发现下列因素是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工授精的发展和普及1975年,东德母猪人工授精的普及率达79.7%,受胎率74.2%,每窝产仔平均10.1头。同步发清处理青年母猪115940头,受胎率67.1%,每窝产仔平均8.5头。1975年8月,丹麦养猪7928000头,其中,种公猪34000头,妊娠母猪542000头,泌乳母猪268000头。1974年有96100群猪,平均每群85头(其中繁殖母猪12头)。1975年,21.1%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猪是多胎动物。成年母猪每次发情排卵20枚左右,平均窝产仔12头左右,每年产仔2.2~2.5窝(20~30头)。而在实际生产中,年产窝次1~2.3窝,  相似文献   

9.
引言莱芜猪的高繁殖力特性已为世人瞩目。据84-89年三个世代育种猪群251头(次)繁殖母猪测定,窝平均产仔14.76头,产活仔12.35头,其中窝产仔15头以上个体占群体30%。最高产仔28头,活仔22头.群众反映小母猪生后3月龄即有发情表现,此间输配的小猪可以怀孕。为研究莱芜母猪的住早熟期,按排本试验。本研究目的:①了解母猪生殖器官发育变化特点;②卵泡发育及排卵期。为研究莱芜猪多胎高产的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93年24/4起到7/8,在莱芜市杨庄莱芜猪育种繁殖场进行。材料与方法①于莱芜母猪30、40、50、60……120日龄阶段测定…  相似文献   

10.
母猪窝产仔均匀度相关性状是影响哺乳仔猪死亡率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对9 458头长白猪和13 317头大白母猪分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长白和大白猪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分别为17.9%和18.0%,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分别为262.6、257.6 g。研究表明,母猪品种、配种组合、母猪产活仔数、胎次、季节及母猪妊娠天数影响母猪窝产仔均匀度。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依次为大长杂繁(YL)长大杂繁(LY)长白纯繁(LL)大白纯繁(YY)(P0.05);随着产活仔数的增加,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和标准差显著升高(P0.05);初生窝内平均重标准差和初生窝内平均重变异度均是第1胎最低,随着胎龄而增加。本研究提示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规范胎龄分布和有效的季节性管理措施可以改善猪群窝产仔均匀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统计分析了屯昌母猪、大屯母猪(大约克夏猪×屯昌猪)和长屯母猪(长白猪×屯昌猪)共135头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在母猪的繁殖生理方面,屯昌母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均早于其杂交后代母猪,但平均妊娠天数稍高于杂交后代母猪;在两个杂交后代母猪中,长屯猪的初次发情及适配日龄又早于大屯猪。在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屯昌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为12.6头,比大屯和长屯母猪的产仔数分别高12.5%和8.62%。3种母猪相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以屯昌母猪最高,而长屯母猪的繁殖性能要好于大屯母猪;初生窝重则杂交母猪后代明显好于屯昌母猪的后代,并且窝产仔数越多,初生重越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速养猪事业的发展,广西僮族自治区从1955年5月起便在临桂县良丰地区开展猪人工授精的重点試驗,結合牛的人工授精工作进行。据統計,該年由5—12月共配了母猪324头,受胎率91.49%,平均每受胎一次所需的发情周期数为1.033;产仔率抽查79窝,平均每窝7.34头,最高17头,最少2头。若与自然交配比較,据調查民营配种戶所配的母猪152头,受胎率87.50%,平均每受胎一次所需发情周期数为1.17次;产仔率統計108窝,平均每窝6.14头,最多的14头,最少的1头。通过实践証实:人工授精較自然交配好,既提高了受胎率、产仔率,又大大扩大了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县特点,把猪人工授精技术中的种猪饲养,精液稀释液,地窖保存,塑料软瓶重篮全精等组装配套,与常规的人工授精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母猪情期受胎率达91.86%,比对照组高15.33%,窝均产仔10.65头,比对照组窝均多产仔1.12头,检验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影响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的精子活力、密度、输精量及输精次数进行探讨.结果表现为:瘦肉型猪进行人工授精时,精液精子活力达0.7,3~5倍稀释,输精量100 mL/次,进行2次输精时,经产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分别达81.58%和10头以上,青年初产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分别为70%和7.82头以上,与本交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瘦肉型二元杂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可取得理想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达到与本交相当的效果,可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授精(Al)、本交(NM)及本交结合人工授精(NM+AI)3种不同的配种方式,在猪繁殖生产中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乐:情期受胎率均在84%以上,受胎率、产仔数、有效活仔数、及初生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NM+A1组的受胎率比A1组高6.15个百分点,窝平产仔数高0.34头,比NM组受胎率高4.62个百分点,窝平产仔数低0.02头.表明结合本交,AI在猪繁殖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焦平林  耿学新 《养猪》1994,(2):19-20
对9211头皖北母猪和2854头杂种母猪窝均产仔,胎次,60日龄断奶窝重、年均产仔窝数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分析,皖北母猪窝均产活仔8.96头,与杂种母猪窝均产活仔9.21头差异不显著(P>0.05);一,三级皖北母猪60日龄断奶窝重与杂种母猪差异极显著(P<0.01),二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皖北母猪保留了原阜阳猪优秀的种质特性,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稳定,杂种优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体长系和快长  相似文献   

17.
二年来猪的人工授精情况:一九五八年春季,我场开展了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从效果看,第一批授精母猪十余头,姙娠六头,产仔平均8.7头,最高11头,最低4头。第二批于58年11月4日——59年1月上旬,计56天授精母猪317头,姙娠246头,姙娠率达77.6%。第三批在59年春季授精母猪297头,姙娠246头,姙娠率为83.4%。第四批是在59年秋季进行的,共授精母猪475头,姙娠434头,姙娠李达91.2%。与本交对比,历年来我场姙娠率平均为87%,则提高了4.2%。  相似文献   

18.
母猪断奶后定时输精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择了来源于农村养猪户、临床检查健康的共37头4~5胎的经产母猪,随机分为2组,1组作对照组,共20头,另1组作试验组,共17头。对照组观察到发情后按常规给予人工授精,相隔8~12h后重复输精1次;试验组母猪,不论发情与否,每头母猪于断奶后的第5d和第7d,分别各输精1次,然后按常规饲喂。对照组共输精母猪20头,返情3头,受胎17头,正常分娩母猪15头,平均窝产仔猪数12.27&#177;1.30头。试验组共输精母猪17头,返情4头,受胎13头,受胎率76.47%,正常分娩母猪13头,平均窝产仔猪数9.77&#177;1.87头。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gt;0.05),但两者的平均窝产仔猪数差异显著(P&lt;0.05),并且试验组组内母猪间窝产仔猪数变化大,变异系数为31.59%,对照组的变异系数为19.11%。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其繁殖效率也就越容易受到影响而下降,进而影响生产效益,然而提高生产效益的两个关健因素就是精液品质和母猪繁殖力。为了探讨精液品质对母猪繁殖力的影响,本试验统计了河南省驻马店诸美种猪场2006~2013年母猪配种、产仔记录,分析了猪精液质量(精子活率和精子密度)与母猪繁殖力(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产仔性能最好的是长白猪,大白猪次之,杜洛克猪最差,三个品种的平均窝产仔数分别是10.52头、9.96头、9.05头;第3胎达到最大值,其产仔数分别为11.25头、10.23头、9.57头。(2)精子活率与杜洛克、长白、大白种猪的窝产总仔数、初生窝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3)精子密度与杜洛克、大白种猪窝产总仔数和初生窝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长白种猪的没有显著相关(P0.05),表明影响母猪繁殖成绩的关键因素是精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