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测色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茶叶由于制造方法的不同,在制茶过程中多酚类和叶绿索等物质的变化也不一样。按制法,茶叶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等六大茶类。凡正常的鲜叶经不同制茶工艺,制出的茶叶均具有各自的色、香、味特点。因本文是茶叶的测色研究,故着重说明制茶与色泽的关系。绿茶类是鲜叶经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第一道杀青工序,利用高温迅速纯化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等物质的变化,其后紧  相似文献   

2.
制茶“发酵”一词是外国货,不是中国货。中国货:红茶是渥红,青茶是做青或摇青,白茶是摊放萎凋,湖南黑茶是渥堆,湖北黑茶是转色,黄茶是闷黄,四川晒青边茶是做色。这些概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概念:是抓住了制茶的本质,不是看制茶现象,是制茶的全体,不是制茶的片面;是制茶的内部联系,不是制茶外部联系。“发酵”与感觉的概念,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认识劳动人民创造这些群众性的科学化、通俗化的概念。为茶叶分类理论的制法系统性,品质系统性的法则。总结这些概念,归根到底是制茶色的变化。据此,就概括为“变化”一词,可以表明六大茶类的制法和品质的区别。“变色”外  相似文献   

3.
饮茶能治病     
近百年来,茶叶从药材发展成为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茶中主要成份是儿茶多酚类化合物即200年前时代所谓的茶单宁,现已知是属黄烷醇类,这类化合物主要组分:L—表儿茶酚、L—儿茶酚、L—没食子儿茶酚、L—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L—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依茶类制法不同含量也不同。绿茶未经过氧化总含量最高,其次是黄茶、自茶、黑茶、青茶,红茶经过深刻氧化含量最少。茶叶的药理作用几乎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饮茶的好处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现大  相似文献   

4.
不能用“发酵”来作为划分茶类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是个有着种茶、制茶、饮茶悠久历史的国家,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基本茶类的产茶大国。茶叶种类齐全,茶叶花色品种繁多,笔者所撰写的《中国茶名搜趣》(一)、(二)、(三)~([1]、[2]、[3]),茶业名称多到数不胜数,足以说明我国是个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国。然而,"‘发酵’这个名词长期以来代替了渥红,广为流传,引起很多误解,致凡是制茶过程中变色都  相似文献   

5.
试论茶叶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树生长的原产地,也是茶叶制造的发明地;茶区幅员辽阔,茶叶品种繁多,茶类齐全,有着几千年的制茶文明史。悠久的制茶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发展,茶叶品种的日益增多,从古到今育不少的文人学士都对各种不同的茶叶品种,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门别类,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使人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个既简单、又明瞭的科学分类被公众所接受,不是不全面,就是复杂化,生搬硬套自然界其它分类系统,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有的简直是谎谬的,五花八门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6.
正茶歌茶舞是茶区群众在长期从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茶叶生产的历史,它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了解茶歌茶舞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基础、是认识和传承茶文化的关键,也是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该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日照茶叶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曲明传(山东日照市农业局果茶站276800)日照是鲁东南地区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因“日出曙光先得照”而得名。自1966年起,日照开始引种茶树。30年来经艰苦努力,茶叶在日照安家并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势头很猛。现如今茶...  相似文献   

