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菜蛾变形孢虫孢子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研究结果:菜蛾变形孢虫孢子的分离纯化可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与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在各种实验处理中,以30%、50%、75%非连续密度梯度Percoll溶液做介质,密度梯度离心与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对孢子进行分离纯化,可获得纯净孢子。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属半知菌纲。以分生孢子借风力或与虫体接触传播扩散,孢子接触虫体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并侵入虫体,在虫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而致害虫死亡。虫尸在适宜的条件下,在体外长出大量孢子,新生的孢子又借风力或与虫体接触扩散传播,侵害健康虫体。白僵菌对多种农林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对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水稻螟虫、稻苞虫、稻飞虱、浮尘子、棉花红蜘蛛、马尾松毛虫等都有显著效  相似文献   

3.
一、防止“5406”菌种退化的方法“5406”菌种在斜面培养基上连续移植,菌苔生长易产生退化现象,孢子层生长缓慢,变薄,颜色变浅,这是目前生产和试验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怎样防止“5406”菌苔生长退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调节斜面培养基PH,更换培养基,可以减缓菌苔生长退化。斜面培养基高压灭菌后,PH一般降低1左右,是影响菌苔生长退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灭菌前应把培养基PH值稍加提高,使其在灭菌后PH为7.0  相似文献   

4.
1973年5月,我们调查杉梢小卷叶蛾虫情时,发现有绿色、黄色寄生菌的虫尸不少,我们从中分离出一个菌株,依据虫体寄生情况和分离时间,初步叫它"绿僵737".73年7月第一次用这种菌的一级菌种,室内回复喷务于带枝梢的杉梢小卷叶蛾幼虫上(一支斜面试管加20c.c水),杀虫效果很好,四天内死光.我们再清洗工具,重复试验一次,效果也不差.同时发现同一室内饲养的马尾松毛虫第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虫尸并长有这种菌体.8月16日于野外在马尾松树上套袋,作喷菌液毒杀松毛虫试  相似文献   

5.
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大蚕蛾在湖北一年发生一代。幼虫5龄;4、5龄幼虫有绿色型和黑色型。幼虫取食38种植物,天敌有53种。本文还叙述了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防治试验表明:喷洒2.5%溴氰菊酯5000倍液、2×10~8孢子/ml白僵菌液、25%苏脲一号500倍液、1×10~8PIB/mlDjNPV虫尸液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感病的光肩星天牛虫尸上分离出球孢白僵BF菌株,在室内用109孢子/mL、108孢子/mL和107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侵染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天牛幼虫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64.8%、14.4%,接种前2种浓度的天牛幼虫第6 d后死亡率显著增大,而107孢子/mL没有出现急速死亡现象。在野外试验中,用108孢子/mL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产卵。结果显示,皮下大量天牛幼虫及少量卵感染了白僵菌致死,防治效果可达76.8%。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材料 (一)病毒繁殖试验主要材料:小圆木、小方条,塑料薄膜,塑料窗纱,蚊帐布,手持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养虫笼等; 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 (二)病毒防治试验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甘油保存液;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是半知菌类丝菌目波氏菌属的一种虫生性真菌。寄生害虫的方式靠孢子接触体表,孢子发芽侵入虫体,菌丝靠虫体内营养大量繁殖而杀死害虫。孢子在8—32℃的条件下均能萌发,但最适生长发育的条件是: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 在我国南方许多省(区),已大量推广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据福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被怀疑为是病毒致死的虫尸,难于鉴别。1974年曾先后在广州近郊区龙眼洞和广东省东莞县黄江公社发现松毛虫突然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虫龄一般为5-6龄。在现场几乎每株树下都有虫尸,大树下一般10-30条,多的可达150多条。落地的虫尸不久即发黑、弯曲。吊在松枝、松针上的虫尸,头大尾小,皮  相似文献   

10.
安培瓶斜面熔封保藏菌种初报赵柏叶徐梅刘建华(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2)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试管定期移植法保藏菌种,但保藏的菌种需半年移植一次,经过这样反复转代接种,易使菌株丧失原有的生物学性状。现已有的保藏菌种方法,如冷冻法、冷冻干...  相似文献   

