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四川洪雅4种退耕还林模式进行了定位研究,分析了各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中有效氮、有效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四种模式的土壤溶液中氮素在夏季含量较高,磷素和钾素在7月至8月含量最低;(2)据各模式有效氮的变化规律,3~4月是施肥的最佳时期,并以施速效氮肥为主;(3)据各模式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规律,在8月前施有效磷、钾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白龙江林区苗圃主要土壤类型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试验了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施用钾肥后,对云杉苗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钾素水平的提高,云杉Ⅰ级苗的产出率和云杉苗木的抗性相应增强,确定了在腐殖土、棕色针叶林土、棕壤、褐土等4类土壤上,钾肥的最大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  相似文献   

4.
烤烟钾肥施用技术与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省10年种烟土壤与烟叶含钾量的分析,及烤烟钾肥施用技术研究表明: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而烟吉含钾量偏低,单纯提高基肥中钾的用量,达不到提高烟叶含钾量的目的,而在烤烟吸收钾高峰期前,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烟叶含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对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施用氮钾肥水平对富士苹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产量方面,单独施用钾肥对产量影响不大,而单施氮肥和氮钾肥混施的2种处理对产量有显著的增加,并且都以每株施N、K各1kg的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氮钾混施对产量影响高于氮肥单施。在果实品质方面,硬度随着单施钾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单施用氮肥和氮钾混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处理总糖含量和酸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总糖含量与施肥量呈正比关系,其中以氮钾肥混施处理增加量最多;酸含量与单施氮肥肥呈反比关系,与单施钾肥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长效硅钾肥     
一种不含氯离子,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危害的矿物肥料──长效硅钾肥,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了省科委的成果鉴定。 由于长期偏施氮肥,忽视钾肥,土壤缺钾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主要限制因素。地理研究所根据我国含钾岩石资源丰富,并且钾矿石中硅含量很高的特点,利用硅肥研究方面积累的专业优势,经过两年的科研攻关,批量生产出长效硅钾肥。该肥料中含钾8%~10%、硅35%~40%,同时还含有钙、镁、欠等营养元素,是一种多营养元素的肥料。经大面积多点试验,增产和改善品质的效果都较好,尤其是对忌…  相似文献   

7.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植及土壤改良提供参考,设置油茶纯林、土茯苓(Smilax glabra)单种和油茶套种土茯苓3种种植模式,采集各种植模式0~2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茯苓单种模式各土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上表土层(0~10 cm)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油茶纯林模式;油茶套种土茯苓模式各土层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下表土层(10~20 cm)脲活性酶均显著高于油茶纯林模式。油茶纯林模式各土层的养分含量均最低,均显著低于土茯苓单种模式;油茶套种土茯苓模式上表土层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及下表土层各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油茶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与各养分含量均呈正相关,部分指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间的相关性较弱。油茶套种土茯苓模式可提高油茶林的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适宜在油茶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分析以及该区咖啡叶片钾素含量周年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 ,怒江干热河谷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均较高 ,但干热少雨的气候条件对土壤钾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咖啡叶片钾含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含量高低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咖啡园管理水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各类土壤矿质营养及桑叶中各元素测定得知,桑叶中各元素含量受所在土壤各元素含量制约;优质类土壤生产的桑叶中,钾、钙、镁及微量元素总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桑叶,但优质类土壤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也有丰缺,故应针对性施肥调节;普通桑园要在加强氮、磷肥施用的同时,注意配施钾、钙、镁、锰、硼等肥。  相似文献   

10.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鄂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3种更新方式林分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差别不大,非毛管孔隙度人工更新林地较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水分因子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化学性质均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林地土壤肥力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2.
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非根际土壤相比较,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中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及氮 、磷、钾等养分元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各林分中,除胡桃楸纯林外,根际土壤的pH值均不 同程度低于非根际土壤;除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土有机质含量略低于非根际土外,根际土壤 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存在氮的相对累积,磷和钾在根际则具有一定的亏 缺趋势,其程度与树种相关;各林分下,氮、磷、钾在根际中均得以活化,表现为根际土壤 速效氮、磷、钾含量偏高;混交林中落叶松根际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而混交林中胡 桃楸根际速效磷、钾含量明显高于其纯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稻田、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总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的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大;而林地土壤的孔隙性和持水性最差。>0.25mm总团聚体以菜田最高,稻田最低;>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表现为:菜田>林地=稻田>果园(P<0.05);稻田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明显高于果园、菜田和人工林地,稻田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果园和人工林地(P<0.05),土壤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果园最高,林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评估体系的95个桉树林样地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按《我国土壤质地暂行分类方案》将95个样地土壤合并为粉壤土、粘壤土、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粉粘土、砂粘土、粘土、壤粘土。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土壤按质地类型划分为4类:第1类包括粉壤土、粉粘土和壤粘土,速效K含量较高,速效P含量中等,其余养分含量位居9种土壤的前列,容重和毛管孔隙中等,肥力较高;第2类是粘壤土,全K含量最高,速效N含量中等,其余养分含量较低,容重较小,毛管孔隙较大而非毛管孔隙中等,总体上肥力水平中等;第3类包括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和砂粘土,此类土大多数有机质、全N、全K、速效N、速效K含量低,而有的速效P含量较高,容重大、毛管孔隙小,总体来说肥力低;第4类为肥力高的粘土,其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均是9种土壤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合果木在不同土壤情况下的生长表现,选取中山市五桂山、三乡、长江水库及中山树木园4个造林地点对合果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土壤质地、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10个土壤指标作为评价系数,运用修正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合果木造林地点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为0.40~0.66,均属于贫瘠土壤;4个造林地点综合肥力系数排序为树木园 > 五桂山 > 三乡 > 长江水库,这与合果木树高和胸径的年生长情况相一致;在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合果木仍能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树高年生长量与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04,其次为枝下高和胸径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运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广东省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翁源县1984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3.85~235.00 mg.kg-1,大部分地区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四级水平(50~100mg.kg-1),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011年全县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范围为4.20~111.00mg.kg-1,大部分地区处于六级水平(小于30mg.kg-1),速效钾缺乏状况严重,分布呈斑块状。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翁西地区下降速率快于东部地区。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施肥管理等因素对农业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difference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chemical activities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of first ro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 It also reviews their dynamic patterns duri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young, half-mature and near-mature Chinese fir of first-rotation are more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except for total K in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Various patterns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available N shows the trend of declination in both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lso declines, only increases a little from half-mature stage to near-mature stage, but total P de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increases from youn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板栗主产区林农习惯施肥调查结果表明:板栗生产中钾肥用量极少,磷肥用量偏低,而氮肥相对较多.应用GPS定位,采集湖北省28个县市板栗产区土壤样品112个;以常规方法分析了各土样pH值、有机质及土壤有效N、有效P、有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结果表明:湖北省板栗产区80%左右以上的土壤pH及土壤有效N含量适宜于板栗生长,但5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低于15 g/kg,生产中应通过施用有机肥和采取抚育管理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P和有效K含量均较低,其低量比率分别为56.3%和73.11%,生产中应多施用P、K肥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目前公开报道的赣南稀土矿区生态治理的典型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稀土矿区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土壤状况。结果表明,在赣南稀土矿区,构树+胡枝子+香根草和构树+刺槐+百喜草是较好的恢复模式。未经植被恢复的废弃稀土矿区土壤pH值均小于5.0,通过植被恢复后,土壤酸性得到一定的缓和,植被恢复后稀土矿区土壤养分得到改善,速效氮提高了32.90%~128.28%,速效磷提高了56.38%~73.71%,速效钾提高了37.48%~85.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