8.
正喝茶养生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效很多,人们生活之中的不少健康问题,都可以用一杯茶来有效化解。那么,茶叶中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究竟有没有养生作用?怎么喝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养生功效呢?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茶叶比较确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癌症、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中国茶叶按制作原理可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各种茶叶中有效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选同一批次鲜叶采用蒸汽固样法将其制成固定样及加工成6类茶叶,并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6类茶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_(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0.038 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_(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6.847 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_(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5.163 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6类茶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6类茶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有着千年饮用历史的茶叶,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今天备受青睐。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扩大,茶叶的包装也趋于多样化,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中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白茶和速溶茶等。红茶是经全发酵而制成的茶,半发酵制成的茶为乌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茶树栽培研究大都偏重于产量的提高 ,对于茶叶品质 ,则过分依赖于从制茶工艺上下功夫。茶鲜叶化学成分(自然品质 )是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茶叶品质的高低 ,除与品种特征、制茶工艺密不可分外 ,采摘、修剪、施肥、土壤物理条件等栽培技术至关重要。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喝上优质茶。因此 ,茶树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已由原来的重产量转而注重于质量的提高 ,优质栽培管理技术已成为中心议题。近年 ,土壤化学营养研究报道较多 ,而有机肥和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则极为鲜见 ;在采摘方面 ,报道较多的是不同…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 ,而且普及东南亚地区 ,并拓展到了日本 ,欧洲 ,南北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地。成为闻名世界的茶类 ,年销售产值达 10亿人民币。乌龙茶之名出于北宋时期 ,因当时北苑所产的茶被列为贡茶 ,其制法是加工成龙团凤饼而得名 ,到元朝因朝廷设置御茶园于武夷 ,所制的贡茶也是龙团凤饼 ,由于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所以到清代武夷茶逐渐取代北苑茶而名扬天下。同时武夷茶经过元、明两代 30 0多年的改进 ,创造了乌龙茶独特的采制工艺 ,改团茶为散茶 ,改蒸青为炒青 ,既简化了繁杂的制茶工艺 ,又保持了茶叶的真味 ,成为品质优…  相似文献   

13.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15.
茶法是茶叶成为商品后才产生的。茶法一般包括课税、贡茶、榷茶、茶马互市的有关上谕、法令、规定和奏章等内容。在过去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不言而喻,茶法无疑是封建统治阶级限制和控制茶叶生产、压迫和剥削茶农、掠夺和独揽茶利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茶法对制茶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过去剥削阶级社会中,每一宗物产,每一样有利于劳动人民的事业,都可以成为统治阶级予取予夺的对象。茶原来无税无制,随中唐后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茶叶功效的逐步认知,其利益著,茶税、贡茶、榷茶的法规就随之而来,且日变月更,剥削越变越重。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分类与品质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品茶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不仅可以让人们静下来享受生活,还对身体十分有益。制茶工艺与茶叶的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通过不同工艺制作出来的茶叶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介绍茶叶的相关制作工艺,引出茶叶分类的依据,并介绍了不同种类茶叶所具有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我国茶叶饮用的方式可分为二种:吃茶、喝茶、饮茶。随着社会的发展,制茶技术不断改革,茶叶的花色品种增多,人们对茶叶饮用价值的研究愈加重视,茶叶饮用方式也在逐渐演变,愈来愈多的人喜爱“饮茶”,品尝茶的真香真味。充分利用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以义 《茶业通报》1991,13(1):22-25
茶叶吸附花香而成为花茶。从理论上说,制茶吸附是给茶叶加香调味,其目的是为了冲泡饮用时,解脱出香味给人们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脱附是吸附的逆反过程,有吸附必有脱附,两者同时存在。在制茶中有以吸附为主的工艺技术,如窨花、熏焙等;也有以脱附为主的作业,如干燥复火,其作用脱水的同时脱香。有的脱香是制茶的需要,如去除异杂气味;有的脱香不利制茶品质,如窨制花茶流程中的窨坯复火,使经过加香调味的茶坯脱香,造成经济上损失。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茶树原生地之一,黔东南州群众种制茶喝茶历史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初步形成了以黎平、雷山、丹寨三县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主产县。黎平茶、雷山茶、丹寨硒锌茶、台江苦丁茶等茶产品得到了省内外茶叶消费者的认可,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本文将从如何进一步发展好黔东南州生态富民茶叶产业角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我国制造红茶多凭经验掌握,随经验的多少不同,使同样茶青制成不同品质的茶叶。就是同一人掌握往往由于外界条件变化,也是难于做到一致,因而对茶叶经济价值影响很大。今后为了不至因制造技术而影响茶叶品质,对制茶的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就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我们学习了苏联茶厂生化管理经验后,进行了茶青如何定级和各制造过程的生化测定的试验,为制定制茶的操作规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