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2.
棉花一生中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数量受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及品种产量水平的影响,大致每生产100kg皮棉需氮(N)15.5kg,磷(P2O5)6.3kg,钾(K2O)15.5kg。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对中棉所12研究表明,苗期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一生总吸收量的4.5%、3.0%~3.4%、3.7%~4.0%;蕾期分别为27.8%~30.4%、25.3%~28.7%和28.3%~31.6%;花铃期最高分别为59.8%~62.4%、64.4%~67.1%和61.6%~63.2%;吐絮期分别为2.7%~7.8%、1.1%~6.9%和1.2%~6.3%。1配方施肥公式及计算配方施肥即是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及土壤养分利用率,计算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合理的氮肥运筹能促进各养分的吸收及转运。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分蘖肥比例的提高,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和穗部来源于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的贡献率均有增大的趋势。孕穗期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最高分别达17.1%、21.2%、14.8%。在纯氮用量为195 kg/hm2时,基肥、蘖肥、穗肥最佳施肥比例为5∶2∶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二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农家肥11250kg、N肥172.5kg、P肥75kg、K肥150kg,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481.5kg,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肥156kg、P肥85.5kg、K肥120.5kg,N:P:K比例为1:0.55:0.77,每公顷结薯数产量高达158055个,在栽培时可结合二者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油菜施肥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湖北省20个油菜主产县(市)的356个农户2007/2008年度油菜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种植油菜的田块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仅为19.8%。全省油菜氮(N)、磷(P2O5)和钾(K2O)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71.9、61.7和50.3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36∶0.29,其中化肥提供的N、P2O5和K2O分别占总投肥量的96.1%、92.1%和80.3%。施肥量分级结果表明,农户普遍重视氮肥的施用,施氮(N)量120 kg.hm-2的田块比例为64.3%;磷、钾肥施用不足,施磷(P2O5)、钾(K2O)量45kg.hm-2的比例分别为35.4%和48.9%。油菜施肥次数以两次(基肥+1次追肥)的比例最高,占56.0%;78.3%的氮肥用作基肥施用。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种植中的施肥问题主要有:(1)养分不平衡,磷、钾肥用量偏低,尤其钾肥用量明显不足;(2)有机肥施用比例、施用量偏低,秸秆还田率低;(3)氮肥用量不足及过量的现象均有存在;(4)施肥次数与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前期氮肥用量比例过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在安徽沿江地区开展了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控氮减磷增钾配方施肥技术适合机插水稻,其措施主要包括:氮肥基施量应控制在108 kg/hm~2以内,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基肥、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肥、穗肥比例为7∶3或4.6∶5.4。当目标产量为9 000~9 750kg/hm~2时,机插一季稻配方施肥推荐用量为:每hm~2施N 195~210 kg、P2O572 kg、K2O 120 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时,机插稻群体和产量构成较合理,有利于高产高效。机插一季稻群体生长量大、生育期较长、耗钾量多,穗期补施钾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滨中度盐土条件下海滨锦葵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滨锦葵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依次为灌浆期成熟期开花期现蕾期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遵循"慢-快-慢"的规律,吸收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峰出现在灌浆期。整个生育期海滨锦葵对氮、磷的吸收量是果叶茎,对钾的吸收量是果茎叶。在海滨盐土中等盐分土壤(0.4%~0.5%)上种植海滨锦葵,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8.5kg、磷1.0kg、钾5.3kg,氮磷钾吸肥比例为1∶0.1∶0.6。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5,(5):27-30
为探索金秋香优1079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和移栽密度对金秋香优1079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移栽密度追肥施氮量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2B2C1,即追肥施氮量为150 kg/hm2、氮肥作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为7∶3、每公顷栽15万穴时金秋香优1079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江苏如东棉田氮肥最佳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满足磷钾养分供应条件下,每公顷施纯氮354 kg时,皮棉产量可达3203 kg,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氮钾互作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何萍  金继运 《玉米科学》1999,7(3):068-072
采用田间试验与植株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配比下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钾配比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与比例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及比例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最大吸收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玉米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中后期,应注意氮肥的分次施用。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954、0.376和1.390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为1:0.19:0.71。  相似文献   

11.
