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及整修 本试验项目混养池选择在虾场的12号池,对比养殖池选择在13号  相似文献   

2.
<正>东港市现有海水养殖池塘近6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1万多亩。目前,海参养殖多以单养为主,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空间和饵料、提高生态效益、增加经济效益,2013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斑节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斑节对虾亩放苗4000尾,对海参养殖无不良影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在两广和海南地区俗称沙参,粤港澳地区也称为秃参。糙海参属热带海参,为广温和广盐南方海参品种,温度13~35℃,盐度20~40‰的水质都能生存,适合我国南方人工养殖,且已有不少养殖成功的报道。湛江市是凡纳滨对虾养殖大市,虾池分布广泛。糙海参与凡纳滨对虾池塘混养可解决对虾养殖品种单一从而提高虾池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为广大对虾养殖户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我站在刘台子乡山东村兴湾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海参池放养日本对虾,进行参虾混养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的2#池塘(共5个池塘)。池塘面积50亩,南北走向,池深在1.0~1.8米。在进水闸门增设了80目筛绢过滤网,拦截鱼卵及小杂鱼进入池塘,以防蚕食幼虾、抢食  相似文献   

5.
对虾与文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丹东地区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为生态养虾新技术。虾池混养文蛤一般亩产文蛤1500kg~2000kg左右,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河豚鱼的种类很多,目前人工养殖的河豚鱼主要是红鳍东方鲀,俗称"丁巴鱼",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开展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快、经济效益大等优点。为了综合利用养殖水体,在对河豚鱼与对虾的生活习性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我们把河豚鱼与对虾进行混养,对虾以河豚鱼残饵、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品种单一,生产环境欠佳等原因,对虾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提高对虾池的综合利用率,我们利用江苏省大丰县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1034亩对虾池进行文蛤与对虾的混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玉足海参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实验,分析了单养与混养两种条件下养殖水体营养盐结构以及底质成分的变化,测定了对虾与海参的存活率与生长性能。结果显示,混养海参可以明显改变养殖系统的营养盐结构,可使水体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有所升高,同时也可有效地控制系统中氨氮浓度。混养海参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实验结束时混养组硫化物含量为(7.71±1.33)mg/kg,仅相当于单养组浓度的1/3。混养海参对对虾生长及存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混养组对虾体长特异增长率为(0.69±0.13)%/d,显著优于单养组(0.45±0.06)%/d;混养组对虾成活率可达72.5%±22.9%,显著高于对照组55.0%±17.5%。在混养系统内,对虾不会对海参的生存造成负面影响,海参能够有效地选择摄食和利用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食物中有机质的同化率可达36.36%±13.79%),并以较快的速度生长。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系统中混养玉足海参具有明显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振乐 《水产科学》2001,20(4):28-28
赣榆县1999年对虾(Penaeus chinensis)与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混养面积380 hm2,收获杂色蛤4 800 t,对虾125 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硬泥或沙泥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牡蛎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养牡场的虾池要求水深1.2m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0,底质以泥砂底为宜。放养前将虾池清底、消毒,并在池底构造宽1m、高10~15cm、间距20cm的平垄,作为播养蛎苗的苗床。建好平垄后,进行肥水。用60目筛绢纳水,当水超过平垄时,每亩施尿素1.5kg或硝酸按2.5~3kg,以繁殖基础饵料。这些准备工作应在3月底至4月初完成。播养辞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可用自然苗或人工苗。人工苗一般是前一年的苗经海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壳长达3cm左右的苗种;自然苗是从岩石上刮取的壳长2~4cm、完整无破碎的个体。播苗时虾池水深要达到30cm,水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11.
缢蛏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阳市盐业公司在莱阳市盐场进行“对虾与缢蛏混养技术”研究,经过二年的验,于1992年10月通过山东省一轻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试验池20市亩,1991年亩产74.5公斤,平均体长11.6厘米;试验池内放养缢蛏6亩,1992年6月10日开始收获,产缢蛏7398公斤,单产1233公斤,平均壳长5.97厘米,总盈利49665元,亩盈利3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牡蛎(Ostrea)俗称蚝(福建、广东)、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辽宁、山东),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素有"海中奶"之称(图1).牡蛎与其它贝类最大不同是易固着在海边建筑物(如码头、排水管等)及养殖器材上,给这些物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
对虾与缢蛏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市沿海地区盛产约摸,1996年全市总产量达2.6万吨,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量的43%。其养殖方式除滩涂蓄水养任外,利用对虾塘的底泥层进行套养,效益十分显著,虾塘产经一般可达50O公斤,好的可达1吨以上。目前虾塘模子产量占全市缢挂总产的一半左右。实践证明,对虾缢挂混养,可利用对虾的排泄物、残饵等繁衍店相生物(如硅藻等),为经控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且缢南安居虾塘底部诗食,能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共生互利,大大提高了虾塘经济效益。如乐清市翁样镇应用好控混养,产量达600公斤,亩产值300O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具有投人少、产出高、易管理等优点。近年来,由于海水污染、病害严重,对虾养殖濒临毁灭状态。因此,温州等近海渔民充分利用虾池的水体空间和各种饵料,防止虾池富营养...  相似文献   

15.
河豚鱼的种类很多,目前人工养殖的河豚鱼主要是红鳍东方鲀,俗称"丁巴鱼",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为综合利用养殖水体,我们将河豚鱼与日本对虾进行混养,对虾以河豚鱼残饵、粪便为饵料,既提高了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虾池混养技术在我国兴起,已形成多种的混养模式,其中对虾池中混养文蛤是虾贝混养的主要模式,被称之为生态养虾新技术,其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贝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池塘养殖海参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很快,大多采取粗放单养方式,现介绍一种海参与车虾的混养技术,在池塘中混养一定数量的车虾,在不影响海参生长的同时,增加车虾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对虾混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虾单养池塘中高蛋白质饲料的大量投入,使得含氮代谢产物在池塘中积累,是导致近年来养殖水环境恶化,虾病频发的主要因素。对虾单养池塘一旦发病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为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开展了虾贝、虾蟹、虾鱼和虾藻等不同健康养殖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5年以来,海参养殖产业是辽宁锦州市渔业支柱产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这一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水产捕捞、加工及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渔民的生产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北方海参养殖业充分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资源套养日本对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笔者于2019-2022年进行混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