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森林类型与水土流失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坡地设置径流场、雨量点进行定位实测方法,分析降雨量与林草地表土流失、森林类型与地表径流及土层孔隙性关系,阐明森林和灌草地均有很好的减少表土侵蚀的功能.多层次的植被覆盖和保持良好的地面枯落物层的森林地,只有4.3%以下的降雨量形成地表径流,比单层乔木结构纯林减少以上.多年实测资料表明,减少林地表土侵蚀功能最好的森林类型为乔、灌、草或乔、草加枯落物层结构,其植被垂直投影盖度接近1,各层累加总盖度>1.4.灌草结构坡地也有较好的防止表土侵蚀功能.郁闭度过大单层乔木纯林,地表裸露时功能最差.要减少林草地表土流失,坡地在雨季必须有良好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3.
废弃铅锌浮选尾矿重金属含量高、持水性差,易发生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造成尾矿流失污染环境。通过尾矿库表面植物栽植固化表层形成植被,封存保护尾矿,防止地表径流和风力侵蚀导致尾矿粉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省星云湖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径流区的生态状况、生态恢复措施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径流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石漠化土地治理、恢复水土侵蚀严重地段及废弃矿山地段的植被、护岸林建设以及适度控制养殖业等星云湖径流区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本文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保存了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实现了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南岭森林的土壤保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山地是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但其土壤保持功能较弱。文章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土壤、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区域兼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大东山花岗岩风化的南岭土壤易受流水侵蚀;山体高差较大、坡度较陡且水系发育,导致水流冲刷能力极强;因此该地非常容易诱发水土流失。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已对局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使原本易受侵蚀的南岭土壤得到保护,使南岭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南岭的森林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土壤保持功能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陕南地区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森林植被覆盖良好的典型地区,历史上森林保存完整,然而清朝之后当地的森林植被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整个森林覆盖程度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自清朝开始陕南地区由于外省移民的大量涌入,当地的农业、手工业逐渐有所发展,经济活动愈加活跃起来。本文通过对清朝时期陕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进行分析,观察其对当地森林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以求发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其中的历史规律,为保护其森林生态环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建技术,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水文与水土保持,抗逆生理与个体生理生态,植物营养与专用肥料、森林蔬菜有机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以浙江省较典型的地理、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沿海防护林、千岛湖马尾松林、金衢盆地红土丘陵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省封山育林所形成的次生森林植被,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群落外貌特征及树种组成等因素,将全省封山育林地森林群落分为2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及4个群丛,并就主要群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组成、结构、演替动态以及林大生长情况,作一概括的论述,为当前封山育林过程中,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城市森林的植被结构特征和管护工程的实施是保证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保障措施。文章论述了沈阳城市森林的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的生物多样性、树木胸径结构等沈阳城市森林植被结构特征,以及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城市森林水、肥管理和树木修剪等管护工程,为今后沈阳城市森林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调查和研究资料,论述了长江流域历史上自然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自然植被的破坏历史,就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发展史。对三峡库区19个县市50年代与80年代森林覆盖率比较和森林现状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破坏十分严重,目前森林覆盖率平均只有19.5%;同时库区自然植被出现逆向演替,即植被退化,并指出了植被退化的一般规律。根据对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的调查资料分析,表明这一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面上来源是沿江的农田,库区长江河谷两岸大量存在的崩塌和滑坡也是侵蚀产沙重要的点来源。通过对三峡库区各类土地利用方式侵蚀程度、面积和比例的统计分析,反映出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状况是随着森林植被的逆向演替而相应发展和加剧的,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7年昆明市主城区Landsat TM/OLI及DEM数据,采用SVM分类方法,对比不同多特征组合的分类精度筛选出森林提取的最佳特征组合,并由此得到2000、2010及2017年昆明市主城区森林分布,分析3期森林的总面积、不同海拔森林面积分布和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表明,光谱、纹理以及地形特征的多特征组合为城市森林提取的最佳组合(精度为92.69%);2000—2017年昆明市主城区森林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海拔低于2 000 m区域的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而高于2 000 m区域的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随时空变化呈现出低植被覆盖度及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中植被覆盖度及较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土壤抗侵蚀能力分为土壤抗蚀性和土壤抗冲性,二者有密切联系,只有土壤抗蚀性与抗冲性均强时,才能说明土壤抗蚀能力强。但在不同地形和森林植被条件下有所变化,结合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应是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同时,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性及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恢复机理,提出较为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试图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主要水力侵蚀区侵蚀特点的概述,强调侵蚀区的生态重建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我国水力侵蚀区生态重建要以国家相关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植被恢复为核心,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引导,并针对侵蚀区,构建一批生态经济型的复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保护森林植被的意义,对森林植被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保护森林植被的意义,对森林植被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存在水资源数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在进行空前大规模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需要生态水文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已有的森林水文学研究结果存在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差、尺度偏小、过程单一、缺乏对森林植被的水分稳定性认识、不能预测森林植被的区域水文影响等不足,还没有形成能有效指导调控林水关系和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技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包括鼓励跨部门和跨学科的交叉、森林植被的耗水特性和水分稳定性、森林水文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森林植被对区域水文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及作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流域水资源管理途径的森林植被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河北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错带森林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错带(简称交错带),地处河北省北部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和张家口市的沽源县、康保县、万全县、崇礼县、赤城县、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东西长约360~380 km,南北宽约100 km,总面积为45 726 km2。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以及群落的环境特征为依据,按《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系统,可将该地区的木本群落分为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2个植被类型及16群系。研究表明,交错带是华北地区森林最为丰富的区域,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华北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应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0.
火灾是森林最可怕的敌人。有些森林地表火不一定造成乔木林层被毁灭,但若反复被地表火入侵,对森林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武汉城市圈北部主要地貌结构为低丘岗地,这里不仅是湖北武汉的北大门,更是武汉北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其森林植被的好坏对武汉市城区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地区每年都有大面积荒草发生地表火,对这些地区的森林及林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