11.
刺绵蚧座壳孢(Aschersoniasp.)对寄主的侵染是持续性的。致死后的虫尸,长期存留于枝叶上,是病原在林间的主要保存形式。病原籍水传、虫传撒布侵染。林间实验,人工一次诱发所产生的连续感染,使虫口密度不断下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防治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虫等杨树蛀干性害虫方面,国内外还缺乏经验。为积极探讨利用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的途径,1977年以来,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菌种分离、纯化、扩大培养、致病力测定以及生产防治试验,已初获结果。现将生产防治试验结果,简要整理如下:生产防治试验,是于1978年6月19日至7月10日在辽宁省法库县三尖泡林场10亩3年生北京杨林地中进行的。所用菌剂为1977年从被白僵菌寄生的蝙蝠蛾幼虫虫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微生物防治技术水平,近几年来,我们从白蚁死亡虫尸中分离出一种寄生真菌,经过培养比较和接种等试验,对白蚁、马尾松毛虫、油茶尺蠖等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中的各种观察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一、死亡虫尸的观察与分离培养1974年6月9日,我们在本所内的桃树根旁,挖回一些黄翅大白蚁,放在室内养虫缸拌土保湿饲养,6月11日发现一头有翅白蚁附在缸壁上长满了白色菌丝,其它白蚁已全部死亡,有的已腐烂。而变白虫尸则由草绿色逐渐转为灰黑色。这时,我们转接在6令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虫体上,12天长满白色菌丝,14  相似文献   

14.
青虫菌剂作为微生物农药,在防治农、林业害虫中日渐推广使用。但是,菌种经过多次培养传代后,生势会逐渐衰退,产生芽孢和晶体的能力减弱。为了提高杀虫性能和稳定生产,菌种(株)的选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已用菌种中自然选择优良菌株并以紫外光进行诱变,现把试验的初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是我国医药宝库里的一味珍贵药材,与人参、鹿茸并列而称为三大补品,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鳞翅目或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而形成,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主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冬虫);夏季由死虫头部长出子座(夏草)。自然界产量很小,价格昂贵。我们将菌种纯化后,利用固体和液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病原菌防治害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2003年4月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林区油松林内采集的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幼虫的僵虫尸,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得到的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用2×108孢子/mL、2×107孢子/mL和2×106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XiaoetZhang幼虫分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感染4龄幼虫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3.37%、78.82%、62.05%,LT50分别为5.794d、6.237d、7.603d;感染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23%、59.1%、45.79%,LT50分别为7.244d、8.414d、12.274d;林间感染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26%、54.21%、38.23%,LT50分别为16.788d、19.187d、30.2d。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与白僵菌孢子液浓度呈正相关,与LT50呈负相关,与龄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 粉白灯蛾[Alphaea phasma (Leech)]属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植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据在昆明及其附近地区调查,寄主达110多种,分别隶属于55科94属。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果树、蔬菜和观尝植物等。1980年8月,在本所林地发现有5龄自然罹病死亡的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一、材料和方法 1.样品采集:1980年8月在昆明黑龙潭云南省林科所林地采到自然死亡的粉白灯蛾幼虫虫尸,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2.多角体的分离:将死虫装入指型管,加少量无菌水置冰箱中自解一周后,用玻璃棒  相似文献   

18.
金龟子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Sorokin)是一种虫生性真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瘤座孢科、绿僵菌属。该菌在榆林地区寄生白杨透翅蛾、杨大透翅蛾、大皱鳃金龟子等害虫,是一种有益真菌资源。该菌发现后,即进行了分离、纯化,在室内致病试验基础上,进行了苗圃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初步看出该菌具有生活力强、致病迅速等特点。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一、菌种的发现与纯化该菌于1977年在进行蛀干害虫调查中发现,致病死亡的4龄白杨透翅蛾幼虫2头,  相似文献   

19.
1 白僵菌的土法生产 白僵菌生产的工艺流程:菌种分离纯化→一级斜面菌种→二级固体扩大培养→三级大床发酵→干燥→成品检验→包装.  相似文献   

20.
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寻甸县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幼虫虫尸上分离到致病性虫生真菌5株:SWYH01,SWYH02,SWYH06,SWYH07和SWYH09,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淡色丛赤壳Bionectria ochroleuca、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用各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表明,1.5×108个/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 d后,楚雄腮扁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3.64%~100%,说明这5株菌对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性,其中淡色丛赤壳致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