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根系的结瘤与固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胜 《沙棘》1990,(3):38-39
  相似文献   

2.
沙棘的根瘤是由宿主瘤组织和侵入的弗兰克氏菌共栖结合组成的。在固氮与氮同化过程中,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高度协调完美的结合。沙棘根瘤组织提供菌体生长、发育和固氮的最适环境与营养,防止O2对固氮酶的伤害,N2的吸收,NH3的同化与转运,提供与胺结合的初级酮酸基团和ATP供能等。而弗兰克氏菌的主要功能是:在泡囊中由高效的固氮酶及其辅因子,完成由N2→NH3的还原过程。因此,固氮,胺的同化和利用,是宿主和菌共同协同而实现的一个生理生化过程。其表现与表达的特点是:共栖是基础;多条代谢途径调控是保证;多酶体系是代谢途径的调控中心;功能与结构上的定位、分层、分区、分功,是以连续的时、空偶联而实现固氮全过程的条件。深入研究和认识固氮机理与条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指导种植和生态工程建设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5-13龄沙棘根系形态、生长发育、产量及根蘖特性,通过沙棘根系特性与土壤水分动态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沙棘与对照荒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得出沙棘随林龄增加深土层水分严重亏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沙棘根瘤的形成与固氮能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张吉科  林纬 《沙棘》1995,8(3):7-9
与沙棘根系共生结瘤的Frankia氏菌可以从根毛和皮层侵染。被侵染的宿主细胞迅速转变为适宜共生生活的传递细胞。宿主细胞的内质网1高尔基体和内生壁物质组成了Frankia氏菌的被囊。菌体和被侵染细胞释放激动素,使部分中柱鞘细胞分生,形成根瘤原基。沙棘根瘤是以瘤瓣为基本单位,逐次、逐年连续分枝形成的一个多年生珊瑚状瘤块。沙棘主根一般不结瘤,1级侧根结瘤最多,瘤块最大,2 ̄3级次之。根瘤在1年中有3个固  相似文献   

5.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江南  李贵 《沙棘》1998,11(2):10-12
以砒砂岩区近几年栽培的中国沙棘为对象,调查了沙棘根系在该区三种主要土壤类型上的分布形态等,经过分析认为:沙棘根系可塑性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今后砒砂岩区应继续大力推广种植沙棘,还可考虑与深根性乔木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6.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建忠 《沙棘》1992,5(1):21-26
  相似文献   

7.
杨乐  张秀娟  吴楚  涂逸 《绿色科技》2022,(2):14-17,21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正常供磷170 mg/L(HP)和低磷胁迫0.68 mg/L(LP)两种处理,采用沙培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沙棘幼苗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沙棘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P<0.05)增加了植株的根冠比,高达45...  相似文献   

8.
以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内各层次、器官生物量以及生长期内沙棘、桑树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革本层.其中地被层凋落物生物量占到整个人工林总生物量的17.巧%,尚无灌木层.桑树、沙棘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较均为:根>枝>干>叶.桑树单株生物量大于沙棘,但林分内沙棘密度高于桑树,因而单位面积沙棘生物量高于桑树.沙棘根冠比为0.72,桑树的根冠比为0.62.从单株根系生物量看,在0-40cm土层内桑树大于沙棘;40-80cm土层内沙棘大于桑树;80-100.m土层内桑树又高于沙棘.从根系分布密度来看,沙棘<1mm细根主要分布在根桩附近0-60cm土层,60cm以下明显减少;桑树<1mm细根在0-20cm土层内分布密度最大,20-80cm土层内较为均匀.在80.m以下才开始明显减少.桑树和沙棘存在协作与竞争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 0~ 3 0cm ,而混交林主要分布在 0~ 1 0 5cm的范围内 ,相对更深、更均匀 ;杨树纯林中根径 >1 0mm的根系分布比混交林更深、更均匀。混交林的根径为 <3 5mm和 3 5~ 1 0mm的根系分布范围大体相同 ,根径 >1 0mm根系的分布范围要小。  相似文献   

10.
论沙棘根系与功能Ⅱ——Frankia菌侵染和结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小民  王岚  林美珍  张吉科 《沙棘》2006,19(1):1-11
沙棘属于放线菌结瘤植物,其根瘤起源和侧根具有同源性。组成根瘤的最基本单位是瘤瓣,瘤瓣顶端分生组织被Frankia菌新侵染后,以二分叉分裂可形成下一级两个新的瘤瓣,以此方法逐次、逐年分裂,形成了珊瑚状瘤块。瘤块是多年生的。根瘤的发生与形成是宿主与Frankia菌特异性高度相容的结果。在根瘤中Frankia菌的菌体具有多型性,分为菌丝,泡囊(是固氮的场所)和休眠体的拟类菌体、冬孢子和新发现的春孢子。沙棘所以称谓先锋植物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了共生体根瘤,才能在严酷生境中具备了广泛的生态效应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沙棘不仅是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也是典型的克隆植物,依靠克隆生长赋予的生理整合及觅养行为,可通过林窗更新和林缘扩散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治理砒砂岩.本文在回顾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于倬德 《沙棘》2003,16(4):3-7
198 8年世界上第一种反映国内外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科技期刊———《沙棘》杂志创刊。 1 5年来 ,在有关部门、单位和全体沙棘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编辑部的努力下 ,《沙棘》杂志与我国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共同发展 ,从最初的每年赠阅几千册 ,发展到目前订阅发行过万册。发行地区遍及我国各省 (区、市 )和国际上沙棘分布区各国。它全面深刻地宣传了沙棘开发利用的效益和途径 ,推广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办出了成绩 ,办出了特色 ,有力地促进了沙棘开发利用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生态建设、西部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杂志…  相似文献   

13.
沙棘属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李根前  唐德瑞 《沙棘》2000,13(2):22-26
依据有关沙棘的研究文献,综述了沙棘属植物资源的起源与分类,资源与分布及其生化特性,医学用途,饮料,食品、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饮用价值等,进而提出了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4,7(1):13-16
引种育种是加速野生经济植物由野生变栽培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分析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本底,对引种育种有关的种质资源特征,包括种下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与类群进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枝刺数量、果实大小、植株高矮,果实中V—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油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并从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本底和对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出发,对沙棘属植物引种育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6.
沙棘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珍贵树种,在黑龙江省广泛栽植。论述了实践中经营与管理沙棘技术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沙棘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功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韦宇  李秀寨  高海银  陈文宏 《沙棘》2005,18(4):20-23
沙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在“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的生态价值,基于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了沙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论过程及二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洪江  惠兴学  洪新  于欣 《沙棘》2009,22(3):18-20
主要论述了沙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论过程及二者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张丽 《沙棘》2003,16(2):43-46
依据WTO规则,针对我国沙棘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我国沙棘开发利用的对策:大力发展沙棘行业协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应对新的形势,保证并促进中国沙棘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