嫁接冬瓜和自根苗冬瓜需肥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明确嫁接苗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提高嫁接苗冬瓜的产量。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嫁接冬瓜干物质和N、P、K养分吸收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嫁接苗和自根苗冬瓜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征基本一致,各生育期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净吸收积累和累积速率随着生育期推进不断递增,但嫁接苗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总体上高于自根苗。(2)冬瓜干物质在果实发育期前累积速率慢,在果实发育期累积速率快;嫁接苗在果实发育期前冬瓜干物质累积量仅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23.5%,其中59.65%~67.74%干物质量分配在叶片上;果实发育期干物质净累积量占全生育期的76.5%,其中52.85%~ 72.57%干物质分配在果实上。(3)纵观整个生育期,嫁接苗冬瓜N、P、K吸收利用比例为1.0∶0.20∶1.31,但各个生育期的养分吸收利用比例差异很大,各生育期N、K的吸收比例依次为1.0∶0.1∶0.16,1.0∶0.1∶0.37,1.0∶0.13∶1.01,1.0∶0.22∶1.39以及1.0∶0.24∶1.65。(4)嫁接苗平均每生产1 t冬瓜果实所需要的N为1.70 kg,P为0.34 kg,K为2.24 kg,其中N需求量显著少于自根苗,P需求量显著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12.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特点,以穗粒结构相近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长沙(N 28°12′)进行了高氮(225 kg/hm2)、中氮(113~161 kg/hm2)、不施氮(0 kg/hm2)处理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平均产量9.55和9.57 t/hm2,比黄华占增产5.99%,比玉香油占增产9.38%,增产显著;成熟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18.05和18.24t/hm2,分别比黄华占、玉香油占增加7.12%和11.22%,差异显著;氮吸收量为189.5~193.9 kg/hm2,分别比黄华占和玉香油占增加5.45%和4.41%,但产量与N、P、K吸收量之间呈非线性二次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显著;每667 m2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19.79和20.09 kg、3.90和4.09 kg、20.57和22.37 kg,显著低于常规稻品种,并且在施氮肥条件下,产量与N、P、K养分需要量之间为显著线性相关;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率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超级杂交稻氮收获指数为68.6%和69.1%,显著高于常规稻(62.7%和64.0%),但品种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不显著。可见,超级杂交稻高产与N、P、K养分高效利用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壤上蓖麻干物质积累 和N、P、K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用蓖麻品种TCO - 202为试验材料,测定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根、茎、叶、花序各器官 的干物质积累和氮(N) 、磷( P) 、钾(K)吸肥量。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速率从出苗到灌浆呈上升趋势,到灌浆期达 最大值,灌浆期以后上升速度开始减慢。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依次为:开花至灌浆期>苗期至现蕾期>灌 浆期至成熟期>现蕾期至开花期>苗期;蓖麻氮、磷、钾的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遵从“慢—快—慢—快—慢”的规 律,吸收速率呈现双驼峰型, 2个吸肥速率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和灌浆期;在云南红壤上蓖麻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 (N) 7. 71kg,磷( P) 1. 26kg,钾(K) 4. 42kg,吸肥比例为1∶0. 16∶0. 57。  相似文献   

15.
1999—2004年进行了配方施肥及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技术,并获得了显著效果。在10个点9个处理的试验中,从产量上看,以每公顷施纯氮450kg、磷225kg、钾150kg最高,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250kg,比对照增产59。1%,单株成铃34.4个,比对照多10.9个。氮、磷、钾合理配比为3∶1.5∶3。1在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1.1人们认识不足,主观意识强。在化学肥料出现以前,人们用肥主要靠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但施用数量极少,每公顷不足30m3。使用化学肥料以后,人们完全依靠化肥,棉花产量一度出现大幅度提高。可是施用时,人们主观意愿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仙草不同施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武平县岩前镇仙草对氮、磷、钾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仙草的增产效应是钾肥氮肥磷肥。钾肥的增产量最大,每667m2增产179.3 kg,增产率32.7%;氮肥的增产次之,为163.2 kg,增产率28.9%;磷肥的增产最小,为147.8 kg,增产率25.5%。仙草每667m~2最佳施氮(N)、磷(P_2O_5)、钾(K_2O)量分别为12.59 kg、6.05 kg、15.68 kg,三要素比例为1∶0.48∶1.25;最佳经济产量每667m~2为723.92 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量类型春玉米养分吸收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张颖 《玉米科学》1997,5(3):070-072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使有效的化肥在玉米增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玉米高产栽培试验,探讨了不同产量类型春玉米养分吸收特点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氮、磷、钾素的绝对吸收量增加,高、中、低产玉米田氮素吸收量每公顷分别为573.75kg、445.35kg和283.05kg;磷素吸收量为93.6kg、76.2kg和49.65kg;钾素吸收量为455.25kg、392.25kg和310.05kg。进入成熟期高产田氮素吸收仍在40%,而中、低产田只维持在35%-20%左右,磷、钾的吸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5,(4):37-39
对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进行抛栽密度与施肥水平的二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淦鑫688在峡江县作二晚栽培,其适宜的抛栽密度是每公顷用种量19.5~22.5 kg、播750盘、抛27万穴;合理的施肥水平是每公顷用纯氮180 kg左右,并按1.00∶0.40∶0.75的比例进行氮、磷、钾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1991~1996年,对稻后移栽棉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于7月20日前移栽的棉花,与春播相比,现蕾至开花缩短3~4d,开花至吐絮缩短2~3d,8月10日前开花,有效开花结铃期长达40d.每公顷7.5万株,单株成铃11个左右,每公顷皮棉产量1075kg以上.其关键技术①采用中熟偏早品种,大钵育苗,5月中下旬播种育苗;②老苗带蕾、泥肥灌穴,打孔移栽;③增加密度,主攻早秋桃;④重施基肥,轻施秋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组合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后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保持穗数稳定,降低减产幅度,与适播相比两个年度平均减产8.62%。增加施氮量能促进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量,但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且导致产量下降;增加追肥比例促进小麦拔节后氮素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但降低氮素生理效率。晚播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或提高追肥比例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对硬度无显著影响。在适播条件下,5∶1∶4氮肥运筹有利于协调穗数和粒重的关系,获得最高产量;在晚播条件下,3∶3∶4运筹通过降低基肥比例和提高分蘖肥比例,虽然使穗数略降,但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形成。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